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连山草原的生态保护及发展策略

2010-08-15况玉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祁连山农牧民牧草

况玉生

(甘肃山丹马场三场畜牧站,山丹 734108)

1 祁连山草原的基本概况

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总面积1 972.5 km2,山区海拔3 000~5 000 m,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海拔4 2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数千条冰川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提供了生命之水,是大小56条内陆河的源头,年径流量达72.6亿m3,是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祁连山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高等植物1 044种,水源涵养林乔木主要是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以及零星的山杨和桦木;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吉拉柳等。林地面积约1.11×105hm2,森林覆盖率较低。具有多种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芪、虫草、羌活、大黄、小柴胡、银柴胡、败酱草、白头翁、铁线莲、芥菜、雪莲、黄柏等几十种。野生动物有鹿、狼、獐、狐狸、草兔、黄羊、旱獭、岩羊、雪豹、熊、野猫、猞猁等。

祁连山草原位于山区谷地、山坡,以及南麓及北麓的缓坡地带。南麓大多属青海管辖,山区和北麓属甘肃管辖。山地草原产草量少,气温相对较低,适于做夏季牧场。南麓和北麓的草原适于作为冬季牧场使用。

2 祁连山草原的生态特点

2.1 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由于祁连山草原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相对较低,无霜期比较短,所以牧草的生长期很短,而且不稳定。山区草原在5月份才能转绿,而9月底就枯黄了,一年之中枯草期超过7个月以上。牧草每年只有2~4个月的生长期,产草量不大。

2.2 生态脆弱、易被破坏、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较慢

因为祁连山植物生长期短,所以生态较为脆弱。高寒环境下的生物链极易受到破坏,而且山区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后,短期无法恢复。各种牧草和灌木林也是祁连山动物生存的必然条件,一旦植物受到破坏,珍稀动物也会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3 灌木林和乔木林多为水源涵养林

祁连山区分布着大量的灌木,其中乔木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二白杨、青皮杨等,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吉拉柳等。林地面积约1.11×105hm2,森林覆盖率较低,但是在整个干旱区域内,却显得异常重要和珍贵。正是由于祁连山森林的存在,才使得冰川融水及降水蓄存下来,缓慢地补给江河,起了调节径流、削减山洪、保证年径流量相对稳定的作用。

3 祁连山草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雪线上升、冰川消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山区草原及灌木林遭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使得雪线上升,冰川消失。过去积雪终年不化的山峰,现在在夏季已经看不到积雪了。许多河流的水量已经明显减少,山区年均降水量也呈下降趋势。

3.2 草原退化严重、水源涵养林面积大量减少

近年来,祁连山草原退化现象相当严重,草原生产力正遭受着极大的破坏,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由于植被和林地遭到破坏,许多物种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牲畜的超载放牧,使得牧草生长速度远不及牲畜的采食速度,牧草生长受阻,无法结籽繁衍,导致优良牧草大量减少,毒草大量增加,鼠害虫害严重,从而使草原退化,草质明显下降。同时,由于牲畜的过度采食和践踏,以及人为的因素,使得灌木林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水源涵养林的减少,已经威胁到“三大水系”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源头的供水安全。山区草原由于过度放牧,牧草及灌木林生长受阻,许多地方地表裸露,牲畜道路纵横交错,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有些地方十年前还生长着园柏、柳等灌木,如今已经看不到了。

3.3 过度放牧严重、混牧强牧的现象得不到解决

由于祁连山位于青海甘肃交界的地方,在南麓和北麓的平坦草原上,草原一般作为冬季草原,管理和使用问题不大,但山区草原还是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都是做为夏季牧场使用的,而夏季牧场没有明确的界限,多以混牧为主。也就是说,不管哪里的牛羊,都可以到混牧区放牧。由于自然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草地经营权流转不畅,使得草原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得不到提高。各地为了快速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收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所以不顾草原生态,无节制地盲目发展草原畜牧业。牧民的强牧混牧,砍柴毁林,使得生态本来就很脆弱的祁连山山区草原退化迅速,草原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得不到落实。各地方只考虑当地经济的发展,忽略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4 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掠夺式经营方式的思维无法在短期内消除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牧民为了眼前利益,在祁连山区无节制地进行开荒、挖药、砍柴、放牧牲畜,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牧区还有人乱捕滥杀野生动物,导致鹰、野猫、狐狸、猞猁、臭鼬等鼠类天敌的数量大幅减少,草原鼠害加剧。一些地方鼠害严重,不得不采用化学药品进行灭鼠,在灭鼠的同时,又会毒死更多的鼠类天敌,这样恶性循环,极不利于草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3.5 封山育林力度不够,农牧民法制意识淡薄

