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西方与“他者”正面遭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谭恩美的《沉没之鱼》

2010-08-15王晓平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209

名作欣赏 2010年33期
关键词:殖民者文化

□王晓平(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1209)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2005年推出了新作《沉没之鱼》,她一反以往的创作基调,开始以政治为主题,探讨了美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与定位,是其创作生涯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这部作品里谭恩美借助美籍华人陈璧璧的亡灵之口讲述了12名美国中产阶级人士以游客身份来到了美国人所谓的“他者”世界——曾经被西方殖民或半殖民的东方——中国的云南和缅甸。通过12名美国游客与“他者”的直面接触以及产生出的一系列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国人在“他者”面前流露出来的文化优越感和对“他者”文化的漠视与无知,揭露了美国人的自以为是。小说的主要人物陈璧璧、12名游客、小白哥,分别代表了西方的三个群体:生活在西方的被殖民者后裔;殖民者后裔;殖民者。这三个群体与后殖民主义中所谓“他者”的关系各异,但对“他者”的命运都曾经产生了或者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人和“他者”间的复杂关系来剖析美国人在处理与“他者”问题上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

一、“陈璧璧”,一个从迷茫到顿悟的“他者”

小说的叙述者陈璧璧移民到美国后如鱼得水、应付自如,从表面上看她已经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但在精神上,作为“内白外黄”的香蕉人,陈璧璧又游离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边缘。因为无论她的生活方式如何西化、英语如何地道,黄皮肤、黑眼睛已经给她自己打上了“他者”的烙印。在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下,她不能完全找到归属。她死后的幽灵曾经这样诉说:“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富有的流浪者,用细细的金沙铺路,穿过这个世界,最终太迟才意识到:我刚一走完,路就消失了。”

陈璧璧作为从小移民美国的华裔,她潜意识里既有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思想,对“他者”怀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以嘲弄“他者”文化为乐,同时由于自己的亚洲面孔,她又是美国主流社会的“他者”,她能深刻体会到这种文化歧视的荒谬以及给处于弱势地位的“他者”所带来的巨大身心伤害。陈璧璧死后,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矛盾困惑,但是她对自己的人生却产生了新的领悟——她引以为荣的以白人为标准的所谓成功,不过是浮光掠影,她开始为争取东西方平等摇旗呐喊:希望她的美国朋友们睁开眼睛以平等的态度来观看和感觉他们所在的东方世界。她的亡灵的东方之旅为她完成了从一个一心想将自己变白的“他者”到争取东西方文化平等英勇斗士的巨大转变,是作者对生活在西方世界中的被殖民者后裔能勇敢面对自己文化身份并努力争取平等地位的一种期盼。

二、12名美国游客,潜意识中都是排“他者”

小说中的12名美国游客,是美国中产阶级各色人物的总代表。作者在小说里从头到尾都批判了这些美国人的“丑陋”和对别国文化的无知。他们虽然心地善良,乐于慷慨解囊,却不主动研究和学习他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始终以自己的文化和行为准则为中心,将美国的文化视为优势文化,将这个中心以外的一切都视为“他者”,抱着不信任,甚至蔑视的心理。例如他们对当地人,导游沃特和秦铮,最高的夸奖就是说他们像美国人。这是将西方视为高于东方的一种内在优越感的自然流露。他们没有看到在他们眼中的“他者”,其历史文化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他者”的文明,没有意识到各个文明之间是一种平起平坐的关系,不存在孰优孰劣。

拯救沉没之鱼的故事是本书的中心。这是一个渔民美化自己屠戮行为的故事。“渔民在屠宰和捕鱼时都很恭敬,他们将鱼捞到岸上,他们说是在救鱼,免得它们被淹死,不幸的是……鱼并没得救。”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寓言,形象地戳破了美国人在世界上所谓正义行径的虚伪面纱。这12名游客是美国中产阶级成功人士的代表,他们富于同情心,随时准备帮助在东方遇到的有困难的人们。但是他们的帮助却并不能拯救被帮助的对象。关于他们失踪的新闻报道不但没有给南夷部落带来拯救,反而把他们迅速推向了灭亡的深渊。12名美国人自以为是的“拯救方式”,恰恰反映了他们内心对“他者”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屑一顾,是对当代普通美国人以自己的文化价值为中心,忽视弱国“他者”文化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是他们内心深处排斥“他者”文化的外在体现。

