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打造突出特色云阳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2010-08-15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政府县长滕英明

重庆行政 2010年1期
关键词:云阳县城城区

□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滕英明

精心打造突出特色云阳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滕英明

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渝东万州、云阳、开县、奉节四个百万人口大区县的中心,全县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人口133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组合搬迁的全迁县城,距旧县城30公里,是三峡库区搬迁距离最远的移民县城,由原云阳镇、双江镇、云安镇三镇组合搬迁而成。1992年10月开始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9月28日县级机关整体迁入,2000年开始大规模搬迁。城市规划到2020年前建成占地28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三峡移民看重庆,重庆移民看云阳”,因“移民而兴”的特殊县情,使云阳拥有很高的“库区移民”品牌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整个城区山青水碧,空气洁净,自然景观和城市风貌和谐统一。现有社区15个,建成区面积10.31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6.22万。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在新城的打造上注重以文化为内涵,以绿色为生命,以灯饰为特色,形成“一路一灯一景,一街一树一花”的城市新格局。反映三国文化的张飞庙的成功搬迁和提档升级,万里长江第一古军寨——磐石城的修复,万里长江第一梯——登云梯的建成,收藏和研究库区历代四次大移民特别是三峡库区移民文化的三峡文物园的修建,以及龙脊岭文化旅游长廊和城区五大主题广场的建成,使得这座中国第一移民新城的品牌日益响亮。

早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初,云阳新城便注重对环境的开发整治工作,目前县城绿地面积达到413.74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0.13%,绿化覆盖率达到44.33%,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2.29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8%,使旅游与公共环境、旅游与商业、旅游与城市文化紧密结合,已逐步将云阳新城培育为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交通发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布置合理的山水园林城市,最终将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

一、健全机制,全民参与,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近年来,云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开放强县、生态兴县”五大战略,倾力打造以人为本、人居和谐的城市环境。云阳新县城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区”、“重庆市卫生县城”、“重庆市山水园林县城”、“重庆市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2008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决定,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在巩固“市级山水园林县城”等一系列创建成果的同时,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通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全民动员、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我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做到“两项健全”

一是健全了创建领导机构和专职管理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多个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云阳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指挥、协调创建工作。各责任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创建工作。为了加强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城市管理专职队伍(即市政监察大队、环卫所、园林科和公园所),配齐配足人员。二是健全了创建各项规章制度。我县先后出台了《云阳县城市管理暂行实施细则》、《云阳县县城绿化管理规定》、《云阳县县城绿线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确保了我县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明确职责,任务落实,确保“四个到位”

为了确保我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人员、资金、措施、督查“四个到位”。成立了云阳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办公室,负责全县创建的日常工作。各责任单位也安排专门力量具体抓好本单位的创建。同时县财政为创建工作安排了专项经费,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了使我县的城市创建不走过场,我县成立综合督查领导小组,对各责任单位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责令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将创建任务落实情况与单位的目标考评挂钩,与单位的领导政绩挂钩,与组织任用干部挂钩,大大提高了各单位创建的责任心,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实现全民共创

在整个创建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宣传、舆论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创建动员大会,提出“新城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我与‘五创’同行,共植文明花”等行动口号。利用重庆电视台、云阳电视台、广播电台、重庆市政府网站、华龙网、云阳网以及《重庆日报》《三峡都市报》《云阳报》等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云阳园林绿化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县市政园林管理局组织人员拍摄了《城市保姆》、《城市的 “名牛”》、《守护绿色》、《转变》、《爱就在身边》、《移居家园》等6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方言剧;组织开展了“万人签名”和三角梅发放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保护绿化,争当绿色播种小使者”活动;在城区重要地段设置创建公益广告牌;发放了创建倡议书等宣传资料6万余份。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和创建活动,调动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精心规划,加快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云阳新城建设已经10年。10年来,我县县城建设始终坚持“土地利用,护山保水;道路规划,迎山接水;建筑布局,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借山用水;空间组织,依山亲水;旅游开发,上山下水”的规划原则,全面加快“山水云阳”的建设步伐。

