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导游词的翻译:归化?异化?

2010-08-15王青

关键词:导游词外国游客归化

王青

(长沙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3)

涉外导游词的翻译:归化?异化?

王青

(长沙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3)

归化;异化;文化因素;翻译方法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并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涉外导游词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外国游客大量涌入我国。中国的导游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导游知识和导游技能,还要具备和外国游客良好的沟通能力。导游词是导游和外国游客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其译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导游工作的成功与否。本文试图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翻译涉外导游词中文化因素的方法。

一 涉外导游词的特征

涉外导游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本。它是通过英文导游员以口头形式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旅游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入境旅游的蓬勃兴起,导游词大量产生。导游解说词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精彩纷呈,描述手段变幻莫测,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料或见闻。涉外导游词是为英文导游员在途中、景点、娱乐场所、商店或餐厅时向境外游客进行口头讲解服务的,它与即兴发挥的“现场导游”和“途中导游”有较大的区别。前者一般是可以“预制的”,后者则需要现编词(排除预先准备等因素)。尽管前者是可以预制的,但它和一般的笔译又有所不同。旅游业是直接服务于旅游者,导游词应符合旅游者的特定要求和期望。同时,导游词是依赖具有情感性和灵活性的人(即英文导游员)通过口头传播的。因此,它有其特定的语言特征和文本特征。

1 语言特征:总的来说,一个成功的经验丰富的导游的语言应该具有美感,趣味性较强,口语化而又有现场感。

(1)美感:导游词是导游员与旅游者交流思想感情、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的、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这种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心理活动,所以必须在“美”字上做文章。导游人员的语言美不仅是为了尊重游客,同时也反映出其语言艺术水平之高,感召力之大。

(2)趣味性强:导游词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导游在向游客作介绍时可以开玩笑,讲小故事或通过制造悬念来增加趣味性,这样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融洽导游和游客间的关系。

(3)口语化:导游词是通过导游员之口直接说给外国旅游者听的。译成英语的导游词,通常是供导游员在途中或者景点等地进行口头讲解服务用的,故应该是自然易懂的,口语化的。过于复杂的句子,可能使游客难以理解,而简单、易懂、轻松、活泼的导游词,能给游客带来愉悦和美感。口语化的导游词使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具有很好的表意传情的功能。

(4)现场感:导游词必须在旅游景点现场运用,脱离旅游景点就无法使用或者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导游讲解和口译一样,注重的是现场效果和现场气氛。

2 文本特征:涉外导游词是一种用于口头的,以海外旅游者为对象的特殊文本,它有其自身特点。

(1)文本功能多:陈刚教授认为好的导游词应包括内容充实、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实用性强、文化性强、启迪受益、幽默风趣等要素。[1]因而,好的导游词还常常引用中国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它是导游口头传播的,具有情感性、随感性、随机性和鼓动性。他认为导游词这种特殊文本归属于“信息文本”(informative text)、“表情文本”(expressive text)和“祈使文本”(vocative text)的结合体。但笔者认为在导游这种特殊的交际语境中,交际的双方不是相互交谈,而是以导游讲解为主。如果说有交谈,也是游客在听导游解说时有疑问,需要导游解答时双方进行交流。在游览中,导游边说边看,游客则是边听边看。双方看的东西是不尽相同的。导游对景点很熟悉,他解说时主要不是看景点,而是看游客的反应,根据其反应调整自己的表达,使其解说收到最佳效果。游客则根据导游的解说来欣赏风景。只有很好地理解了导游的解说,游客才能欣赏美景,导游词才能实现其作用。所以,导游的解说依赖于游客的反应,如果游客不理解,不接受,那导游词就是一堆空话。可见导游词既有向游客传递有关景点历史、地理等知识的信息功能,又有激发游客去游览、欣赏美景的劝说功能。

(2)文化对应词少:涉外导游词中常常包含许多文化因素,如著名历史人物、典故、趣闻轶事、景点名称由来等。这些文化因素又称“文化专有项”(culture specific item)是指源语文体所负载的原语文化所特有的事物、人物和概念,是一个民族或地方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旅游景点的亮点。[2]外国游客远道而来,吸引他们的更多是景点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导游词中大多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在英语中并无对应词,即出现了所谓的词汇空白。如何恰如其分地传达文化专有项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是导游词翻译的一大特点和难点。

二 涉外导游词翻译的原则

有人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这说明了导游口才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导游词翻译不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即使导游的口才再好,晦涩难懂的译文也无法达到其讲解的目的。涉外导游词译文既要准确传递原文本中的文化信息,又要自然易懂,基于上文阐述的导游词的语言特征和文本特征,笔者认为翻译导游词应遵循以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原则和以译文为重点的原则。旅游者的动机之一就是想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在翻译导游词时尽可能地保留原语文化,这样既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求知、求新、求奇的心理,又能宣传和传播中国文化。因此,旅游资料英译要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是指翻译导游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调整其信息量和篇章结构,从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易接收性。

三 归化?异化?

