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薛雪《一瓢诗话》的诗学思想

2010-08-15周晓燕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作诗炼字胸襟

周晓燕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简论薛雪《一瓢诗话》的诗学思想

周晓燕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清人薛雪的《一瓢诗话》主张“胸襟”与人品是诗歌创作的根本,标榜诗歌的独创精神,倡导严谨、重苦吟的诗歌创作过程和方法,并提出宽容与开放为核心的诗歌批评欣赏观。

薛雪;《一瓢诗话》;诗学思想

薛雪 (1681-1763?),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擅长书画,精通医术,和格调派作家沈德潜同为清代诗论家叶燮的弟子。薛雪著有《一瓢诗话》,自述写诗和研读前人诗话的心得,品评诗歌,对世人俗病陋习,痛下针砭。诗话共一卷 230则,在诗歌的创作和批评欣赏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一瓢诗话》常受人忽略,今择其要点述之。

一、“胸襟”说与人品

薛雪的诗歌创作论是以“胸襟说”为基础的。他继承叶燮的观点,认为诗人有胸襟是诗歌创作的基本条件。他说:

作诗必先有诗之基,基即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千古诗人推杜浣花,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忧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浣花有其胸襟以为基。[1]91

这里的“胸襟”是诗人创作的基础,包括人的抱负、气量、志趣、见识等。叶燮师徒所主张的胸襟主要指儒家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他们都极力推崇杜甫。正因为杜甫有高尚的志趣、远大的抱负,“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才能发挥其性情智慧,写出一首首名传千古的佳作。

薛雪进而将胸襟和人品明确地联系在一起,有新的发挥:“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享不磨之名。”[1]91品行卓越之人,必然谈吐不凡。诗作为抒发性情的产物,心不正则诗不正,故“著作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1]121。可见有胸襟、人品高对写好诗至关重要。

薛雪很重视诗人的道德修养,他提倡高远的品格。“品高虽被绿蓑青笠,如立万仞之峰,俯视一切;品低即拖绅搢笏,趋走红尘,适足以夸耀乡闾而已。”[1]119正如毕桂发所说:“这里的‘品高’,显然是指诗人‘俯视一切’、洞察万物的认识生活的能力。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力是诗人正确认识并反映生活的前提。‘品低’是指诗人的鼠目寸光的庸人之见,是诗歌创作的障碍。”[2]诗人的品格决定着文艺作品的思想深度。这种论诗强调作家品格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有德者必有言”的文学观的发挥。这也同沈德潜“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1]187的诗学观是一脉相承的。不过薛雪的阐述相比沈德潜更加具体全面。

二、学古与诗歌的独创精神

薛雪主张有了胸襟,诗人还应广泛学习古人,博采众长,才能写出好诗。他这样说:

既有胸襟,必取材于古人。原本于《三百篇》、《楚骚》,浸淫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大家,皆能会其指归,得其神理;以是为诗,正不伤庸,奇不伤怪,丽不伤浮,博不伤僻,决无剽窃吞剥之病矣。[1]91

薛雪强调师法古人当从诸多名家名篇入手,领会古人的“神理”,为自己所用,反对生吞活剥的学古方式。在他眼里,学古不代表否定创造。叶燮重视诗歌的独创精神,主张作诗要发前人所未发。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继承和发展了其师的诗歌独创性问题,加以反复论述。

他认为,有志于学诗,不必拘泥于某人某体,画地为牢,只要把玩古诗,烂熟于心,“不为法转,亦不为法缚”[1]117,自然下笔如神。薛氏反对像明代前后七子那样蹈袭前人的“拟古”,鼓吹诗歌的创造性,呼唤张扬个性的真性情诗。他批评当时诗家喜谈古诗而菲薄近体的不良倾向。他感叹:“拟古二字,误尽苍生!声调字句,若不一一拟之,何为拟古?声调字句,若必一一拟之,则仍是古人之诗,非我之古诗也。”[1]106颇有新意的是,薛雪把写出自己性情的诗看作是“有志气”的表现,倡导“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1]90。他在自身创作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作诗稿成读之,觉似古人,即焚去”[1]113。

