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模式思考

2010-08-15王凯东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新课标探究课堂教学

王凯东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张家港市南丰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28)

九年级各门学科新课标的普遍实施,标志着新一轮课改在全面展开。其中特别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想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必要的思考。

一、调整思维模式,构建新课改理念

理念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特别是传统教育强调的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在很多教师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苦练内功,加强理论学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道步骤。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新版的思想品德教材给广大中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政治课堂面目焕然一新,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仅仅是浅层次的、表面的。很多教师虽然在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大谈新课标,而实际在课堂上还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广大教师对新课标相关理论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在心理上认同新课标,在行为上仍执行旧课标,另一方面,不少教师认为对他们的评价标准具有双重性,使得部分老师左右为难。例如,上面领导来校听课时,是以新课标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新课标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期中、期末往往又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能力大小,于是就出现上述所说的两难现象。其实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误区,不少教师之所以出现上述想法,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研究新课标,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以致出现绝对化的思维倾向。把新课标与旧课标看成是绝对对立的,显然是错误的。其实新课标并没有排斥旧课标所强调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只是强调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把理论性东西通过活动的形式内化为行动。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做好角色转换

今日之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而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也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道德,有情感,有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教学分类目标中,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强调,培养中学生:(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随之改变,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笃行。

三、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如何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呢?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标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树立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例如,在讲解《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一课时,请同学们自己给自己写一份评价,再请其他同学给自己写一份评价,并相互讨论不同之处,通过讨论探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二)在相互研讨中,使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同桌的两位学生发挥各自学习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研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最好,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三是整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实话实说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过去那种程式化、教条化的做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既注重规范又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新教材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在呈现方式的设计上,均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成为一种开放的教学,在开放中搞活。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及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新课标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