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地表水资源分布规律分析

2010-08-15吕立新

东北水利水电 2010年12期
关键词:蒸发量东南年际

吕立新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1 地表水资源分布规律

1.1 径流分布规律

吉林省的径流深从南向北逐渐递减,从600 mm降至10 mm,递减较快的是从吉林市以下径流深250 mm,到长春市降至80 mm,长春市至镇赉县从80 mm降至10 mm。

从东向西径流深由400 mm降至10 mm(珲春市—双辽县),其中从辽源市向西到双辽县由130 mm降至10 mm递减较快。但从珲春市至桦甸市有所升高,从珲春市400 mm到图们市200 mm至桦甸市身高为300 mm。

从西南至东北也是递减但递减速度要小于南至北及东至西,由400 mm降至220 mm,(海龙县至敦化市)。

从东南向西北也是递减,但递减速度相对小于南向北,由200 mm降至10 mm(从和龙市到洮南市)。

1.2年际变化在地理位置上变化规律(以Cv表示)

从南向北呈递增,而且递增速度较快,幅度较大,Cv由0.25增至0.80,(长白山至镇赉县处)。

从东向西也是递增,但幅度要小于南向北;Cv由0.50增至0.70(珲春市至双辽县)但在中间桦甸市处有所下降为0.45。

从西南至东北递增较小Cv由0.40到0.45(由海龙县之敦化市处0.45)。

从东南至西北较西南至西北递增较大,Cv由0.55增至0.80(由和龙市至洮南市处)。

1.3 径流的年内分配

从南至北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递增,而且集中程度越来越大(这里是指各段径流量与年径流量的百分数来表示)。6—7月占全年85%~99%(由长白山至镇赉县处)。

东到西分配不均匀性有所改善,6—7月占全年的85%~87%;(由珲春至双辽县处)。

以上数字可以说明其变化规律,从量上论:从南至北减少而且当过纬度44后递减较快,南北之差将近60倍,东至西也减少,但在东经125~127,北纬44~45之间出现一个高值区,过后又逐渐减少氮差值要小于南至北。因此,可以说南丰北枯,东丰西枯。

从东南到西北来说是东南丰、西北枯;西南到东北来说是西南丰,东北枯。

2 产生两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

2.1 气象因素

1)降水量

①多年平均降水量在吉林省地理位置上的分布规律: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由700 mm减少至400 mm,减少43%。从东到西也逐渐减少。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由550 mm降至400 mm,减少28%。从西南到东北同样逐渐减少,由700 mm到600 mm,减少15%。

以上分布规律完全与年径流分布规律一致。

②年降水年际变化分布规律用变差系数来表示,从南向北逐渐加大,Cv由0.22增至0.30;从东南到西北又逐渐加大,Cv由0.22增至0.30;从西南到东北略有加大,但幅度不大,Cv由0.25增至0.26,其分布变化规律与年径变化完全一致。

③降雨量年内分配分布规律。从南向北降雨量逐渐集中,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1%;从东向西也逐渐集中,汛期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2%~80%;从东南向西北同样逐渐集中,汛期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8.5%~80%;

其变化规律与年径流年内分配变化的规律也是一致的。

通过以上年径流与年降水方面对照比较,说明其变化基本一致,也可以说明年径流的分布规律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其中之一。

2)气温

气温也是直接影响到年径流量及其变化。

①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增,由2℃增至4.5℃,长春市处5.5℃,过长春后逐渐有所下降。

从东向西变化不大,中间又有些起伏,到桦甸市处气温有所下降,过后又有所增加,过四平市后又有下降。

从东南到西北气温略有增加,由4.5℃增至5℃。

从西南到东北气温逐渐下降,由4.5℃下降为3.5℃。

②汛期6—9月,气温从南到北有所增加,由15℃增加到20℃;从东到西有所增加,由18℃增加到20℃;从东南到西北有所增加,由18℃增加到20℃。

3)蒸发量(4—5月)在各方位变化规律

由前所述,气温的升高直接影响到蒸发量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地表径流减少的程度。

从南到北蒸发量加大由350 mm增加到550 mm;从东到西蒸发量加大由300 mm增加到450 mm。

4)日照时间(4—5月)在个方位的分布规律

因为日照时间的多少,相应地影响着蒸发量的增减,日照时间长则相应增加蒸发量。

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由450 h增加到550 h;从东到西也是逐渐增加,由450 h增到550 h。

5)风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规律

以4—5月平均风速来表达。风速的大小直接影响水体蒸发量的大小,风速越大蒸发率越大,同一水体其周围风速不同,蒸发量也就不同。

从南到北风速逐渐增加由4 m增到5 m(而且刮风天数也多增加,其中刮大风天气较多)。

从东到西风速逐渐增加由3.5 m增加到4.5 m,同样刮风天数增加,而且大风天数较多。

以上各项天气因素在各方的变化规律与年径流各方面的变化规律是完全相应的,年径流小,年降水量小,年际变化大,年降水年际变化亦大,年内分配不均的方位年降水在年内也不均;气温高,风速大,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的方位年径流少,反之则要大些,而且特别在4—5月更为明显。

2.2 下垫面因素

1)地形、地貌分布概况。

吉林省地形总的是东南方向向西北降低,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东部山地、西部平原以中部大黑山为界。

2)植被、地质、土壤分布概况。

东南主要为山区,植被良好,大部分为森林,土壤一般为粘土和亚粘土。这一区年径流系数可达α=0.75,个别可达到0.80,如长白山一带。

吉东低山丘陵区这一带相对植被及土壤条件均亚于东南部山区,这一带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0%左右,土壤大部分为粘土、亚粘土及亚沙土。

中不太低平原,这带年径流更为减少,除由于降水量减少外,产汇流条件有差一层,减少了水资源量。

西部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这一带植被更差,树林极少,有部分草地,还有大片的湖泊、沼泽地,占全省总面积2%左右,土壤大部分为沙性土壤,对产汇流很不利,为吉林省产汇条件最差的地带,年径流α=0.03~0.02左右。

以上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与年径流量分布及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的趋势的对照也是基本相符。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吉林省的径流及分布规律与气象因素、下垫面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猜你喜欢

蒸发量东南年际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与北大西洋接壤的北极海冰和年际气候变化
渤海夏季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太子河流域蒸发量演变特征分析
藏东南溜砂坡的发育特征与防治
峥嵘岁月东南行——回忆“十年动乱”中陪同粟裕的一次外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