(一)城市规划高起点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根据我县县城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云阳文化特色,于2005年编制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县城内形成“一核、二面、三廊、四园、五轴、十点”的绿地布局结构。一核:依托文化长廊中的磨盘寨、龙脊岭、双井寨等景区,建设综合性的公园,形成县城的绿心。二面:指长江和澎溪河两岸的绿化景观面和城市建成区外围山体的景观面。三廊(绿带):指沿长江、顺山势而卧的三条平行的城市主干道的绿色通廊,即滨江大道、云江大道、望江大道三条绿色景观廊带。四园:指分布在人和片区、小江片区、长江片区和盘石片区的天宫公园、望江公园、滨江公园、张飞庙景区4个区域性公园。五轴:指贯通城区,连接山体、长江和澎溪河的5条绿轴。十点:按300-500米为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在城区的10个景观点。根据以上总体规划,将新县城打造成两江环绕、依山就水、绿树成荫,山、水、城、景交相辉映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城市亮点高品位

一是建成了莲花、富正、白杨湾、张家坝、杏家湾等综合市场,引进了新世纪、重百、国美等大型超市等一批专业市场,既满足了市民购物需求,又规范了市场管理;二是加快了居住小区建设进度,先后建成了滨江花园、丽江景苑、外滩等等一大批住宅小区,启动了北部新区等一批高档次的居住小区。三是建成体育场、三峡风大酒店、云春大酒店、邮政大楼、电信大楼、广电大楼、东、西城汽车站、新华书店、青龙码头等一批公共建筑和云阳县医院、益康医院、云阳外国语学校、云阳中学、一.一九职业技术学校、云阳教育学院等一批公益事业建筑。四是实施自来水扩容工程,建成日供水2.5万吨的自来水厂2个,居民用水普及率达100%,水质合格率100%。

(三)生态环保高标准

多年来,我县在加快县城建设的同时,始终将生态环保作为工作重点,将环保设施捆绑建设。全面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行生活污水无动力无害化处理;环保部门严把餐饮业首审关,做到油烟达标排放,坚决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源;强制搬迁城区污染企业,清除工业污染源;新建住宅小区做到建成一片,绿化一片,环保一片;城区建设尽可能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对滨江小区、长江库岸水际线进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了城区园林生态。

三、扩大绿化,增添风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关键。我县按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将城区的绿化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以公共绿化为面,以单位庭院绿化为点,以建精品为核心,加快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园林特色景观。

(一)突出公园亮点,公共绿地呈新景

公共绿地是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点和精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体现城市绿化建设水平的重要窗口。我们充分利用自然优势,以建精品为核心,不断扩展城区公共绿地规模,搞好城市公园建设,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建城以来,城区内共整合改造、新建公园4座,公园绿地总面积199.35公顷,公园绿地率达80%以上。这些公园各具特色。滨江公园顺长江而建,是利用城市弃土回填而成,占地46.6公顷,绿地率达81%,园内植物200余种,季相变化明显,园林小品建筑风格别致,成为三峡库区独具特色的休闲胜地;云顶公园背靠磐石城古军寨,以百年老梨园、十一处地面文物等为观赏点,现已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总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80%;飞龙公园以龙脊岭生态文化长廊的龙脊岭山脉为主干,自东(云顶公园)向西直抵飞龙桥,其势起伏逶迤,台脊相间,状若游龙。它主要由疏林草地、绿野仙踪、香堤雅居、临风清幽、凭栏望台(仿中国古代长城)、飞龙桥组成,全长1000余米,公园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约9.1万平方米,绿地率达91%;天宫公园位于双江大桥南桥头,以旅游城市标志性雕塑“马踏飞燕”为主题,是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占地30000余平方米,绿地率达80%以上。多年来的公园建设,使县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打造市街特色,街道绿化上台阶

道路是城市动脉,而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化的骨架。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云阳县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云阳实际情况,坚持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精心打造道路风光带,道路绿化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建设中注重“三高”,即:品位高、档次高、建设质量高。在植物配置上以乡土植物为主,注重乔、灌、草、花相结合的立体层次和色彩搭配。现已建成移民大道景观带,迎宾大道、展黄路口、体育路口等道路节点,已建成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四季有花的道路园林景观。在城区主、次干道栽植了黄桷树、天竺桂、香樟、重阳木、银杏等行道树,做到了因地制宜,应绿尽绿。在云万路、云巫路、云利路等进出口道路两旁建成以乔木为主的绿化景观带。道路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城区绿化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6%以上,形成了以街为景,以绿为品的绿化景观带。

