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教师素质

2010-08-15刘伟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观念素质心理健康

◆刘伟红

(鲁东大学)

浅谈中学教师素质

◆刘伟红

(鲁东大学)

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素质事关百年大计。笔者在本文中具体分析了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为基本层次的素质模型。

中学教师 基本素质 学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对于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素质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

教师的政治素质包含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师德、职业道德。

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负责地从事着平凡而光荣的教育工作。

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教育观念和理念。就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人本观念、终身观念、未来观念以及教学中的新的教材观、教师间的合作观、新的评价观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二、渊博的知识涵养

教师的知识素质主要包含专业技能知识、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渊博的教师素质是教师实现其社会自身价值的直接能力。

现代教师要加强学习,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能力结构。教育是超前的事业,现代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渗透环境、交通、能源、国防等教育。在多学科对同一学生的施教过程中,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有相互配合的意识,应善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应当有较成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具备较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与教的心理、知识生成的原理、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具备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分享研究成果,善于汲取他人的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总是站在科学前沿。要从“应试教育”的巢臼中走出来,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能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三、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素质

我国古代的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认为教师应始终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心态。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实际上是在告诫教师,在工作之余,别忘了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调整修正,并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的牵引。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这应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要自加压力,树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实现敬业到精业的突破。

自我认知能力。教师要发展自我,首先要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发现自己的优势、长处,以及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便于更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自我调节能力。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我教育能力。人类已进入学习化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这种能力的本身就意味着学生要成为自我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自我教育者。教师要想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他首先就应该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诸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能力、心理等各种素质的物质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作保证,会导致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即使有再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据调查,58%的教师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一般,18.7%的教师自感身体比较差,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教师仅占 20%。而在自感身体比较差的教师中,26~35岁的占 19.4%在各年龄中最高,其次为 36~45岁,占 19.3%。而这两个年龄段的教师正是社会、学校、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人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呵护备至,却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身体疾病来对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教师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显然是不行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同时更要具备渊博的交叉学科知识,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教会学生积极地生活和拥有良好的心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1]张顺清.论中学教师的素质及培养途径 [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2008,(23):233-234.

[2]刘宪军.郑州市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猜你喜欢

观念素质心理健康
维生素的新观念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健康观念治疗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