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豆2007014选育和品种特性*

2010-08-15马俊奎任冬莲任小俊赵晶云任海红刘学义

大豆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胞囊小种农科院

马俊奎,任冬莲,任小俊,史 宏,王 勇,赵晶云,任海红,刘学义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 汾阳 032200)

大豆胞囊线虫病对大豆的危害严重,该病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仅次于干旱,属于第二因子。一般情况减产20%~50%,发病严重能导致大豆绝收。培育抗胞囊线虫病新品种,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根本途径[2]。

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育种美国起步较早[5],1967年美国利用我国的抗源北京小黑豆育成了第一个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Pickett,以后又陆续选育成功Forrest,Custer,Franklin 等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均抗1,2,3号生理小种,使美国的大豆生产得到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育种,先后培育成功一些抗性品系,如:吴和礼育成哈84-783、84-793、84-419,黑龙江农科院盐碱利用改良研究所育成抗线1、2号,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育成吉林22、32、37号,这些品种或品系对1、3、5号等生理小种有抗性,但均不抗4号生理小种。1992年山西省农科院品资所李莹等[1]育成1259等14个黄皮品系,山东省农科院郝欣先育成齐黄25号,安徽省农科院张磊育成皖豆18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王连铮等[5]育成中黄12、13、17,以上这些品种或品系均对4号生理小种有一定抗性,但是不适宜在北方晚熟组区域内推广种植。2005年马俊奎[4]选育成功晋豆31,是山西省培育出的第一个适合本生态区种植的、抗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新品种。汾豆65是当前少数通过国家审定的、抗胞囊线虫病新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合我国山西省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北部、甘肃省中部、辽宁中南部等春播和山西省南部复播种植。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汾豆65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晋豆15×早熟18号”。晋豆15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的早熟大豆新品种,早熟18号是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育成的早熟大豆品种,1996年配制杂交组合,1997—2001年在选种圃种植,2002—2003年分别参加品系鉴定和品系比较试验。从F4代起,利用塑料钵柱法[3],连续进行多年抗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鉴定,表现突出,2003年底自定名为汾豆65。2004—2006年参加国家北方晚熟组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1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928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7014。

1.2 区域试验结果

2004 年参加初试,8个承试点平均产量2790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辽豆11增产6.6%,增产极显著,列12个参试品种第五位;2005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7个承试点平均产量277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辽豆11增产8.7%,增产极显著,列13个参试品种第三位,两年平均比对照辽豆11增产7.6%,增产极显著。

1.3 生产试验结果

2006 年参加生产试验,8个承试点全部参加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758.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辽豆11增产9.5%。

2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32天,株高80.7厘米,紫花,圆叶,棕毛,无限结荚习性;分枝4~7个,单株有效荚数45.5个;籽粒椭

圆形,黄皮,褐脐,百粒重20.7克。落叶性好,不裂荚。2004—2005两年平均粗脂肪含量为19.03%,粗蛋白含量为42.09%。2004—2005两年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或中抗3号株系,病圃鉴定中抗胞囊线虫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冬深耕,春精细整地,结合早春耙地,每公顷施农家肥3万公斤,硝酸磷375~450公斤。

(2)适期播种,保证质量。春播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复播抢时播种。

(3)播种方式合理。等行距条播,单株留苗,播深3~5厘米。

(4)密度适宜。春播密度要控制在1.2万株/公顷左右,行距0.5米,株距0.22米。夏播密度控制在2.4万株/公顷左右,行距0.4米,株距0.11米。

(5)施肥浇水。始花期每公顷施尿素150公斤,鼓粒期遇旱浇水。

(6)及时病虫害防治。生长期间及时中耕锄草、疏松土壤和防治病虫害。

(7)适时采收,及时收获。

4 主要优缺点

4.1 产量高

2004—2005 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增产7.6%,增产极显著,列12个参试品种第四位。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8个承试点全部参加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758.5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辽豆11增产9.5%。

4.2 抗病性好

2003 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其对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表现中抗,2004—2005两年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抗3号株系,病圃鉴定中抗胞囊线虫病。

4.3 蛋白含量高

2004 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测,其样品编号DQ04048,粗蛋白(干基)40.89%;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测,其样品编号DQ05062,粗蛋白(干基)43.29%,两年平均粗蛋白(干基)42.09%。

此外,部分年份、点次有倒伏现象。

5 适宜区域

该品种适合在山西省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部和中北部、甘肃省中部、辽宁锦州和沈阳地区春播,山西省南部复播种植。

[1]李莹,等.大豆遗传资源研究论文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8-137.

[2]刘维志.关于加快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品种选育问题商榷[J].大豆科学,1986,5(1):77-82.

[3]刘学义,马俊奎,任小俊,等.塑料钵柱法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鉴定中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1998,13(专刊):92-96.

[4]马俊奎,等.抗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大豆新品种晋豆31号选育[J].大豆通报,2007,2:9-11.

[5]王连铮,等.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5):476-481.

猜你喜欢

胞囊小种农科院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安徽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菌线克种衣剂在赤峰地区出现的新问题原因分析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抗大豆胞囊线虫SCN3-11位点的KASP标记开发和利用
年际间干旱对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复杂性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