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上下级交往的心理因素透视

2010-08-15

政工学刊 2010年7期
关键词:部属心理因素领导者

●唐 梁

上下级交往关系,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完成共同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相互交往和联系。作为领导者,从上下级交往的具体活动中去探析人们的交往心理,透过这些心理了解部属的心理优势、发现部属的工作潜能、掌握部属群体心理需要的构成状态,对于实行有效管理十分必要。那么,哪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上下级交往关系呢?主要有以下六种因素。

一、需求性心理因素。在一个工作部门,领导对部属的要求只有转化为部属个人的内在要求时,才能被部属个人所体验和感知,也才能对部属的行为起到激励与约束作用。就部属个体而言,在接受工作任务时,有“责任”和“信任”的心理需求;在独立承担某项特定任务时,有“权力”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任务完成后,有“成就”和“被表扬”的心理需求;而当处于危急、挫折、孤独、焦虑的境况时,则有“安全”、“归宿”等心理需求。这些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需求,如果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部属就会因需求得到满足产生的心理愉悦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或积极主动与领导交往,或将这种交往关系延伸到工作之外的领域。于是,上下级的交往,就有可能由工作性交往扩展为业余性交往、消遣性交往、排忧性交往,以至感情性交往,当然也可能发展为功利性交往。如果部属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领导不关心部属的痛痒,不让其表达思想,不与其交换意见,不与之建立感情,双方就会产生心理距离,相处就不会协调,合作就不会融洽,部属对领导就会表示出不友好的态度。因此,成熟而理性的领导者应关心和重视部属的心理需求。当然,上下级双方的交往关系,除需求性因素外,还受到彼此的个人心理特点、角色、地位、价值取向以及交往双方当时所处情境等因素的制约。交往的密切程度取决于交往的需求性程度,而交往的需求性程度又取决于交往的目的,交往目的不同,交往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但无论出于何种交往目的和行为,领导都要在交往活动中注意自己在单位的地位,既要与部属进行真诚、友好的多角度交往,又要对部属的交往、需求心理进行必要的调适和引导,这是领导者的职责和义务。

二、性格性心理因素。性格是上下级在交往活动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个体差异的直接表现,是一个人在长期的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气质表现和能力表现。良好的性格特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克服消极的气质特点并弥补能力的不足。一个工作部门是由许多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工作群体。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乐于与那些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待人热情、富有幽默感和进取心的人交往。部属总喜欢与性格良好的领导建立融洽的关系,这样在交往中能得到启发、受到鼓舞、看到希望,获得心理上的愉悦,进而对领导产生亲密感、服从感,并为获得心理上更大的满足而努力工作。即使是极其威严而又不多言辞的领导,也同样会对性格良好的部属另眼相看,产生情感上的倾斜,虽然彼此在性格表现上有差异,但双方性格中那些良好的因素无形中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从心理上产生潜在的吸引力。在交往活动中,人们习惯于排斥或疏远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

三、能力性心理因素。能力是一个人比较稳定并具有实践性特点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能直接影响上下级交往活动的效率。个体的能力强弱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去体现,并且只有实践活动才能使个体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活动的目的也才能顺利实现。能力较强的部属总期盼接受有才华的上级的领导,他会对这样的领导产生敬佩感和心悦诚服感,他能以亢奋的精神状态去完成工作任务,因为他深信“强将手下无弱兵”,在经受完成工作任务考验的同时,他还接受了一次能力上的挑战;而有能力的领导也总是对能力突出的部属充满期望并委以重任。能力上的吸引力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了相互钦佩、折服甚至依赖感,使双方在交往活动中得到了合作上的顺手、高效及痛快的心理满足,进而激发起彼此更高的合作热情。

四、人格性心理因素。人格是一个人性格、品质、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个人本质在品格上的表现,与个人的工作、生活作风密切相关,在交往活动中最具吸引力和耐受力。交往双方人格的高尚与否,会推进或阻碍双方的交往关系。部属与具有完善人格的领导者交往,有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人格高尚的领导者,不仅决定着部属的物质、经济利益,有时还会改变部属一生的命运。人格高尚的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即使是在权欲、物欲等直接经济利益交织的乃至畸形的交往活动关系中,人们也依然看重人格。在一个工作部门,领导者始终偏爱和器重的是那些心理品格优秀的下属,而下属也总喜欢与光明磊落、宽容大度、公正无私、能与部属同甘共苦的领导交往。至于那种品质恶劣、阴险多疑、作风懒散、患得患失的领导者,无论其职位多高,到头来只能落得威风扫地、众叛亲离的下场。

五、相似性心理因素。就部门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来说,籍贯、年龄、工作岗位、职位、个人喜好、性格特征等大致相同或相当的人,交往比较密切,这种相似性因素作用下的交往,在交往活动中比较普遍。从上下级交往的层次和质量讲,相似性主要的还应该是工作态度、价值观、追求的目标、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相近或趋同。在实际工作中,部属总是愿意接受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上级领导,并主动与之交往、合作,进而建立友情。如果部属与自己在政治主张、理想信念、学识水平、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追求的目的等方面能产生心理共鸣,那么领导者便会把双方的交往关系推进到更加融洽、完善的程度,使双方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进而成为有情感依赖、无话不谈的“知交”、“挚友”。这种交往关系发展得好,便能够达到不受外来干扰、任何外力都难于拆散的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六、互补性心理因素。一般说来,个性特征相似的人容易相处,反之则难处。但在具体交往过程中,个性特征差异较大的人也同样可以较好地交往合作,交往双方个性中不同的特征正好达到互补而满足自身的需要。如,长于形象思维的人与偏重逻辑思维的人形成互补,活泼健谈的人与沉默寡言的人形成互补,独立意识强的人与依赖性强的人形成互补,支配型的人与习惯受人支配的人形成互补,雷厉风行的人与稳健型的人形成互补等。不管他们的性格差异有多大,只要这些差异正适合对方的需要,能使双方各得其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合作就会更协调,互补性也就会在交往关系中发挥出较佳作用。

猜你喜欢

部属心理因素领导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属单位、部属高校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沟通的七大金句与禁语
要有把功劳让给部属的雅量
任务分配以“现状+20%”最佳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