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0-08-15徐万祥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病料小白鼠出血点

徐万祥

(甘肃省临夏州动物疫控中心,临夏 731100)

2009年6月27日,东乡县某羊养殖场饲养的386只绵羊羊群中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困难、流粘浓性鼻液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此病以羔羊和体弱羊为主,发病率9.33%,病羊多数在2~3 d内死亡,病死率33.33%。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该羊场流行的疫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1 发病情况

该羊养殖场于2009年6月19日从外地购入种羊46只,购入后未采取隔离饲养观察等措施,直接与本场两群羊混群饲养。2009年6月27日,羊只开始相继发病死亡,购入的种羊先发病,随后传染给本场羊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精神沉郁、呆立、颤抖,食欲减少或废绝,便秘或腹泻,体温升高至41~42℃;咳嗽,呼吸困难,鼻流浆液或粘脓性鼻液;触诊肺区有疼痛感,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水泡音;眼结膜潮红,有出血点,有脓性分泌物。个别病羊在颈下部有水肿。病程稍长者日渐消瘦,濒死期卧地不起,四肢划动,抽搐死亡。

3 剖检变化

可见粘膜充血或出血,皮下组织有淡黄色液体浸润,有出血点;脾、肾无明显的眼观变化,肝轻度肿大、有出血点或坏死病灶、质地脆弱;胆囊肿大;肺瘀血肿大,有点状或片状出血,质地变硬,切面呈大理石样变;个别病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腔内积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液,气管内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粘膜点状出血;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

4 实验室检验

4.1 染色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羊肝、脾、肺组织分别涂片,瑞特氏染色镜检,在镜下视野中有多量、单个或散在形态一致,呈明显两极浓染,钝圆的球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两极着色的球杆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上述病料组织,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pH值7.2,培养24 h,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光滑湿润的圆形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透明呈露滴状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均匀混浊,管底生成粘稠沉淀物;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未见本菌生长。取纯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该菌着色特征和形态与病料中镜检情况完全相同。

4.3 生化试验 取上述纯培养物做生化试验,结果,该菌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麦芽糖、乳糖、木糖、鼠梨糖、山梨醇和甘露醇;能生成靛基质;M·R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均为阳性。

4.4 动物感染试验 无菌采取病死羊肝、脾、肺等组织剪碎,研磨成糊状,用灭菌生理盐水1∶8稀释成悬液,过滤,取上清液,接种于4只小白鼠腹腔内,每只0.3mL。接种后小白鼠于18~24 h内全部死亡。剖检皮下组织、腹膜有出血点,肺出血,肝肿大,有出血点。采取小白鼠肝、脾组织分别涂片,染色镜检,该菌形态与病料中菌形态和着色特征完全相同。

5 药敏试验

按照常规药敏片方法操作试验,选用8种抗生素药物做抑菌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有高度敏感性;对磺胺嘧啶、诺氟沙星、链霉素有中度敏感性;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因此,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可作为治疗绵羊巴氏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6 防治措施

6.1 该病确诊后,立即隔离发病和可疑羊只,每只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100万u,链霉素50万u,5%安乃近注射液10mL,2次/d,连用5 d;磺胺嘧啶片按0.5%比例混入饲料中,连续饲喂10 d,用药3 d后发病减少。

6.2 场内所有羊进行临床检查,对假定健康的羊只,紧急免疫接种牛巴氏杆菌苗1~2mL/只,此后,定期预防接种,再未发生新的疫情。

6.3 彻底清洁病羊圈舍、运动场地及周围环境,用5%强力消毒灵和5%甲醛溶液交替喷洒消毒,2次/d,连续7 d,饲喂用具、食槽等清洗后彻底消毒;病羊死尸、被污染的饲草料和粪、尿等污物集中深埋处理。

6.4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提高羊群的整体抗病能力。经过采用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及时得到了控制,再未出现新的病例,羊群也很快得到了康复。

猜你喜欢

病料小白鼠出血点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小白鼠观察记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我们是遍布全球的微塑料实验的小白鼠
三峡库区山羊化脓隐秘杆菌的自然感染情况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