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人居典范城市

2010-08-15张国清乐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四川乐山614000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乐山建设

张国清(乐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四川乐山614000)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人居典范城市

张国清
(乐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四川乐山614000)

围绕把乐山建设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南部中心和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必须依托乐山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改善城市布局,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宜居乐山。

可持续发展典范宜居城市

乐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1.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3.5万,是成都、攀西、川南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是成都经济区核心圈层重要的枢纽城市、四川商贸重镇和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市GDP已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19亿元,居四川省第7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3亿元,居四川省第5位。

“天下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乐山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享誉中外。乐山中心城区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城市中心分布着10.2平方公里的低丘森林,得天独厚的城市天然“绿心”,形成“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间”的独特城市魅力和优越人居环境。

近年来,我们围绕把乐山建设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南部中心和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依托乐山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改善城市布局,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倾情打造宜居乐山。到2009年底,中心城区总人口35万人,建成区面积36.5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40.05%,更加彰显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双重魅力,实现了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优先,规划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必然是规划科学、建设有序的城市。一个城市的规划理念,决定着她的发展方向。乐山在创新城市规划建设上,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宜居为重”,以“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韵、文为魂”的理念,正确理解和妥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建设现代化乐山之间的关系,“开发新城、疏解旧城”,新区主要承担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旧城主要承担文教、旅游、商务、休闲功能;正确处理“绿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性开发城市“绿心”,为城市增添一份广阔的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真正体现“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绿心”生态城市特色;正确处理好大佛景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东抑、南控、西进、北拓,逐步完善宜居城市形态,形成生态圈层层相叠、环环相扣的生态型城市结构,使景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将名山(峨眉山)、名佛(乐山大佛)、名人(郭沫若)、名水(“三江”水)、名园(国家园林城市)融入城市设计,实施沿江、沿河景观带建设,与乐山大佛景区既相互呼应、又紧密相依,形成山水相融、水天相映,延绵十数里的水岸风景线,营造出“人在景中、景与人和”的人与自然和谐美好图景。

二、完善功能,建设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必然是风景秀美、功能完善、生活方便的城市。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环城拓绿、沿江建绿、拆房补绿、开墙透绿,兴建公园、广场、游园等,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19%,园林式居住小区占到61%,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2.72%、45.03%,人均公共绿地11.70平方米;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断节路、改造旧城路、连接新区路、拓展外环路,形成便捷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开展污染源治理,搬迁工业企业,建成垃圾、污水环保工程,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2%、100%,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畅的工作、生活环境;引导各类城市资源按功能合理有序配置,提高各类功能片区,尤其是教育、文化、商业、服务等片区的集约程度和配套服务水平,提升城市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全市有高等院校5所、三级甲等医院1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有沃尔玛、北京华联、肯德基、重庆百货等现代化服务企业,医疗、购物、入学等十分方便。

三、以人为本,升华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必然是注重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城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改善城区弱势群体的生态环境,把解决困扰市委、市政府,影响百姓生活多年的“断节路”和内涝户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打通了城区10多条“断节路”,不仅有效缓解了乐山中心城区的交通“瓶颈”制约,还解决了片区内3000多户、上万群众的内涝问题,带动了片区发展,改变了城市旧貌。强力实施廉租房购建、棚户区改造、还房建设,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近年来,投入近10亿元建设廉租房5000多套,廉租住房覆盖率100%。切实维护被征地拆迁农民、居民的合法利益,取消划地自建和个别化的优惠政策,推行货币化安置、还房小区集中统建,以地换保障,逐渐消除“城中村”。对已建成的22个划地自建还房小区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改善了4000多户被拆迁安置户和1000多户企业转制职工的生活环境。对规划建设的24个还房点,全部按城市居民小区配套设施标准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1910.69亩、总建筑面积164.17万平方米、共规划安置31256人。同时,计划再用2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所有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共涉及拆迁户9500户、3万多人、80余万平方米。让所有的市民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四、开发房地产,发展宜居城市

