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 54例

2010-08-15刘丽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杂病论心痛病机

刘丽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根据其发病性质、部位和表现,一般认为属中医 “厥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痹”等范畴。 “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同样为心阴心阳之化源。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阴虚、瘀血、痰浊诸因素均与肾气虚有密切关系[1]。中医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部分治疗方法已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2-3]。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传世之书、济世之作。若然引伸触类,可用之临床遇到的种种疾病。其不仅是治外感之祖,亦是治杂病之宗。冠心病一症,虽为现代病名,然仲景之书对其病因病机早已阐述。笔者自 2008~2009年以来应用仲景方剂对 54例冠心病患者辨证论治,在临床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54例患者均按世界卫生组织 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收治,按新版《中医内科学》将该病分为心血瘀阻、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 7个证型。均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症状均未缓解者。其中男 35例,女 19例,年龄最大 71岁,最小 3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 13年。从事脑力劳动者 40例,余为工人、下岗职工14例,其中有吸烟嗜好者占 76%。本组54例冠心病患者中,属慢性供血不足 29例,劳力型心绞痛 14例,非劳力型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为主 5例,合并心衰1例,合并高血压者 15例。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对气滞血瘀型患者选用温经汤化裁;对痰浊痹阻型患者选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化裁;对阳虚水逆型选用苓桂术甘汤化裁;对气阴两虚型选用炙甘草化裁。

2.2 结果 按 1974年高血压冠心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参考标准判断疗效。显效38例(70%);有效 13例 (24例);无效 3例(5%),总有效率为 94%。心电图疗效:54例患者治疗前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治疗一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显效 23例(42%);有效:17例(13%);总有效率 74%。

3 典型病例

于某,男,68岁。 2008年 8月初诊。主诉:胸闷、气急、心悸反复三年,加剧 3 d。患者三年前经常出现胸闷、气急伴心悸,活动后夜间加剧,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常服用心痛定、丹参片等控制症状。心电图:Ⅱ、III、aVF、V 1~ V0导联 ST段水平下移 0.1~0.2mV。中医诊患者:精神不振,面色萎黄,额上汗出,痛苦貌,语言低怯,口干不欲饮,喉头痰声漉漉,唇色青紫,舌质紫黯,苔薄白腻,脉象弦涩而结。体温 36.6℃,脉搏 86次/min,呼吸 24次/min。血压 11.5/8.2KPa。证属胸阳虚衰,痰瘀阻痹之本虚标实。中医诊断:胸痹,心痛。治法以栝蒌薤白半夏汤,人参汤和薏苡附子散合方加减治疗。处方:三七参 3g、姜半夏 10g、桂枝 15 g、栝蒌实 15g、川芎 15g、茯苓 15 g、葶苈子 15、g附子 10 g(先煎)、细辛 g、干姜 6g、甘草 6g。服 3剂后胸闷气喘明显减轻,大便已解,痰多纳呆,以上方去三七参,加川朴 10 g。服 5剂后各种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继以上方加减治疗半个月,症状基本控制。

4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研究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心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的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则列胸痹心痛专篇进行病证的辨治论述,为后世临床所推崇。多数医家认为冠心病的病位在心。西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其原因是冠脉硬化狭窄或阻塞。本病病因归纳起来大致有:气血虚弱、心阳不振,寒邪乘心、血脉不通,忧思伤心、气血郁滞,痰浊积滞、脉道涩阻,久病入络、瘀血阻滞,饮食塞滞、积气上逆等。冠心病的病机属于 “本虚标实”。“本虚”有心的气、血、阴、阳亏虚,也有肝、肾、脾、肺不足。肝、肾、脾、肺的不足,必然损伤(传及心),引起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才可导致心脉运行的改变;“标实”主要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

冠心病的发病以中年和老年前期为多,此时肾中精气渐衰,气血渐虚,往往处于生理性肾虚状态。又因现代人生活和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劳神过度,加之饮食不节制,生活无序规律,致使人体各脏气受损,久必及肾,耗损肾中精气,从而加速了肾虚的改变[3]。肾虚则阴阳失衡,藏精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水不涵木温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若饮食失调,运化受阻,痰浊内生,阻遏心阳;情志变动,气机不畅,络脉失养,心血不通;寒主收引,无论外来寒邪或内生阴寒,均能致血脉凝涩,诱发本病[5]。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主要是心肝脾肾及气血阴阳亏损引起;实证主要是寒凝、气滞、血瘀、痰阻引起。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本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虚实夹杂,变化多端,通过临床上的辨证施治,达到心脉血运通畅,取得满意效果。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综观选方治则大都运用了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宣痹通脉等法,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邪毒(即感染因素)对冠心病的成因及病情演变的影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总之,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内容之丰富可令人叹止。其宏大精深之中医治法,至今仍为准绳。学习《伤寒杂病论》在于之真实受用,应用于临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学习《伤寒杂病论》,运用其方治疗冠心病的一点体会与读者共飨。

[1]孟玲娟,贾春红,刘凤才.冠心病中医治疗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180.

[2]路新友.王磊.浅谈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5):86.

[3]丁波.冠心病中医证型分析与治疗进展.临床误诊误治,2010,(1):83-84.

[4]王雷,周文博.王如侠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经验.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9):74-76.

[5]叶君.浅谈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施护.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4):375-376.

猜你喜欢

杂病论心痛病机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心痛的感觉
《伤寒杂病论》书名辨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伤寒杂病论》中腹满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探析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贯穿式教学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