(三)建设广场游园,绿化半径扩大

建城伊始,我县就高度重视广场和街头游园建设,将城区空地、河滩地等改造成绿量足、环境美、设施全、集休闲于一体的街头小游园、社区公园等,先后建成了群益广场、两江广场、民德广场、杏家湾广场、桂湾广场、茂林休闲广场、磨子岭广场。合理利用了资源,增加了园林绿地面积,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憩之地。

(四)实施立体绿化,促进全民共建

建设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是加强了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管理,严格按《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规定的绿地面积,进行方案审批与验收。对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整改,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由市政园林局进行集中绿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居住区绿化用地。二是全面实施城区屋顶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对原已建成的平顶屋面进行绿化规划,逐步进行绿化改造。对新建的房屋在规划上严格把关,在房屋结构上留足立体绿化空间,使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建筑景观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三是创建了一大批市、县级园林式单位、小区和市、县级达标公园、广场、市级园林式街道。目前,我县共有达标公园4个,园林式街道3条,园林式单位72个,园林式小区22个。

(五)发展生产绿地,推进生态绿化

我县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突出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构想,以山青水秀为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把保护城乡结合部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与营造风景林、防护绿带和共建防护林相结合,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在长江大桥下、亮水坪等地修建了250余亩的市政苗圃基地,发展了10家具有规模的个体苗圃,面积达10公顷。目前我县生产绿地面积达到26.15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2.5%,苗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部分苗木自给率从原有的80%提高到了90%。我县城市园林绿化具有可靠的后勤保障。二是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实施大树进城工程。仅今年“312”植树节我县就有68万人参加植树活动,植树点共43个,共植大树47.3万株,其中新县城组织了数万市民,新增城市绿地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约600万元。三是根据品位高、档次高、建设质量高的原则,实施大树进城工程。在公园、广场、节点、滨江大道栽植了15公分以上的大树1300余株,栽植40公分以上的大树31株。四是实施长江两岸景观林带工程,对新城城区175米至205米的水际线进行了规划设计,栽植8公分大树共8.3万株,面积达1000余亩。五是对全县城镇的百年大树古木、珍稀名贵树种共237株,通过编号挂牌定责任保护。对未达标的珍稀名贵树木,县市政园林局建档造册,进行定期巡查管护。

四、加大市政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一方面加强道路建设。几年来,我县先后建成了长达1550级(步)的登云梯、连接长江两岸的云阳长江大桥、横纵小江的双江大桥;修建了连接渝沪高速路的迎宾大道,以及云江大道、望江大道、滨江大道和数十条城市次干道,构成了“三横数纵”的城市道路体系;完成了未硬化的道路接口和人行道铺装工程,市民出行十分便捷。另一方面,严格执行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做到护栏、道墩整洁完好,标志、标线清醒明目,红绿灯及时维修,主街道车辆临时停靠点设置规范;每年都集中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对各类车辆乱停乱放、超速、逆行、不按道行驶、闯红灯、超员无证驾驶和跨压双实线以及人不走人行横道、翻越交通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从严处罚。

二是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共投资475万元,已完成城市雕塑工程、滨江公园电力改造工程。2008年来,我县共更换井盖217个、水箅子394个,修复更换沟盖板595处1855米,整治雨污水管网2110余米,更换破损地砖5620平方米,修复更换路沿石1720米,更换雨污水井盖108套。道路步砖铺装率达96%,完好率达90%,道路占用率小于1%。

三是切实抓好城市照明工程。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完成县城灯饰总体规划和社会灯饰规划,完成云江大道、滨江大道、体育路等路段路灯进行改造,对公共通道安装路灯的路段全部安装了路灯。目前已规划了20座建筑景观灯饰,完善了双江大桥、长江大桥景观灯饰,在日常或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按规定时间亮灯。城区主次干道灯光安装率和亮灯率分别达100%、99%。

