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6~2008年新药利用分析

2010-08-06吴逢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成都市610041

中国药房 2010年38期
关键词:成都地区新药金额

吴逢波,徐 ,唐 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成都市610041)

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变,人类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人们除了希望能持续、有效地控制常见病、多发病,更希望能迅速攻克那些致人死亡的疾病如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1]。新药的研发和应用就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本文拟通过对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6~2008年新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该地区医院新药的临床应用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6~2008年上报给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的药品销售数据。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1家。

1.2 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2006~2008年成都地区17家医院的新药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包括其销售金额、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等。新药的界定方法,以2005年首次进入样本医院应用的通用名药物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度新药销售情况统计

该地区医院的新药销售金额2006年为1 576 816.93元、2007年为10 697 848.3元、2008年为 30 023 550.77元,年增长率分别为678.4%、280.6%。

2.2 各年度各类新药销售金额统计

各年度各类新药销售金额统计见表1。

由表1可见,该地区医院3年间所销售新药中抗恶性肿瘤药销售金额始终列第1位,其次是神经系统药和抗感染药。3年间各大类新药的销售金额大都有较大规模的增长,仅消化系统药在2008年比2007年降低36.85%。

表1 各年度各类新药销售金额统计Tab 1 Consumption sum of several categories of new drugs during 2006~2008

2.3 各年度新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药品统计

各年度新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药品统计见表2。

由表2可见,2006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药品中,影响生长代谢机能药2种、抗恶性肿瘤药2种、抗感染药2种、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1种,水、热量、电解质平衡药1种,呼吸系统用药1种,其它药品1种;2007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药品中,神经系统药3种,抗恶性肿瘤药2种,抗感染药2种,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1种,呼吸系统药1种,影响生长代谢机能药1种;2008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药品中,抗恶性肿瘤药3种,抗感染药3种,神经系统药2种,影响生长代谢机能药1种,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1种。纳米炭的销售金额在3年中一直排在前3位。

表2 各年度新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药品统计Tab 2 Top 10 drugs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 of new drugs

3 讨论

经统计发现,成都地区医院新药的销售金额从2006年到2008年以较大的幅度逐年上升。可见,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成都地区医院对新药的接受程度较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师和患者希望应用新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3年间,抗恶性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始终排在第1位,其次是神经系统药和抗感染药。说明药品研发机构和制药企业在抗恶性肿瘤药、神经系统药和抗感染药方面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新产品。同时,新药销售金额的状况和趋势也与疾病谱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4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达740万人,至203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将达1 200万人。据卫生部统计[2],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200万人,死亡130万人,由于肿瘤患者呈总体增加趋势以及肿瘤发病者的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对于抗恶性肿瘤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神经系统和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神经系统新药也大量应用于临床。抗感染药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大量耐药菌出现已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当前抗感染药新药较多,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用量也不断增大,抗感染药的合理应用是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应该从各个医疗层次对抗感染药的应用进行管理和监控。

2006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中,抗恶性肿瘤药、神经系统药、抗感染药均为2种;2007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中,抗恶性肿瘤药、神经系统药、抗感染药分别为2、3、2种;2008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中,抗恶性肿瘤药、神经系统药、抗感染药分别为3、2、3种。可见,这3类药品在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中占有很大优势。

由于新药的安全性还未经过市场洗礼,在应用过程中除了应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更应给予特别关注,以提高患者药物应用的顺应性和耐受性,积累临床经验,促进新药的应用更加合理。

[1] 段纪俊,施侣元.慢性病流行情况、趋势与误区[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22(4):177.

[2] 林 中,陈赛贞.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4,23(5):320.

猜你喜欢

成都地区新药金额
2001年-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来源情况表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瑞幸咖啡提升品牌忠诚度的策略探析——以成都地区为例
成都地区核桃低效林类型划分及其改造技术
我院及成都地区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立案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