那么该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拾人牙慧呢?薛雪在韩愈“陈言务去”说基础上提出“能以陈言而发新意,才是大雄”。他说:“用前人字句,不可并意用之。语陈而意新,语同而意异,则前人之字句,即吾之字句也。若蹈前人之意,虽字句稍异,仍是前人之作;嚼饭喂人,有何趣味?”[1]105又说:“人知作诗避俗句,去俗字,不知去俗意尤为要紧。”[1]96即化用前人字句,表达自己的新意,绝不剽窃古人。

说到在继承中创新,就涉及到诗中如何用典的问题,薛雪对此也有详细阐述。诗歌用典不当确实会降低诗歌的新鲜活泼度。钟嵘《诗品序》就说过:“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3]薛雪肯定“作诗能不隶事而浑厚老到,方是实学”,讽刺“有意逞博,翻书抽帙,活剥生吞,搜新炫奇”酷似“借本经营”[1]111。他说,假如要用典,应该采用比兴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表现,否则有生拉硬扯之嫌。“用事全在活泼泼地,其妙俱从比兴中流出。一经刻画评驳,则闷杀才人,丧尽风雅也。”[1]107至于诗中用典的效果,薛雪则引用《西清诗话》中杜甫语道:“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1]135用典的最高境界是典故融入全诗,天然无痕。在薛氏看来,杜甫身体力行,“炼字蕴藉,用事天然,若不经意,粗心读之,了不可得,所以独超千古”[1]137。总之,使事用典贵在自然,切忌生硬粗鄙。

所以薛雪认为学古是为了更好抒发自己的性情,需要有“才思”“学力”和“志气”,提倡作诗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与古人抗衡”。

三、严谨的诗歌创作过程和方法

薛雪提倡作诗须有认真的态度,追求作品质量胜过数量和速度。他坚信,诗歌创作过程必须是严谨的,作者无论在审题、构思还是炼字等方面都需要下真工夫。他坚持的是苦思冥想、炼字炼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歌创作观。

在诗话中,薛雪始终强调写诗是一项严肃艰巨的工作。当题目确定后,诗人的工作就开始了。首先,诗人应根据题目选择诗体,再据体构思,因为薛氏认为诗与题必须密切相配,才能成就好诗,故称“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1]144。他还建议:“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1]104仔细审题后,诗人必须通过想象和联想,构思作品,把握虚与实的关系。因为“诗有从题中写出,有从题外写入;有从虚处实写,实处虚写;有从此写彼,有从彼写此;有从题前摇曳而来,有从题后迤而去:风云变幻,不一其态。要将通身解数,踢弄此题,方得如是”[1]120。薛雪的论述从自身实践出发,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想以及诗无定法的特征。

薛雪精通书画,尤善画兰,曾拿画兰喻“作诗之诀”:

试看余写此一幅墨兰,汲水涤砚洗笔磨墨时,何事非兰?及至伸纸拂拭,未经落手,兰在何许?一经下笔,兰在纸上,间不容发。其风晴雨露之态,向背远近之情,无不一一具在。乃至添荆棘,缀白石,苍苔紫芝,绿竹芳草,随意点染,无不相宜。[1]107

“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创作的三个不同阶段。构思开始,物象纷至沓来,杂乱无章;经反复酝酿,刚要着笔,仍若明若暗,无从下手;酝酿成熟,落笔着墨,一株墨兰跃然纸上。然后随意加以点染烘托,无不相宜。”[4]形象思维的过程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胸中有兰,画兰不难。作画如此,作诗亦如此。“‘罄澄心以凝思,渺众虑而为言’,‘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陆士衡之言也。可见欲求工到,必籍冥搜”[1]122,“诗要冥搜于象外”[1]104。一首流传千古的作品,离不开搜肠刮肚的充足准备。积极构思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又如:

