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建筑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及政策

2010-08-15陈威威

关键词:南通建筑业主体

陈威威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南通建筑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及政策

陈威威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建筑业;科技创新;南通

南通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为了持续保持其建筑业健康发展,阐述了当前南通建筑业实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建筑业科技创新在创新主体、创新界面、创新政策这三个层面上存在的障碍因素。针对这些障碍因素,给当地政府提出一些提升南通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创新”的概念是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曼率先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随后关于创新问题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创新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更加强调创新是各种要素相互关联、依存、变迁、激励的一个动态系统。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科学创新是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是不断发现新思想、新观念,乃至新的思想体系。技术创新是指产品和工艺的创新,强调产品和工艺被引入市场或应用于生产并产生效益[1]。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科学创新的反映和深化。因此,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源于知识、信息的创新。

一 南通建筑业实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南通市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江苏省政府唯一命名的“建筑强市”。南通建筑业历来以“建筑铁军”享誉全国,截止2008年底,共获得由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代表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金像奖”53项,连续多年高居全国地级市榜首。2008年,南通建筑业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特级资质企业15家,市场遍布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80亿元,利税总额102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2]。

1 科技创新是南通建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尽管南通建筑业近年来取得了一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建筑经济增长方式还多为粗放型,靠规模发展的,整个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还是偏低。科技创新的能力不足,导致了南通建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困扰。所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传统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南通建筑业的全面转型和腾飞,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

2 科技创新是提升南通建筑业实力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过剩经济为主导的情况下,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科技创新。因此,要提升南通建筑业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改变目前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和以价格战取胜的现状,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工程领域进军。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技术制高点,从而提高南通建筑企业差别化竞争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3 科技创新是南通建筑业参与国际工程市场竞争的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行业WTO世界贸易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国际惯例下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WTO过渡期结束后,实力雄厚的国外建筑企业已经逐步进占我国市场,特别是在融资、技术和管理要求高的高端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南通建筑业除了要保持国内已有的建筑市场份额,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工程市场,实施输出兴业战略,努力扩大建筑外经份额,就必须加速发展建筑科技进步、尽快提高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改善管理水平,铸就永久竞争优势的源动力,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4 科技创新是南通建筑业带动本地区相关联产业发展的需要

建筑业的产业链长而且关联度大,建筑业科技创新必然带动房地产业创新、建材行业创新,带动与建筑业发展相关联的价值链上许多行业、门类的发展。所以,南通建筑业科技创新,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利于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力的就业、刺激地方经济的增长。

二 影响建筑业科技创新的障碍因素分析

1 建筑业科技创新主体层面的障碍

建筑业科技创新主体主要为科研机构和建筑企业,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施工企业、材料设备供应企业等。建筑业科技创新主体层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建筑科技创新主体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障碍。科研机构的一些科技人员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过分注重基础研究、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和科技奖励,知识转移意识比较淡薄。建筑产品经济价值巨大,许多重大的建筑科技创新活动若通过实体工程反复试验的方法进行,成本极高,创新失败的巨大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往往难以承受,而且形成成熟可实用的科技成果的时间也较长,导致了建筑企业创新意识淡薄和创新积极性不足。

2 建筑业科技创新界面层面的障碍

建筑业科技创新界面主要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界面、不同类型建筑企业间的界面。

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界面障碍表现为创新主体之间的信任障碍。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往往低估企业的知识吸收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因而不愿意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同时,企业也常常认为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大多是脱离企业实际的空洞理论,缺乏应用价值而拒绝采用。

建筑企业间的界面障碍因为建筑活动的特殊组织形式而造成的。建筑业由于项目的单件性和生产区域的离散性,其科技创新存在于一个临时的、针对一个特定实施对象和过程的联合体组织中,工程完工后,组织也就解散,而建筑业科技创新需要取得相应的工程设计、工程咨询、材料设备供应等单位的长期合作,这种矛盾的存在,很容易产生创新的非连续性。此外,建筑业价值链涉及的行业极广,前后各环节联系紧密。前一个环节的技术进行了创新,往往要求后续环节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协调统一。然而由于参与建筑活动各环节的企业之间的联系不稳定,信息交流不通畅,引进一种创新可能会引起混乱,这导致建筑科技创新难以像其他工业活动一样开展。因此,这种独特的生产组织形式使得建筑业增值链上的各个部门不得不承担各自的创新风险和费用,极大地限制了建筑业的创新[3]。