对于严重退化的祁连山草原,恢复生态质量的最好方式就是封山禁牧。可是由于执法的力度不够,《草原法》形同虚设,靠山吃山的思想难以改变。例如:在祁连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山丹马场曾在1998年在所属0.47万余hm2山地草原上,建造了61 000 m网围栏,并派人专门负责看护,进行禁牧,封山育林。据观察,几年间保护区内植被恢复显著,野生动物明显增多,自然环境得以好转。然而,2001年,周边农民为了进山放牧,几乎在十几天之内,建好的网围栏就被农民有组织地破坏,铁丝网被抢走、偷走,网杆被折断,护林队员住的简易房屋被推倒毁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山区草原和灌木林再一次遭到破坏,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草原管理的混乱,不仅导致山区生态恶化,而且由此发生的各类草原纠纷不断,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3.6 由于资金匮乏,草原的改良、补播、灭鼠等工作无法开展

近年来,河西各地政府都把草原改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但是,由于资金的短缺和不到位,此项工作成效不大,草原退化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祁连山区草原和水源涵养林的退化现象不容乐观,自然环境继续恶化。

4 祁连山草原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策略

祁连山草原及水源涵养林的生态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甘肃、青海两省共同努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上下协调,统一部署,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做好该项工作。从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防止草原继续退化,切实保护好“三大水系”的供水安全。

4.1 加强祁连山区草原的管理力度,明确山区草原的使用界限,取消混牧区

因为混牧区的存在,使得草原长期以来处于无序化管理状况。混牧区的草原是周边地区共同利用的,具有一定的公有属性。农牧民都是以掠夺式经营方式进行放牧,无人关心草原的生态保护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就必须取消混牧区,明确草原的界限和使用权限,做到草原资源的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谁利用,谁保护、谁改良,责任到人,才能够推动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

4.2 对祁连山区退化较为严重的草原进行禁牧,有计划地封山育林

针对祁连山草原的退化情况,各地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严格遵照法规办事。在一些山地草原有计划地实施禁牧,禁止捕猎和挖药,进行封山育林,以达到恢复山区植被,保护水源涵养林的目的。

4.3 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力度,使农牧民知法懂法,增强法制意识,充分理解保护祁连山草原资源及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积极化解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自觉维护草原围栏等基础设施,从而加快山区植被的恢复进程。

4.4 加大科技投入,适当减少草原畜牧业占整个畜牧业的比率,引导农牧民种植优良牧草,大力发展舍饲牧业,以减轻对草原的依赖。同时还要加强网围栏的建设,有计划地逐年扩大封山禁牧的面积,争取国家资金进行飞播育林,把封山育林工作当做大事来抓,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目前河西地区大力发展养牛业,创建了许多肉牛繁育和肥育基地,尤其是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的建设,成为全省发展养牛业的一个新的亮点。农区舍饲牧业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沿山一带,舍饲牧业的发展很慢,有些地方纯粹没有。广大农牧民仍然是依赖天然草原进行牧业生产,饲养的牛羊往往是夏秋季增膘,冬春季节掉膘,由于缺少饲料和饲草,出现“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不仅生产力落后,而且也不利于疾病防疫、科学育种、优良畜种的引进和推广等工作的开展。因而,对于沿山一带的农牧民,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农牧民发展舍饲养牛,以提高畜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减轻草原压力,有效地改善山区草原的生态环境。

4.5 各地各部门相互协调,统一部署,要有长远打算,才能使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长期以来,甘肃、青海两省都把祁连山草原作为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利用,在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过程中,牛羊的实际存栏数大幅度增加,但牧业赖以生存的草原却不会增加。相反,大量的牲畜放牧造成了草原的过度超载,导致草原的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反过来不但制约了牧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三大水系”的供水,对地区经济增长极为不利。因而,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草原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

祁连山草原的生态保护需要长期持久地进行,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当作大事来抓,认真持久地做好该项工作。各地应以保护生态资源为目的,控制和缩小草原畜牧业的规模,大力发展农区舍饲畜牧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优良畜种的养殖,利用农区的土地资源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以促进牧业生产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

[1]马爱霞.甘肃草原生态及草产业发展思考[J].中国草食动物,2009,29(4):54-56.

[2]余晓光,吴海山,陈卫国.新疆库鲁台草原退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 中国草食动物,2008,28(3):58-61.

猜你喜欢

祁连山农牧民牧草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祁连山下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祁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