“属思久之,诗思渐集,又当淘汰尽情,然后炼成一首,自无可议。如戚南塘选军,于编伍时,着眼挑剔,然后严其纪律,信其赏罚,练其胆艺,训其进退,何有不动如雷电,止若山岳者哉!”[1]142

这段精彩的比喻同样指出构思、创作诗歌是一项多么辛苦、细致的工作!薛雪将诗思的酝酿、语言的组织等工作,比作戚继光选兵练将。诗人应该无情淘汰粗劣的构想,巧妙组织思绪以成文,容不得半点马虎,从而使诗句整饬规范,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

有了初步构思,炼字炼句是作诗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文字的锤炼可以使诗歌达到格律精工、神韵毕现的境界。薛雪引用宋朝张表臣《珊瑚钩诗话》道:“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得篇中之意工到,则气韵清高深渺,格律稳健雄豪,无所不有,诗文之能事毕矣。”[1]134《一瓢诗话》大量论及杜甫,赞赏他炼字炼句的成功,“一部杜浣花集,字字白虹,声声碧血”[1]96,不露精心安排的痕迹。不难看出薛雪是以杜诗为学习楷模的,对杜甫的炼字功夫推崇备至。

时人多有倾慕文思泉涌、出口成章的诗人的倾向。但是薛雪却不以下笔敏捷为美,批判创作上摇笔便成的轻率态度。明代都穆《南濠诗话》云:“世人作诗以敏捷为奇,以连篇累册为富,非知诗者也。老杜云:‘语不惊人死不休。’盖诗须苦吟,则语方妙,不特杜为然也。”[5]薛雪是赞同的,因而在自己诗话里继续发挥:

“若以敏捷为美,则‘晚岁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又何谓乎?大凡人具敏捷之才,断不可有敏捷之作。温太原八叉手而八韵成,致有‘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上下情景不相属,竟是园亭对子;‘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用事杂沓不伦,且难讲解,非以敏捷误之乎?”[1]121-122

显然薛雪支持所谓的“苦吟”“苦思”,并且认为,不仅凡夫俗子,而且才思敏捷之人,都应该脚踏实地地吟诗,不可炫耀技艺。他同样确信,当一个人在学问知识或生活阅历上积累日渐丰富时,其诗艺往往也将日益纯熟。美妙的诗之花是种植在才学的土壤上,由辛勤的汗水灌溉发育的。自然下笔须谨慎,三思而后行。

薛雪甚至认为,诗作脱稿以后,诗人的劳动仍未结束。他说:“著作脱手,请教友朋,倘有思维不及,失于检点处,即当为其窜改涂抹,使成完璧;切不可故为谀美,任其渗漏,贻讥于世。”[1]116面对自己的艺术结晶,作者总是颇为得意,难以发现疏漏。只有请教他人,根据读者反馈作必要的修改、润色,才能使诗趋于完美,避免贻笑大方。这真可谓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四、强调“善看”、不“偏嗜”开放的诗歌欣赏和批评

薛雪在诗歌鉴赏方面颇有一些独到的看法。

(一)他提出“善看”的命题,即要正确进行诗歌鉴赏和批评

薛雪认为评论诗文、品题人物,并非一件轻松易为之事,强调鉴赏者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也就是“读书先要具眼”[1]95,只有遇到这样的“善看人”,鉴赏诗歌才会是人生一大快事。

一方面,他提出“看诗须知作者所指,才是贾胡辨宝”,不可穿凿附会。他举例说:“一友作《秋雨》诗,首句云:‘雨入秋来密。’盖实指其时也。有人评之曰:‘起句太率。’嫌入春、入夏、入冬皆可。余闻之,不觉失笑。其友诘余,余曰:非敢笑君也。我笑杜浣花‘年过半百不称意’亦觉太率。人生不称意,三十、四十、六十、七十皆可,何独半百耶?’一时座客无不绝倒。”[1]100讽刺十分辛辣。

