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源为主的“走出去”

2010-08-15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走出去原油油气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一个国家的能源政策,要站在全球的角度去考虑。

辨风看向: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称,中国企业“走出去”要继续以能源资源为主,增强利用海外资源、市场和先进技术的能力。

风向解析:张晓强发表这样的观点,不仅仅是出于发挥利用外资对扩内需、调结构和保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言,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来说。张晓强说:“未来两年是我国一揽子计划中大部分项目的完工时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加大,而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商品市场需求回暖,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更需要我们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发挥好境外投资的作用。”

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能源的支撑。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我国原油总消耗量达3.88亿吨,较2008年的3.686亿吨增长了5.26%。一方面是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国内生产能力的不足。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在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发布,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1.89亿吨,相比2008年的1.8973亿吨下降0.4%;原油净进口1.99亿吨,增长13.6%。这意味着去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首次突破50%警戒线。

有数据显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我国石油需求将较快增长,预计2010-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4.9%,2015年需求总量将达到5.3亿吨左右。

原油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对于汽车产销量登上世界第一宝座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命题,而突破50%的警戒线也不能不说是在意料之中。2009年,包括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项目、中国海油惠州项目、中国石化福建项目、中国石化天津项目等在内的多个千万吨级的新大型炼化项目先后的投产,无论从备产和生产需求,均加大了对海外原油的需求。此外,建设中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及下滑的国内原油生产,也使中国加大了原油进口。

业内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中国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对于51.3%,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说:“这个数字虽然重要,但不用过分关注。我们应更多关注国际间的能源合作,做好国内能源需求的管理与供给。”

所有国家都是整个全球市场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能源政策,若不站在全球的角度去考虑,可能就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探求我国石油安全危机的化解之道,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要让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以市场化手段积极架构国际化经营战略。那么,我国石油企业以什么方式“走出去”才能大有作为?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走出去”要上下游并重,同时要采取资本并购与风险勘探相结合的方式。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转向在完善上下游链条上下足功夫。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的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在打造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转变。中国石油已经在海外建成苏丹1/2/4区、3/7区和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7个200万吨以上油气项目,初步形成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以及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中国石油海外投资业务已扩展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管道运输、炼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自主开发市场能力不断增强。

当然,面对正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能源市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专家指出,在国家境外投资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三大石油巨头必须全面掌握并精妙运用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同时仔细研究并充分利用微妙的国际关系,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走出去原油油气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中俄原油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突破8000万吨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