城市是房地产发展的载体,房地产是城市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始终致力于宜居城市建设,搭建房地产健康、快速、持续、良性发展的平台,吸引了大连、成都、上海、温州等省内外开发商来乐山投资发展,成都、西藏、新疆等省内外人士来乐山定居。近年来,全市房地产开发面积和投资额增幅均在50%以上,市场供求平衡,历年来商品房存量房在20%以下,2009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42.22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6.8%,建设商品房224.5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7.57亿元,销售房屋面积208.18万平方米。我市房地产业先后摘取了中国最具推动力价值房地产企业、中国房地产名牌企业、中国最佳人文居住楼盘、亚州房地产中国区域影响力人居环境社区奖等殊荣,为乐山宜居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创新方式,支撑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必然是一个具有建设资金自筹、自备、自还能力和资金良性循环的城市。我们牢固树立城市资源商品化、城市建设产业化、城市管理市场化的观念,坚持民间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全方位推行城市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进民间资金和外来投资建设乐山,努力实现城市的自我积累、自我增值和自我发展。近年来城市建设投入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完成城建投资50多亿元。

1.拓展平台。用好政府引导性投入,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融资主体的作用,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主体或通过相关企业融资,变政府集中负债为分散负债或企业贷款,拓展融资平台。

2.片区开发。即对成片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整体捆绑打包,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前来投资经营,发展房地产、商贸、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

3.项目融资。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BOO(建设——经营——拥有)、BT(建设——转让)等多种形式,广泛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4.以地生财。政府高度垄断一级市场,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制度,通过垄断化经营、程序化操作、公开化优惠、进度化使用,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引导资金流向,使政府收益最大化、最优化。

5.腾笼换鸟。把“开发新城、疏解旧城”思路与企业技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土地功能调整结合起来,通过土地置换、创造乘积效应。逐步建立了具有自筹、自备、自还能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投融资体制,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宜居城市,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广大民众的共同期盼,更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必然归宿。宜居城市的打造过程,就是一个转化现实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新优势的过程。展望未来,乐山拥有建设西部交通次级枢纽、四川经济强市和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历史性机遇和美好前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将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挖掘潜在优势、创造新优势,努力把乐山建设成为人居典范城市。

六、打造交通枢纽新优势,建设通江达海新乐山

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乐山正全力推进两航(岷江航电综合开发、乐山机场建设)、四铁(成昆铁路复线、绵成乐铁路客运专线、成贵铁路客运专线、乐自铁路)、八高速(成乐高速扩建、成乐西高速、绕城高速)、一枢纽(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成都经济区内唯一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的西部交通次级枢纽,形成乐山至成都、绵阳、内江等地半小时交通圈,乐山至重庆、广元、宜宾等地1小时交通圈,乐山至北京、上海等地只需4小时,成为西部交通次级枢纽。同时,按照“坚持交通先行,强功主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打通断节路、延伸河堤路、改造旧城路、新建外环路,力争到2011年基本建成100平方公里城区内主、次干道基础设施配套,构建100万人口大城市骨架,形成“两环、四纵、八片区”的城市路网。

七、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建设经济强市新乐山

按照融入成都经济区、联动川南和攀西经济区的思路,坚持工业主导战略,以打造千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为支撑,加快建设四川经济强市,把乐山建成中国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西部建材产业基地、四川盐磷化工产业基地、四川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同时,按照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的要求,建设120平方公里的乐山临港产业园区,带动临港物流、临港工业和临港城市联动发展,变交通走廊为城市走廊、经济走廊,使乐山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增长极。

八、打造旅游城市新优势,建设人居典范新乐山

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人居典范城市为目标,以景城一体为抓手,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为依托,全力打造旅游城市新优势、新亮点。一是在中心城区城市绿心打造占地10.2平方公里的“嘉州绿心公园”,以自然生态为主体,与城市体系结构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共融同生的和谐景象。二是沿峨眉河两岸打造“峨眉河田园风光城市带”,再造一座生态新城,再建一座新的田园城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市民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三大和谐,使其成为田园风光的胜地和农耕文化的保留地。三是打造占地10平方公里的“峨眉山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提升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核心的国际休闲度假区,打造佛教朝圣之旅、温泉度假之旅、生态探险游、文化民俗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和项目,再现乐山深厚的历史、民俗和旅游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秦利民

F29

B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2.20

1009-6922(2010)02-69-03

2010-05-10

张国清,男,乐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乐山建设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宜春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以标准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彰显乐山旅游的文化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