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泡蝶鞍综合征5例分析

2010-07-30伍军伟凌俊宏卢冠解王福诩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9期
关键词:空泡垂体蛛网膜

伍军伟,凌俊宏,卢冠解,王福诩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桂平 537200)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内,使垂体受压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MRI的临床应用,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该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在青年男性中较为少见。2007年6月~2008年9月,我科诊断出5例空泡蝶鞍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年龄16~25岁,平均19.6岁;男性;病程6个月~2年,平均1.4年;既往均体健,无其他病史。

1.2 临床表现

5例均有乏力、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1例不育,2例轻微头昏,所有病例均无头痛、视力及视野改变,无泌乳。体格检查可见睾丸均偏小,8~10 ml,阴茎短小,为 4~7 cm,无隐睾。

1.3 辅助检查

性激素水平测定: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下降,泌乳素(PRL)正常,结果见表1。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均正常。垂体MRI均提示:垂体高度<4.0 mm,其余为水的密度,垂体柄延长进入垂体窝,有的垂体柄偏移或后移,诊断为空泡蝶鞍综合征。

表1 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与正常值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补充十一酸睾丸酮(南京欧加农药业有限公司,40 mg/片),1 次/片,1~3 次/d。

2 结果

经补充十一酸睾丸酮治疗后,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

3 讨论

空泡蝶鞍于1951年由Bush首先命名,1969年Colby报道称为空泡蝶鞍综合征,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2]。原发性指鞍区未接受过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继发性则指鞍区接受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后所形成[3]。正常鞍膈孔(漏斗孔)仅容纳垂体柄通过。如鞍膈孔较大,垂体柄周围留有空隙,由于垂体包膜与颅内蛛网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脑脊液的搏动压力下,脑脊液可循此蛛网膜通道进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形成所谓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大多位于垂体的前方,将垂体压向后方而被压扁,最后紧贴于鞍背,使蝶鞍在解剖上成为空腔,并促使蝶鞍扩大。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先天性鞍膈不完整或缺如、鞍区蛛网膜粘连、脑脊液压力长期作用、内分泌因素、垂体病变或鞍内非肿瘤性囊肿等有关[4]。据报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35%,多见于女性,尤以中年以上较胖的多产妇为多[5];国外报道显示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多见,占80%~90%,经产妇常见,平均有4个子女,肥胖者居多;发病年龄平均为40岁左右,20~70岁都可发病,儿童罕见,在有内分泌症状者中,经产妇占43%,这与妇女妊娠时垂体变大、产后垂体逐渐缩小、多产妇中垂体经历多次伸缩后形成空泡蝶鞍有关。本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典型临床表现有:①头痛,最常见,见于50%的患者。②肥胖,常见,尤其是女性,占40%~78%,于男性仅见于10%的患者。③视力障碍,见于38%的患者,其中有视力减退者占30%。④其他症状,发生率为:高血压15%~30%、脑脊液鼻漏10%、良性颅内高压11%。其他少见症状有癫痫、意识障碍等。⑤内分泌功能,垂体被蛛网膜囊肿挤向后紧贴在鞍背壁上,但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无垂体功能障碍的表现,仅少数患者有垂体功能亢进如闭经、泌乳、高催乳素血症、肢端肥大症或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状。约1/3的患者出现全垂体功能轻度低下[5],部分表现为单一内分泌腺体功能低下。本组患者平均年龄19.6岁,发病年龄较以往资料所示为小,且均为男性,考虑与垂体供血不足及自身免疫性垂体功能不全有关,这与近年来报道的青少年发生空泡蝶鞍的几率增加相一致。本组5例患者均无典型的头痛、视力改变,而表现为乏力、记忆力下降和性腺功能减退,若不仔细检查极易漏诊。因此,当患者症状较多,不能用常见疾病解释时,特别是青少年或青年男性患者,应注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T/E2降低,而FSH、LH无相应增高时,必须行垂体MRI检查,以及早发现病变。本病无特殊临床表现者,不需治疗;有明显视力障碍及鼻漏者可手术治疗;内分泌功能低下者可按需替代治疗[1]。本组患者经补充雄激素后,症状均好转。

空泡蝶鞍综合征病变部位特殊,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极易漏诊,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早诊断、早治疗。

[1]陈琍,陈晓青,胡秀荣,等.空泡蝶鞍综合征2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4):303.

[2]王浩,贾文霄,陈宏,等.空泡蝶鞍综合征——附MRI诊断40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4):203-205.

[3]刘利.空泡蝶鞍综合征MRI诊断(附72例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2(4):229-231.

[4] 姚莹斐.空泡蝶鞍综合征一例[J].眼科研究,2004,22(3):289.

[5]郑胜哲,马玲玲,赵丽霞.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16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561.

猜你喜欢

空泡垂体蛛网膜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基于LPV的超空泡航行体H∞抗饱和控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基于CFD的对转桨无空泡噪声的仿真预报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