三、小白哥,连接起“他者”命运的前生和今世

缅甸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20世纪中期才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生活在丛林中称为“无名之地”的南夷人在历史上就在传教士的影响下皈依了基督教,并把前来传教的白人教士看作救世主,称他们为“小白哥”。每当前面一位“小白哥”因为各种原因逝世,他们就等着另一个救世主“小白哥”的出现。在南夷人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前任“小白哥”叫埃德加·塞拉菲尼斯·安德鲁斯。他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西方殖民者血腥屠戮、无情掠夺和残暴奴役人民的历史真实写照。偶然的机缘下做了南夷人的小白哥后,埃德加更是竭尽愚弄欺骗之能事,以救世主的名义将南夷人完全驯服成了逆来顺受的奴隶,他自己则过上了淫乱奢侈的生活。在他失踪后,很长一段时间,支撑“无名之地”宽容、忍耐的动力就是期盼着拯救人民的“小白哥”能再次出现,带领部落人民脱离苦难。然而他们小白哥的梦想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闹剧,不但不能得到小白哥的拯救,反而为此搭上了全族的性命。

小白哥的故事是本部小说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同时也将本书推进了高潮。小白哥的故事是殖民主义者过去以及现在对第三世界国家,对“他者”无情剥削和奴役的写照。早期的传教是帝国主义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手段。南夷部落的命运告诉我们一旦殖民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精神上统治了被殖民者,他们就会剥下伪装,显露出自己狰狞的本质,对“他者”进行更加残酷的物质剥削和掠夺,直到榨干“他者”最后一滴血和泪。南夷部落对以“小白哥”为代表的白人的迷信,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真实的毁灭,同时也告诉了读者,西方根本没有资格将东方视为低人一等的“他者”,因为东方世界的贫穷和落后就是西方的殖民统治的结果。

《沉没之鱼》是一部旨在唤起美国人自省的政治题材小说。通过刻画具有代表意义的美国人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来呼吁各阶层的美国人放弃自己的西方中心论的观念和文化帝国主义行为,真正尊重各个民族和种族的文化风俗和历史传统,消除歧视。它呼唤生活在美国的被殖民者后裔,希望他们在热爱美国文化价值的同时,积极捍卫自己独特民族文化传统,争取自己的合理地位,只有在保留自己传统的同时才能在美国找到生存的意义。它同时呼唤作为美国主流文化群体的白人要思考如何将口头承诺的平等和人权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不要将自己的一厢情愿的帮助变成被帮助者的灾难。

[1][美]谭恩美.沉没之鱼[M].蔡骏译.北京出版社,2007.

[2] 凌津奇.历史与想象:浅谈雷祖威、梁志英与伍惠明的小说艺术[J].南开学报,2009:(05).

[3] 谢艳霞.后殖民主义中的本土与他者[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4] 钱激扬.差异与选择:再论后现代语境下文化帝国主义——从《落叶归根》在美国的热销谈起[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张 军.寻找生命的平衡——谭恩美作品解读[J].名作欣赏,2009:(27).

[6] Amy Tan,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Ballantine Books,2006.

[7] Catherine Romagnolo,Narrative beginnings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A feminist study1,Studies in the Novel;Spring 2003;35,1;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8] Dinnall Hoyte,Contradiction and Culture:Revisiting Amy Tan’s “Two Kinds” (Again)Kirsten,Minnesota Review;Spring 2004:61/62.

猜你喜欢

殖民者文化
文化与人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解读康拉德的《黑暗的心》
谁远谁近?
从《黑暗之心》看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主义
乌干达传统土地产权体系研究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