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文言文课堂教学
——“文 ”和“言 ”的和谐统一

2010-08-15张振彪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内涵人文

◆张振彪

(甘肃省榆中师范学校)

重构文言文课堂教学
——“文 ”和“言 ”的和谐统一

◆张振彪

(甘肃省榆中师范学校)

文言文 工具性 人文性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注重语言,注重对语言的梳理和积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受到了批评。我们的讨论不得不再次回到教学的本质上来。我们认为,教学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为什么教”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三者的核心。因此,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弄清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重构文言文课堂教学。

一、以问题为核心,改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

要以问题为核心来建构文言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讲得多,包办得多。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要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方式是一种姿态,态度决定了一切,被动和主动背后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因而效果也是悬殊的。教师要以问题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方面的问题,即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语言难点。一是文本内容方面的问题,即学生在读懂了文字之后对文本产生的疑惑。两者兼顾,不可偏废。问题的生成有一个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慢慢引导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来建构文言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教师只讨论学生的问题,就有效区分了会与不会的内容,就可以更准确地找到着力点。我们要强调的是,以问题为核心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如果能一以贯之,必有所获。

二、以语言为根本,解读文本的人文内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优秀的古代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它比现代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化含量,汲取其中的有益的东西,诸如文章学知识、文学养料、文化等,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帮助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理解理所当然应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解读文本,而解读文本的目的是获取语文素养,提高思想水平。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本给学生阅读,主要是从课程上考虑的,文质兼美的文本当然比一般的文本对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大,同时,语文教材又有别于理科教材,教材中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果不及时进行教学的话,很可能就失去教学的契机和资源,所以要重视对文本内涵的分析和挖掘。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要把文本置于一定的专题或单元中来考量其人文价值,不求面面俱到。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又能很好地走出文本。走进文本是基本要求,走出文本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三、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文内涵和语言的关系是毛和皮的关系,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探讨要基于语言,要用语言来解读思想,切不可架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人的认识,从而提高人格修养,树立进步的人生追求。

猜你喜欢

文言文内涵人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会背与会默写
内涵漫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