另一方面,薛雪以为读诗需要整体把握,不可拘泥于一字一句之间。他举柳宗元《岭南江行》为例,“一首之中,瘴江、黄茆、海边、象迹、蛟涎、射工、飓母,重见叠出”,“殊不知第七句云‘从此忧来非一事’,以见谪居之所,如是种种,非复人境,遂不觉其重见叠出,反若必应如此之重见叠出者也”。因此他说,“从来谈诗,必摘古人佳句为证,最是小见”[1]146。

(二)在具体品评时,薛雪特别强调诗歌鉴赏理应宽容

他以为,读者既不能盲目排斥某种诗歌风格,又要允许他人对文本作出不同评价,从而在仔细品鉴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首先,薛雪反对“偏嗜”,主张评诗要明辨是非,独树己见。他反对因偏好一种风格,而不能客观论诗:“从来偏嗜,最为小见。如喜清幽者,则绌痛快淋漓之作为愤激、为叫嚣;喜苍劲者,必恶婉转悠扬之音为纤巧、为卑靡。殊不知天地赋物,飞潜动植,各有一性,何莫非两间生气以成此?理有固然,无容执一。”[1]103他说:“诗文无定价,一则眼力不齐,嗜好个别;一则阿私所好,爱而忘丑。”[1]106每个人对诗文都有不同的欣赏口味,无可非议,然而因此排挤其他佳作是不可取的。薛雪不满某些人“谈诗论文,开口便以其人为标准,他人纵有杰作,必索一瘢以诋之”的现象,指出:“吾辈定须竖起脊梁,撑开慧眼,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106

所以他赞赏诗歌风格多样化,厌恶划一、雷同的面貌。他的特色在于把叶燮提倡的诗歌风格多样性问题,作进一步的阐发。在薛雪看来,诗歌世界是七彩纷呈、百家争鸣的,个性迥异的诗人,创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鬯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1]143即使他同意沈德潜温柔敦厚的所谓“诗教”,他还是觉得作诗不必程式化,也不必严格区分某体、某派。因为“人之诗犹物之鸣”[1]110,如果因个人偏好,使一年四季万物都作莺声或者蛩声,那该是多么奇怪啊!而薛雪极力推崇的杜甫诗歌正包罗万象,具备多种风格,恰如薛雪所言,大诗家不妨有“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1]125。

其次,薛雪强调“诗无达诂”,文学批评无止境。在诗话的结尾,他评价杜甫之诗博大精深,只可读,不可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确,文学批评容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名家佳作在不同时代、不同鉴赏者那里都会有不同的诠释。文学批评永远不能穷尽文学之妙,薛雪的“诗无达诂”观反映了他对文学规律的正确认识。

综上所述,薛雪的诗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其师叶燮的影响,却仍然有不少生发和独得之见,我们不能将其诗话简单视之为叶燮《原诗》的翻版。沈楙德曾为之作跋:“(一瓢)先生于诗亦可谓三折肱矣”[1]182。总的来说,《一瓢诗话》内容零碎,在系统性、理论性方面固然及不上《原诗》,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可资我们参考。

[1]叶燮,薛雪,沈德潜.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M].霍松林,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毕桂发.论《一瓢诗话》的理论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24.

[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08.

[4]霍松林.中国诗论史:下[M].合肥:黄山书社,2007:1024.

[5]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49.

On the Poetics Ideas of Xue Xue’sYipiao Shihua

ZHOU Xiaoyan
(College of Humanity,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Xue Xue in the QingDynastywroteYipiao Shihuainspired by his own experience to express his poetics ideas.Xue Xue advocated the theory of“ambition”and originality of poem.He put for ward strict and hard writing process and methods,while opposing writing quickly.On poetry criticis m,he adopted some new perspectives characterized by tolerance and openness.

Xue Xue;Yipiao Shihua;poetics

I207.22

A

1671-6574(2010)04-0046-05

2010-03-20

周晓燕(1986-),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 200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作诗炼字胸襟
刘良玉
新的开始
悲欢且作诗,浮世奈我何
宽阔的胸襟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要有合作的胸襟
整合语文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炼字”喜作文
疯狂编辑部之作诗也疯狂
长凭剑气舒联韵 不吝琴心炼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