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关注和防治“村官”腐败

2010-08-15陈孝军

重庆行政 2010年1期
关键词:村官村干部村级

□ 陈孝军

高度关注和防治“村官”腐败

□ 陈孝军

全国总计有500万名包括村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官,领导着全国68万个行政村和9亿农民,在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的情况下,这个群体微小的权力通过自我膨胀、自我扩张,完全可形成一种虽无名分却能量巨大的“隐权力”。在我国迅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加,一个有着无限“隐权力”的村官所制造的腐败规模,恐怕不会丝毫逊色于权力较之大得多的官员。由此可见,村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村官”腐败的社会危害

(一)直接侵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是领军人物,他们担负着带领和组织群众落实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任。而他们一旦背离党的宗旨,把权力作为牟利的工具,党的惠农政策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一些村干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通过巧立名目、偷梁换柱等手段,将集体资产化公为私。在不少地方,“村官”富得流油,集体却一贫如洗,老百姓叫苦不迭。有人将村干部违法犯罪比喻为淋巴癌,传播转移速度高,给村集体造成巨大的损失,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对于广大普通农民群众而言,村干部就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者。老百姓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来认识和评判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最关心、最痛恨发生在身边的腐败现象。因为与“村官”朝夕相处,干部是廉是贪农民群众最清楚。所以,村干部贪污腐败,最易破坏党群关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

(三)严重破坏农村基层稳定

村干部本应为农民的“带头人”,有些却蜕变为农民身上的“寄生虫”。尽管腐败的村干部是少数,但影响很恶劣。因为农民对政府的认识,首先是从村干部开始的。村干部腐败不仅使政府形象受损,更容易激起农民不满,引发社会矛盾,日积月累,农民的积怨终要爆发。在农村,由于村干部腐败,

导致农民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长期上访的事件屡有发生。更有甚者,如处理不慎,会酿成一些群体性事件。

二、“村官”腐败的原因分析

(一)“村官”本身角色决定

从客观现实讲,村干部犯案多发,与其身份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在农民眼中,村干部是“官”,大多数村民不敢监督、也不懂得如何监督。同时,村干部又不在公务员序列,因而有关部门又把村干部不当“官”,很少对他们进行廉政教育,司法关注不够,监督部门也很少触及。从主观角度看,村干部一般是村里的能人,经济实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大胆妄为是以自身的实力做后盾的。

(二)“村官”本身素质决定

庞大的“村官”群体尽管在所在村是能人,但综合素质离现实村干部要求还很远。一方面,“三个支部六颗牙”的现象非常明显,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基本上没有政策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甚至不知道农村决策管理的一些基本常识,自行其是,盲目蛮干。少数村干部在县城或集镇住,将村委会公章随身携带,村民有事需跑县城或集镇找。对选举时投过他票的人,办事不讲原则,一律开绿灯;对未投他票的人,百般刁难,群众意见很大,而乡(镇)政府对此无手段、无办法。另一方面,我国行政公务人员有提高业务水平、强化职业素质的培训体制,而对村干部教育非常薄弱,造成村干部不懂法、不学法,法制意识、宗旨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差,管理混乱。这为个别村干部成为专横跋扈、称霸一方的“土皇帝”提供了土壤。

(三)“村官”背后有“保护伞”

首先是利益集团的保护。在村干部的选举过程中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包括家人亲戚和村里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者等等,这个利益集团人数不多,但是力量强大,是一个稳固的“命运共同体”,反对村干部不仅仅是反对村干部个人,而是反对村里这个利益集团。其次是上级政府的庇护。村干部在村庄治理过程中扮演着政府代理人和村民当家人的双重角色,乡镇干部普遍有任务在身,为了得到村干部尽可能的支持,只要村干部的不当行为不至于激起太大的民怨,不至于引起司法部门的注意,乡镇干部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一些村干部胆子越来越大。

(四)对“村官”监督不到位

首先是内部监督缺位。在村民自治制度设计中,为了防止村干部权力过大带来的腐败行为,村民有权监督村干部的行为,但村民很难有效监督村干部。尽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群众自治性组织,村级公共事务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但是村民的弱势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弱势的村民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反抗强势的村干部。个别村干部凭借家族和宗派势力,“称霸”一方,村民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敢管。其次是外部监督缺失。由于政务繁忙,人手不足,当前各部门对村干部腐败案件,均持“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有关部门对于村干部的管理,也是按职能分工各管一段,缺乏协调机制。一些乡镇干部反映,村民委员会是一个自治组织,乡镇与村委会不是领导关系,乡政府对村干部不好监管。

三、“村官”腐败的防治对策

(一)建立村级选贤任能机制,严把入口关

选拔任用村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工作有魄力、群众信任、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一是加强换届监督。村级换届选举时,加大对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行为的打击力度,真正把为人正直、有致富能力的人选上台。只有肯为群众牺牲个人利益,愿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干部,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群众自己选出来的干部,才会得到群众更大的支持。二是建立“五项制度”。 运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支两委干部”的思路,建立“推优制度、预审考察制度、公示制度、跟踪回访制度和党委会成员联系培养制度”等五项制度,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村支两委组织力量,全面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建立村级干部培训制度,严把素质关

我国农村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城乡差距正逐步缩小。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国庞大的“村官”群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领导方式、领导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分需要建立村级干部培训制度,全面提高这个群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村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依法治村、总揽全局等能力,逐步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村干部带头办事能力。二是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的实效性。通过传授种植技术、养殖技巧、环境保护和参与合作等知识,增强村干部的带领致富能力。

(三)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严把审计关

从村干部腐败的原因和当前上级党委政府对村官监管的薄弱环节来看,尽快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和村干部责任审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选举必须与审计配套,才能将村民自治落到实处。村级审计要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村民自主开展工作。审计对象直指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和计生主任等主要干部。审计类型可以分为任期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审计内容则有村官任职期间的各项经济指标实现情况、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村社抚养费征管情况、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村级债权债务处置情况和个人德能绩效情况等。具体操作方法是,乡镇相应成立村干部责任审计小组,由纪检、组织部门牵头,农经、财政等单位人员组成审计工作小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审计的重点内容对管辖范围内的村干部进行“拦网式”的责任审计,做到无一遗漏。同时,在每个村成立村民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监督村干部的每一项日常开支是否合理,每一笔开支都要让村民明白、村干部清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整合村级监督力量,严把惩防关

一是强化村级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党政机关要注意把政治思想素质好、原则性强、作风过硬的同志充实到乡镇纪律检察工作岗位,尽量减少他们担负的事务性工作,鼓励和支持他们放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村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二是整合各种监督力量。整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力量,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既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横向沟通,更要加强县、乡(镇)、村三级纪委纵向衔接,坚决查处农村基层组织腐败案件,综合治理农村基层“保护伞”,严厉打击“村官”犯罪行为。

作者单位:中共巫溪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村官村干部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唱村官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