APP下载

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2010-08-15,卢,2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应急农产品物流

龙 方 ,卢 艳 ,2

(1.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28;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1 应急物流的特点

1.1 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这种情况下,通常使用的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采用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1.2 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

1.3 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物质资料的缺乏等,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1.4 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特点。

1.5 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一般重大灾害处理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协调资源。

2 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 适应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原因是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城市。与其他产品物流相比,农产品物流具有不同的特点。(1)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广义上的农业不但包括种植业,而且包含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等。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产品和水产品都大量转化为商品,商品率很高,它们不仅直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而且还向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化工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农产品物流的需求量大,物流量大,范围广,要求农产品物流进行空间范围的合理布局和规划。(2)农产品生产受自然因素作用程度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因气候、土壤、降水等情况的不同,在农产品种植上适宜不同的品种。如果某产品盲目种植,就会因为销售困难而难以进入流通渠道,可能较长时间地储存于仓库,对农产品物流的通畅形成障碍。(3)农产品物流的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物流要求高。由于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它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性产品。所以,农产品的物流特别要求“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储运中需采取低温、防潮、烘干、防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另外,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与一般产品的运输相比,农产品具有装卸的多次性、运输的不均衡性以及对运输的技术性要求高等特点,需要科学规划农产品物流流向,避免对流、倒流、迂回等不合理运输现象,降低物流成本。在物流过程中,还要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加工配送的服务增值。

2.2 农产品应急物流发生的客观原因

2.2.1 自然灾害 中国属于自然灾害高发国家,经常发生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交通事故、火灾、水灾、旱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这些灾害一旦出现,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应急物流需求。如,2010年西南5省干旱小春作物基本绝收,仅云南缺粮人数已达到700多万。虽然目前无法估计自然灾害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每年给社会造成的额外物流成本,但它应是中国支出的最大的应急物流成本。

2.2.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持续性,后果严重。如,2006年的禽流感,2007年的海南“毒香蕉”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源事件,2010年的海南“毒豆角”事件等。由于我国对各类突发事件给农产品物流造成的影响认识不够,并对由此引致的“物流中止”或“逆向物流”估计不足,加之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在操作中缺乏有效的应急

机制和应急处理方案,使得农户产品滞销、积压,损失严重。对此类事件如能有效防范,可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政治风险,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2.2.3 决策失误 由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任何决策者都无法确保所有决策均正确无误,但一旦决策错误,就会造成物资上的损失,这些损失往往在物流系统中体现出来。决策不能确保不失误,但失误以后要确保有预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降低应急物流成本。

2.2.4 国际环境复杂 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如互不相通的法律制度、检验审核流程等,这延长了农产品出口的交货期,增加了交货成本和货物运输保险成本。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中国的农产品企业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将变得脆弱起来,建立应急物流系统对它们显得格外重要。就农产品而言,受到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比较大,在这些突发状态下农产品的物流处理尚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

3 我国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单列一章,明确提出了“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问题。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而基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与特点,我国急需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从流通领域角度保障我国城乡物资的顺畅流动,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3.1 提高全民对应急物流的认识

农产品的产销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生存,关系到农民的收入。目前,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人们却对应急物流缺乏了解,因此构建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首要任务是提高全民对应急物流的认识,这既包括相关的政府机构,也包括农业企业、组织、物流企业和普通农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在《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中提出,发展农业物流的首要战略就是要加大政府推动力度。许多国家在物流发展中,采用政府推动的办法。只有政府提高了对物流的认识,才能为制订相应的农业应急物流总体规划,推进农业应急物流设施的建设,协调跨区域各物流供应链的关系,加大应急物流人才培养,制订农业应急物流流程和制度等提供相应的支持。

只有提高了对应急物流的认识,农业企业、组织、物流企业和农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事件带来的影响,保障自身权益。

3.2 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非常规性的特点,要实现快速、高效的农产品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应急物流道路建设规划,开辟“绿色通道”,如进一步完善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3.3 建立组织和应急物流基地

应急物流的体系建设需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发挥各类型组织的作用。可以鼓励商贸系统、粮食系统、供销社系统、邮政系统成立农业物流公司;扶植民营资本,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鼓励其投资物流产业;扶持专业化的具有一定影响能力的物流公司,协调好各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确定各组织在应急物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功能。建立起储备系统和应急物流基地,保障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农产品的应急库存和流通,并对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管,逐步建立起应急物流示范工程。如,2010年3月,浙江省商务厅确定了杭州蔬菜有限公司、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为首批生活必需品省级重点应急响应企业,以保障突遇自然灾害,市场供应短缺时的物流。根据省政府的指令,上述企业将分别承担蔬菜组织调运、猪肉等产品的省级储备投放工作,维护市场农产品等的正常供应。

3.4 提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化建设

据有关资料测算,加工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成本的90%是物流成本,食品卫生、品质、前置期的核心保证因素是物流,食品流通产业管理、技术、效率的95%取决于物流。因此,对于易变质、物流要求高的农产品需要在物流技术上不断创新。如引进新的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确保食品安全,保障生鲜食品在物流过程中的高品质、低损失,构建从农田、水域到餐桌的安全的产业链。

另外,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需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传递,以帮助决策的正确制定。发达国家已经广泛普及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农户可以了解农产品期货价格、市场供求信息、气象信息等,并可利用网络展开交易和咨询。设计合理的农村信息系统可使物流各环节的工作更加协调,实现信息及时公布、传递、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性,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有效管理等提供支持,从而提升了应急的速度。

3.5 建立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机制

在农产品应急物流的处理过程中,应急事件的物流预警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大幅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另外,还要有一个跨地区的、灵敏的调拨系统,以及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以保障当发生某类突发事件时,能迅速根据预先制定的方案有序地展开应急处理。

3.6 整合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应急救援机构的运作相对独立,这些部门的应急系统也一直分散管理、各自为战。发生紧急事件后,各机构相互间无法进行很好的配合与协调,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协调、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实现快速、协调反应下所需各资源的良好配合。应急资源的整合包括组织机构、信息渠道、协调网络、救援队伍和保障系统等因素的整合,搭建城乡之间、企业之间、物流公司之间、国内外市场间的应急管理交流平台,加强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完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以便做到高度统一、有效指挥、紧密配合、快速反应,最终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合力。

当前,应急物流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我国的农产品应急物流建设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农村在整体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的应急物流对预防、消弭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提升对农产品应急物流的认识,制定应急物流建设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农产品应急物流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正建立起高效的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将为我国的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和稳定,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农产品优质、安全的流通提供更进一步的支持和保障。

[1] 丁俊发.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 [J].经济界,2007,(9):13.

[2] 罗 曼.农村应急物流研究 [J].中国储运网,2008,(6):122-123.

猜你喜欢

应急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