东西文化是世界上差异最大的两种文化,涉外导游词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渠道,里面富含众多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如四字成语,诗歌,传说,谚语,对联及文化空缺的词汇。如何把这些文化信息有效地传达给外国游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笔者认为,涉外的导游词的翻译应遵循上文提到的翻译原则,把归化和异化与导游词的翻译结合起来,用这两种策略来讨论导游词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归化对于文化间的差异采取压制手段,在翻译中采用译语透明、流畅的风格,力求读者的易解;异化保留语言文化差异,使译文呈现出异质成分。归化主张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异化主张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导游词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服务游客,西方游客到中国旅游,并不只是游山玩水,更主要的是他们想借此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国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用异化策略,即尽可能多的传达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给西方游客。但同时,导游词又是以口语形式介绍给游客的,转瞬即逝,考虑到游客的接受性及介绍的现场效果,我们也要选择考虑目的语和译文读者的归化策略。对导游词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可以归化也可异化,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结合使用,既要防止归化过头,也要注意异化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结合导游词自身的特点和满足游客的需要,我们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下文将翻译导游词的常用方法归为三类进行阐述,即异化,归化,异化+归化。

1 异化:就保留原语旅游文化而言,异化翻译有利于保留我国旅游文化的“异国情调”,并以之打动的语读者的心,激发这些潜在外国游客的旅游兴趣。直译法有利于在目标语中保留原语的形式和文化信息;音译某些地名和人名,菜肴名时可给外国游客带来异国的风味,因而,这两种译法可归为异化翻译。

(1)直译: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目标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在涉外导游词翻译时,如果直译法能使目标语读者从文化和语言学的角度无误地理解译文并能使产生和原语读者类似的感受,则我们首选直译法,以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导游词中有不少四个字的词语包含丰富的历史,神话,民俗等信息,这些几乎不能找到对应的英文。而直译法就能保持这些词语的原味。例如:导游在介绍华岳仙掌(Immortal’s Palm Peak of Mt.Huashan),千年寿龟(the Thousand-Year Old Turtle),出征将军(the General Going Out to a Battle)这三个景点时就常用直译法,游客从景点的外观和译名就能很好地领会导游的讲解。

(2)音译:音译是指在英文中保留汉语的拼音。许多中国的人名,地名,商标名可以音译以避免直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事实上,汉语中的一部分音译词如太极拳(taijiquan),磕头(kowtow)等已能在英语词典中找到。而在涉外导游词翻译中,音译法主要用于翻译某些没有重大文化意义或历史意义的地名或人名。

例如:五百罗汉最著名的部分由梵音阁和天台来阁的罗汉塑像群。这一佛教雕刻宝库中的明珠是由四川名手黎广修率其徒弟,七易寒暑,呕心沥血,精心雕刻而成。[3]

The most famous figures are Fanyin Hall and Tiantailai Hall,highlights of the temple.It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pearlsin the treasure house ofBuddhistSculptures.These Arhats were made by Li Guangxiu,a famous craftsman from Sichuan Province,and his apprentices.It took them 7 years to finish this great task.

在这个例子中,李广修只是一名普通的工匠,没有重要的历史背景,音译他的名字即可。梵音阁和天台来阁两个景点名均来自梵文,既难懂又难解释清楚,况且甬长的解释用于景点名的翻译也是不合适的。所以,相对来说,音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2 归化:归化翻译则因遵循目标语言规范并用目标文化材料替代原语旅游文化,译文流畅,因而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可读性和可接受性都较高,比异化翻译更能吸引潜在的外国游客。以下四种翻译方法均能使译文流畅、易懂。

(1)意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导游词中经常引用典故,诗词,古文,且用词凝练,涵义丰富。在中西两种文化有巨大差异时,意译则能使译文通俗易懂,当然有时不可避免要丧失原语中的某些文化信息。

例如:当时,他在福州路摆了个陶瓷杂货摊,因大多是白坯,所以生意清淡,几乎门可罗雀。[4]

At that time,he set up a ceramic stall on Fuzhou Road but due to most of his goods were only semi-finished clay products,his business was very slack with almost no customer to call on him.