3 建筑业科技创新政策层面的障碍

政策障碍是创新系统内相关政策不合理或资金、人才、信息等配套制度不完善而形成的创新障碍。创新系统内各种相关政策如经济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对系统内知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科技政策的影响最为直接。虽然政策并不直接参与到创新过程中,但却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区域系统内创新的进行。地方政府作为政策制订和实施的主体,应该为建筑业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从系统外部引入负熵流,控制系统内的熵增对创新系统的创新障碍,使知识、信息、资源在创新主体间充分流动。

三 提升南通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以上从创新主体、创新界面、创新政策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建筑业科技创新的障碍因素,这些也是长期制约南通建筑业科技能力发展的因素。为了有效消除建筑业创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创新障碍,推动各创新主体实现良性互动,提升南通建筑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1 政府的科技经费向建筑业适度倾斜,对创新主体给予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

建筑业科技创新研究由于研究周期长、风险大,创新主体往往不愿意主动承担。为克服市场机制的失效,政府的科技经费应向建筑业适度倾斜,指导各类创新主体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引导建筑企业开展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引导科研机构进行原始性创新,为科技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引导各创新主体开展急需解决的瓶颈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政府应对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的建筑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开发项目,给予税费优惠支持。建筑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批准后,可从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的部分投资。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政府可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对建筑创新主体提供多种形式的贷款支持自主创新。对资信好的建筑创新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根据信贷、结算管理要求,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引导商业银行与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对创新活力强建筑企业的进行重点扶持。

2 引导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衔接口准确对接,加强互动,促进产学研合作

创新系统内创新速度的快慢与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与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否找准创新结合点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责任承担的主体。科研机构的内部结构及其内在机制并不适合于直接进行生产经营,其在创新中的作用主要是培养人才和关键技术攻关等[4]。一般而言,企业往往缺乏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和相关资源,这些知识和资源必须由科研机构来提供,并由企业和有关组织所共享。

政府应鼓励建筑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对于不符合市场和政府方向而形成的创新界面,要引导各主体及时调整。

3 提倡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发挥工程设计咨询在建筑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建筑业科技创新主要是设计、施工、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创新,施工创新相对较少,主要是施工工艺、工法的创新,管理创新无非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创新,设计阶段才是建筑业创新的关键、创新空间大。设计创新可以带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后续环节的创新。但现行的设计施工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是设计与施工脱节,政府应该促成设计与施工环节的互相渗透,鼓励施工企业和设计咨询企业进行重组和强强联合,提倡设计施工总承包,充分发挥工程设计咨询在建筑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改变南通建筑业目前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和以价格战取胜的现状。在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大型公共建筑和国有企业控股投资的大型工业交通项目中,可以率先实行工程总承包方式,率先推行优化设计和设计咨询,为建筑科技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4 对建筑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单位进行奖励,积极推动其向生产领域转化、应用

政府除应对建筑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单位进行奖励,还应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此外,还应发挥技术标准在建筑科技创新中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管理体制,加快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进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标准编制前期研究,广泛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加快工程建设标准的制订、修订,缩短编制周期,以先进的技术标准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5]。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87.

[2] 新华报业网.南通建筑业去年完成产值1580亿[EB/OL]. http://news.xintv.com/html/CSJ/CSJCAIJING/2009/02/02/526722.html.

[3] 董志良.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运工程,2008,6:36.

[4] 万伟平.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4:39.

[5] 杨人.坚持科技创新 开创建设事业新局面[J].建筑,2006,17:15.

Key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nantong

Abstract:Nantong is famous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In order to develop Nant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healthily and continuously,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current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rrie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 which lie in innovation organization,innovation interface and innovation policy.According to these barriers,it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Nant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local government.

Research on Necessity and Poli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for Nanto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CHEN Wei-wei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19,China)

F 127

A

1673-2804(2010)06-0045-03

2010-01-07

南通市科技局2005年软科学研究项目:提升南通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85016)

猜你喜欢

南通建筑业主体
动物“跨界”建筑业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