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0-08-15王菊兰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育

◆王菊兰

(兰州西津路学校)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王菊兰

(兰州西津路学校)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信息时代。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学生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信息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以现代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语文教学不仅具有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还带有社会性、基础性、包罗万象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所有素质的形成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小学语文大纲规定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三大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通过每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不仅在字词句,而且对课本以外的知识都有所得。因此,语文教学对人的教化作用的特点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人格的教育与知识的传授具有水乳般的交融关系。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是传授书中的内容和教会字词句的认读,将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而真正的“人师”则主张“知行合一”,重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典范人格的熏陶。如引导学生感受选文中某些人物的伟大精神力量,认识“人”的价值,明确人生的意义,挖掘作品忠诚实施、自尊、独立、自由意识的榜样形象,并烙入学生的心灵。利用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简朴廉洁、刻苦顽强、勤奋好学等传统美德,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德,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改进的几种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通常存在这几种做法应该改进:

1.片面盲目追求所谓熟能生巧

搞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搞题海战术,用过多的作业负担压学生,表面看来,这似乎是重视知识,实质上是轻视知识。因为这样搞来搞去,学生整天忙的不亦乐乎,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活动,学生累,教师也累,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久而久之,还会使一切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可见,没有方法的教学不仅难以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还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提倡素质教育,一些教师又片面地认为,这可以放松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发挥其特长,对学生采用“放松式教育”。

2.在讲读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解不够灵活

就知识讲知识,不能将知识的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高年级的阅读分析教学,作文教学等,都有自己一定的规律。作为教学,其根本的任务就是在教好这些字、词、句、篇的当时,还要讲清这些知识的规律性所在,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不重视听说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主题是听、说、读、写。但小学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导致了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下滑、“听力”下降。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奖后,当有稿子的时候讲得有声有色,而没有稿子时则语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这就是忽视听、说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后果。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和讲授每一节课,在课堂、课外都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会听、会说、敢说,还孩子语言天真的本性。

4.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不合理

在课堂的 40分钟里,教师唱独角戏挤占学生实践的状况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教师把“点拨”的质量提上去,因为“点”是一门艺术,“点”的妙处,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或特别重要的地方“点”一下,给学生一些启发,让学生去细细体会,自己动脑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更深的印象,获得更大的益处。这样自然使学生参与的时间增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说话、写字、做作业。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已成为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教师应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贯穿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这是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的问题。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来自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此,教师应打破旧框框,改革旧模式,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在认识上,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或主人,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在方法上,要重视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一种探究新异事物的心理倾向,在少年儿童身上尤为突出,教师应当特别尊重、保护、鼓励这种好奇心,具有这种好奇心理的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他们都有可能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有趣的,甚至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老师应当热情而又很有耐心地予以解答,而不应该把那些爱提问题的学生看成是“不听话”,对他们在课上或课下所提的问题或不重视、不理解,或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这都是不应该的,是极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即使遇到自己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该丢掉“师道尊严”,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不会,应当通过读书、查资料自己予以解决,再向学生答疑。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正是他们善于学习,肯于学习的表现,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培养的一种宝贵能力,因此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极其重要的。

2.要创造一个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

首先,要废除旧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集中思维的状态中,最大极限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保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要适当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一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大胆发言和积极的讨论。过于呆板、紧张的课堂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使学生不敢讲话。这种环境就不可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活动。

通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学习语文的渴望,才能有读书求知的自觉性和心理动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也是一种品质,他可以“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以及情感、意志、性格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分智力因素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要经过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兴趣是靠培养的,靠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起作用。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语文的重要性,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不宜讲大道理,要多讲些形象性、故事性强的具体事例,如用古今名人在读书方面、立业方面流传的奇文轶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抓住语文课的特点,用艺术的语言让课堂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师来说,语言艺术的培训和日常的语汇积累是必须长备不懈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无法用生动、准确、亲切、通俗的语言进行讲授。人们常常把教师的语言比作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比作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比作种子,能在学生心目中播种生根,开花结果。教师的语言虽不是蜜,却胜似蜜,能牢牢黏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我们教师的语言艺术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那么就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这就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了基础。一位教师讲课生动风趣,幽默活泼,学生听他的课会是一种享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四、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21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责无旁贷。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放弃以前的自我,重塑提高后的自身。因为一个没有良好师德和优秀素质的教师,是难以培养出好学生的。时代的步伐已经告诉我们,21世纪的教师不应当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当是有创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能充分有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新技术的教育行家。为此,每一位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具备时代所要求的素质。关于语文教师的素质,于漪老师认为,其第一要素是崇高的人格,她指出:“如果没有崇高的人格,尽管学识比较渊博,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也不能成为优秀的现代化语文教师。”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于漪老师、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这些话,我认为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来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和感化的。语文老师的崇高人格集中表现在:“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在教学业务上,功底厚实,教研并进,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对待学生上,爱生如子,乐于奉献,有神圣的使命感;在敬业精神上,坚韧不拔,孜孜不倦,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现在我们有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分析总结失误时,总是归因于客观,归因于学生,就是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些都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完善和改造自己,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使,有天地可为的创造性工作。只要我们教师自己敢为人先,敢于探索,就能在小学语文的讲台上绽开素质教育的成果之花,结出学生全面发展成才之果。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