“门可罗雀”是中国人常用来形容生意清淡的一个重要成语。如果直译成“sparrows can be caught in the doorway”,则游客听了不能了解其真正含义,而意译则准确传递了其在导游词中的意思。

(2)创造性翻译:创造性泽法是指在损害原文信息的情况下不拘束于原文,并对原文不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词汇、语句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游客。

例如:(龙舟赛)演历史于古今,生传说于纷纭,珠联爱国情操、悲壮色彩,壁合神秘气氛、拼搏精神,动如摧枯拉朽、轰轰烈烈,势若排山倒海、可歌可泣。此唯龙舟竞渡无有出其右者。

The Dragon Boat Race,a most exciting group event,is held in memory of Qu Yuan,a patriotic statesman and poet in ancient China.[5]

原文句式工整,词藻华丽;但过于夸张,内容空洞。即使是原语读者读了也不能了解龙舟赛的来历和精神,更何况是译语读者。译者只有进行整体改写,并在译文中使原文暗含的信息明晰化,才能使译文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增强可读性。

(3)类比翻译法

许多中国的历史人物、事件、典故等有其文化含义,若直译成英语,外国人未必能理解。如果能在英美文化中找到类似的说法,则能拉近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例如,浙江兰溪有一个济公纪念馆,里面写有:

“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困人民爱戴。

Jigong,Robin Hood in China,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6]

将济公比作外国读者家喻户晓的罗宾汉,不多的笔墨就让他们了解了济公这一人物形象。很多中国的历史人物、事件都是借助于这种方法向国外介绍的。如,把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把银川比作小麦加,把孔子比作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等。可见类比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使外国游客将他们陌生的中国历史人物、事件等与他们熟悉的人物、事件等联系起来,便于理解。

(4)删减法:中国人写文章喜欢作各种历史考证,也喜欢引用名人、名言等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对中国读者来说,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而对外国读者来说,则有画蛇添足之嫌。例如有这样一段对西安附近的“八水之一”的沣河的描写:在我国最早的典籍中,就有关于这条河的记载,尚书禹贡:“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诗经大雅:“沣水东流。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远古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that even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which proves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been well-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7]

原文中引用了古籍中的句子,无非是为了证明沣河的历史悠久。但即使是大多中国人也觉得文言文难懂,何况是外国读者呢?不如将其删除,仅取原文的主要信息。

3 归化+异化:在导游词翻译实践中,有时单纯的归化翻译或者异化翻译并不能达到既保留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又使译文通顺自然的目的,而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

(1)直译法+解释:在涉外导游词中有些词汇来源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其文化意义丰富,直译有时不仅不能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还可能引起误会,这时就要加上必要的解释。

例如:第二道茶要在茶水中放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皮、米花、花椒等,称为三道回味茶。Finally they pour boiling water into the pot the third time,and put in sugar,honey,cassia bark,pop-rice,Chinese prickly ash and roasted milk fan(a special dairy product),and stew it.[3]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乳扇”直译为“milk-fan”,外国游客听了就会犯迷糊,他们会以为是牛奶制成的扇子,而括号里的解释则让他们恍然大悟。

(2)音译+增补:在翻译导游词时,对一些历史上不太重要的地名,人名等,可以音译。但如果要给游客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使其对相关文化习俗有全面了解,则在翻译过程中应添加的相关知识或背景材料,比如译人名时,可以增加关于这个人物的生活趣事、生平轶事、历史地位及对社会贡献等。

例如:林则徐可译为“Lin Zexu,government official of the Qing Dynasty(1636——1911)and a key figure in the Opium War.”

译文增加了有关林则徐的身份、重要事件等信息,使游客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译文也达到了言简意赅和信息顺达的目的。同样,在翻译地名时,应增加以突出相关地理知识、地球方位、地形特点为背景的信息。译朝代名称时,不妨补充增加公元历法的年号具体年份,这样要清楚得多。

四 结语

朱安博提出,“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上,我们要针对本土文化的特点,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的研究成果,使翻译研究从封闭的、狭隘的小圈子走向与现代学科结合的道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地研究归化与异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目的”[8]。因此在涉外导游词翻译实践中,归化与异化并非相互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两种翻译策略。译者要根据其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文本特征及特定的读者等不同因素对其进行现实的、具体的、动态的选择。

[1] 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67.

[2] 王冬梅.导游词的文本功能与翻译[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

[3] 李溅波.云南旅游导游词(中英文对照)[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228.

[4] 韩荣良,韩志宇.上海导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03.

[5] 曹波.指示型旅游资料的编译策略[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3.

[6] 陈东红.中英旅游资料的差异与翻译[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5):37.

[7] 苏丽琴.从功能角度看旅游资料英译[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1):86.

[8]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

Key words: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cultural factors;translation methods

Abstract: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re not the antagonism which mutually repels.They a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at can supplement mutually,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ourist translation.From the angle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explore some proper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tour guide presentations.

Translation of Tour Guide Presentations: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

WANG Q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Changsha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03,China)

H 315.9

A

1673-2804(2010)06-0166-04

2009-10-20

本文为长沙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涉外导游词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DJJ-09020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导游词外国游客归化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归化(双语加油站)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黄山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学写导游词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