五、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品牌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环保,确立了环保工作“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指导方针,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了我县污染治理能力,促进了全县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是环卫设施设备完善,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达标。目前,我县共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厂2座,标准公厕64座,改建垃圾收集点185个、垃圾中转站2个,购置垃圾压缩车9台、垃圾收集车11台、垃圾清扫车1台、洒水车2台,新增垃圾桶、果皮箱300个。实现全天候清扫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日产日清,垃圾清运率达100%;日处理城市污水30000吨,日处理城市垃圾150吨。实现了雨污分流,县城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制定了《供水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云阳县饮用水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保证供水安全,在长江取水点上游1000米、500米,下游100米、200米设立了醒目的水源保护标识牌,供水水质合格率达100%,用水普及率达100%。近年来未发生供水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生产、生活用水。

三是加强大气、噪声污染治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加大了城区清洁能源推广工作力度,扩大烟尘控制范围。结合城市综合整治,对酒店、游摊、夜市等进行了整治清理,实施惠民政策,鼓励市民使用天然气,天然气普及率达90%;以巩固建设噪声达标区成果为中心,定期对城区工业企业、建筑施工、文化娱乐、社会生活和道路交通噪声集中整治。通过上述措施,为广大市民创造了宁静清新的生活环境。

六、整治市容,强化管理,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经过几年的创建,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城市管理经验,建立了有效的市容管理机制,强化了队伍管理,完善了城区卫生基础设施,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位和居民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改观。

(一)切实加强城市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重庆市户外广告条例》等相关法规。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按照一个目标(以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建设为目标),三项执法(市容环境、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九个结合(拆除乱搭乱建、清除擅耕乱种、完善市政设施、推进环境建设、促进“五创”工作、规范建设工地管理、加强城市养犬管理、禁限燃放烟花爆竹、机动车禁鸣)的工作思路,开展市容环境、违章建筑、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综合治理。新城各小区、单位全面推行物业管理制度。与主、支干道门面户签定了以包卫生、包绿化、包市容、包秩序为内容的“门前四包”责任制。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共拆除乱搭构(建)筑物1166户,15000余㎡,处理占道、跨门经营2550起、车辆乱停乱放2126台次、设置临时停车位1100个,清理乱堆乱放2300余处、乱写画乱喷涂乱张贴1.8万余起,依法暂扣各种违章物品3037件(辆),发整改通知书1800余份,发放机动车占道停放处理通知单1680余份,出动宣传车辆2250余台次。基本消除了“城中村”,城市环境和秩序明显改善,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二)切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

成立公园管理所和市政园林执法大队,专门从事公园广场的管理和护绿执法。推行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奖惩的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公共绿地的认养活动,先后建立了共青林、夕阳林、电信林等认养林。培养了一支技术精良,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技术队伍,现有园林工程师5名,技术工人50名,抗旱综合车一台,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严厉查处各种毁绿、占绿、损毁市政设施等非法行为,今年来就查处损坏行道树木等园林绿化案件19起,无重大执法投诉和违纪行为发生,错案率为零,有效地维护了城市市政园林设施,巩固了园林绿化成果。

(三)规范广告管理

按照《重庆市户外广告条例》,结合云阳新城规划和建筑特点,采取一段建筑物统一一个标准,一段马路统一一个规格,加强了城区户外广告管理,美化临街门面。严格广告审批程序,招牌广告力求设置规范、安全、美观、大方。加强户外广告的整治力度,拆除过期、陈旧破损户外广告951余块共5000余平方米,其中大型广告21块;城区户外广告“前后一个面,上下一条线”的效果正逐步形成。同时已委托西南大学编制出了《户外广告规划》的初步方案。

七、实施景观保护,县城文化特色突出

我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得到了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注重保护和挖掘云阳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我县列入 《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共145处,拥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旅游景区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市级生态公园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今年9月,三峡库区第一个文物博物馆“三峡文物园”在龙脊岭文化长廊开园,成为一大亮点。

如今的云阳,依山而建的城区,车走绿荫大道,人行花香街巷,林间有鸟栖,园里有歌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一座生机盎然,意气勃发的绿色新城。云阳新城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三峡库区移迁城市的窗口,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而今,云阳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正万众一心,奋起拼搏,决心“更上一层楼”,将这里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

但是,与先进城市相比,我们还存有不少差距。但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园林县城定能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云阳县城城区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四(1)小鹰中队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万山之王——云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