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0-08-15袁建华邹旗辉

文教资料 2010年12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校企

袁建华 邹旗辉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江西南昌330100)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袁建华 邹旗辉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江西南昌33010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再在学校学习相互结合,学用紧密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通过多途径的教学模式改革来培养满足行业岗位群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对学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意义。

高职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工学结合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创新。

一、更新观念,进一步明确工学结合的地位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近几年来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中深深感到: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毕业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还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

实施工学结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使学习生涯与将要进入的职业生涯尽早联接起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对企业来说,它可以借助学校教育,从而接收需要的实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对高职院校来说,实现生产育人的目的,同时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关口前移,使就业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的多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创造条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强化校企合作。要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就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推行工学结合创造条件。

(一)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为学生提供足量的生产实践岗位。

如果离开了众多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工学结合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高职院校要开门办学,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增加更多的生产实践的岗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很好地贯彻这个理念,在全系教师的努力下,合作企业遍及国内外。

(二)校内教育教学要做好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准备。

既然工学结合是企业、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多赢之举,高职院校就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要设身处地地为合作企业着想。校内的教育教学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尤其是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便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满意、学生收益,这种合作才能够长久。

三、扎实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除了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之外,为了使工学结合运作规范、有序、高效、持久,还需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一)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沟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各教学系部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审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此外,学院还成立专门的从事校企合作对外联系与归口管理的职能部——校企合作办公室,对外联络合作单位,沟通信息,签订协议,办理相关事务。

(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包括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章程、对外合作合同协议管理办法、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建立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有合作企业、学生、院校参与的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形成规范、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从2002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在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之下,从2004年开始,经济管理系就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中快集团制定了“中快——旅商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共同培养人才。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的合作基础。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中快公司目前的分店店长普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企业规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已成为该公司的迫切任务。而注重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的高职学生成为企管人才的首选。未来五年,中快公司还将扩增,每年一届的“中快储干班”学员将会成为其基层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对学校而言可以改变以往与市场脱节的教学模式,真正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落到实处;对学生而言,参加到“中快项目”可以提前锁定就业方向,并且顶岗实习的收入还可为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费来源问题。综上所述,“中快项目”是一个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项目,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展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性。

(二)“中快项目”的方案设计。

1.设计思路

“中快项目”计划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利用企业宣讲和企业见习的方式在学生和企业之间架设相互沟通了解的桥梁;大二时利用顶岗实习,进一步加深双方的了解和选择;大三时利用“中快储干班”完成对入选的储备人员的全面培养,最终进入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

2.“中快项目”的培养流程

中快项目的培养分三个阶段:

(1)企业准备宣传资料对大一学生进行企业宣传与介绍,在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后,学校再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每年八期,共500人左右;企业则为学生安排见习地点,提供见习内容。

(2)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学校以班为单位组织大二学生到中快顶岗实习,时长一个月,每年八期,共250人次左右,如果学生不愿意,则选择其他顶岗实习单位;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食宿条件,以及配套的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

(3)企业对学生进行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考察,物色人选。大三学生在进行双向选择后,进入“中快储备干部班”学习。中快派出师资与学校共同完成储干班教学,对储干班学生进行在岗培训与考核。学生考核合格后,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实习时,担任企业实习店长助理。毕业后,学生与中快签订就业合同,成为中快正式员工。

3.培养目标

经管系每一年派遣约500名大一学生到中快见习,派遣约250名大二学生到中快顶岗实习,选拔约50名大三学生进入中快储备干部班学习。入选中快储干班的学生将获得有针对性的管理理论、企业知识、管理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培养,从而逐步成长为接受中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熟悉中快的所有基层岗位业务流程、掌握必需的配套企业管理理论的综合应用型基(中)层管理人员。

经过全系的努力,校企双方为此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热情,“中快项目”已完成两个完整的培养周期(三年),为企业输送素质合格、数量稳定的管理人才,是一个成熟的项目。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成功,该项目在校内外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下去,“中快项目”就一定能成为实践高职教育方针的典范工程。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楼一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策略和程序.职教论坛,2007,(9):20-21.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校企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