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体育参与及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0-07-27张凤民

运动 2010年9期
关键词:有偿性别差异体育训练

张凤民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

1 研究对象、方法及概念界定

1.1 研究对象

儿童体育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其中,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城区小学高年级(4~6年级)学生及家长。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中的市重点小学划分为第1类,区属重点小学划分为第2类,普通小学划分为第3类。在上述3类学校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共计6所小学。在每所学校的4~6年段中各随机抽取1个班级,以调查时班级当天出勤同学作为研究样本。

由于本文的研究特点,学生及其父母的问卷必须是一一对应,所以只有学生及其父母的问卷都有效时,我们才能认为此对问卷为有效问卷。样本的整体有效问卷为802对。(表1)

1.3 概念界定

体育参与是美国学者凯尼恩在论证体育角色时所使用的概念。体育参与和体育参加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概念。“参与”比“参加”在行动上有着更加广泛的意义,它在“参加”行动的层次以外,还存在认知层次和情感倾向层次,即它不仅包括着直接参加体育活动,还包括参与和体育运动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事物[1]。在本文中,体育参与包括体育认知层次(对体育价值的认识程度)、情感倾向层次(对体育的喜欢程度)、直接参与层次(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参加程度)、间接参与层次(对体育活动的间接参加程度)。直接参与是指人们亲自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间接参与亦称非实质性参与,指观看体育比赛、了解与体育运动有关事物的参与活动。

2 结果与分析

2.1 儿童平均每周直接体育参与时间

本文的直接体育参与时间是指除体育课和课间操以外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周直接体育参与时间约为120min,加上体育课和5次课间操的时间,总计约为255min,平均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约为36min。这与“阳光体育运动”文件中要求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规定相差很远。

2.2 不同年级的男女生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程度的差异性

表1 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

表2 不同年级男生直接体育参与的方差分析

2.2.1 不同年级的男生直接体育参与程度的差异性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男生直接体育参与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5.465,P<0.01)。(表2)

表3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男生在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程度上,4年级与6年级、5年级和6年级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4年级和5年级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件了解到,6年级男生的年龄接近或超过13周岁,正处在童年期向青春期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孩运动身高迅速增加,体力快速增长,性发育逐渐成熟,运动需求显著增加,比其他年龄的儿童更显得生机勃勃、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笔者认为,年龄特点决定了6年级男生直接体育参与程度与4、5年级男生的显著差异性。

2.2.2 不同年级女生直接体育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性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女生直接体育参与程度的差异都不具有显著性意义(F=0.872,P>0.05)。(表4)

2.3 性别差异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程度

2.3.1 性别差异对儿童体育价值认知层次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男女生在体育价值认知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男女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没有明显的差别。(表5)

表3 不同年级男生体育参与时间均值的多重比较

表4 不同年级女生直接体育参与的方差分析

表5 不同性别的儿童体育认知的差异性检验表

表6 不同性别的儿童体育情感的差异性检验表

表7 不同性别的儿童直接和间接体育参与的差异性检验表

2.3.2 性别差异对儿童体育情感层次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男女生在体育情感倾向层次(对体育的喜欢程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儿童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大多数孩子对体育运动都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只要学校和家庭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体育行为影响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就会对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起到促进作用。(表6)

2.3.3 性别差异对儿童直接和间接体育参与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在直接和间接体育参与层次上都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在参与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表7)

我们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直接和间接体育参与的程度,但这还不能足以用来解释儿童在体育参与方面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我们应更多地考虑社会因素,尤其要研究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参与体育活动态度的影响作用。由于受传统性别角色模式的影响,决定了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角色期望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男孩得到了更多的鼓励、奖赏和支持,参与机会也就更多,而女孩则很少得到鼓励、奖赏,有时甚至是消极强化或惩罚,久而久之,女孩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下降,参与的时间也就少了。另外,女孩的体育参与不足与角色榜样的有益运动经验缺乏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母亲是女孩进行模仿的榜样,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因素,母亲的运动参与程度低,缺乏运动经验。这样,一种不良的社会循环影响着女性的体育参与程度。笔者认为,以上观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在体育价值认知层次和体育情感层次(喜欢程度)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直接和间接体育参与却存在性别差异。

2.4 儿童参加有偿体育训练情况

2.4.1 儿童参加有偿体育训练基本情况据调查参加有偿训练的人数为137人,占研究样本总体的17.1%,其中男生为85人,占男生总人数的20.8%;女生为52人,占女生总人数的13.2%,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

2.4.2 学生父母对子女参加有偿体育训练的目的 据调查,参加有偿体育训练是指学生在放学后或双休日的时间参加由学校或社会开办的、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固定的训练场所和时间、需交付一定的学费而进行的体育训练。家长在孩子参加有偿体育训练的目的中,排在第1位的是锻炼身体(83.7%);排在第2位的是满足孩子的体育兴趣(49.5%),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排在第3的是为了孩子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使之成为终身健身手段(46.8%);为了将来考大学而练得一技之长(5.9%)和为了将来成为专业运动员(3.9%)排在后两位。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小学阶段家长让孩子参加有偿体育训练的功利性不强,主要以增进孩子身体健康水平、满足孩子的体育兴趣和促进孩子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为主。只有3.9%的家长是为了孩子将来成为专业运动员而训练的,这一点也正与当前社会的普遍认识相吻合,绝大多数家长不支持孩子走竞技体育专业化这条路,这对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在参加有偿训练学生调查中,有48.5%的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想法,在得到父母同意后参加训练;有43.3%的是父母提出意见,在争得孩子同意后参加训练,孩子多次央求父母才同意和父母多次动员孩子才参加的情况分别为占4.4%和3.7%。从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在参加有偿训练过程中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一定的体现,父母比较尊重子女的意见和选择,这应该说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民主型的教养态度正在形成,人们的运动健身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2.4.3 儿童参加有偿训练的项目分布 在儿童参加的训练项目中,排在第1位的是游泳(29.6%),排在第2位的是乒乓球(22.2%),其余依次为篮球(17.8%)、跆拳道(11.1%)、舞蹈(包括健美操)(6.7%),其他(12.6%)。父母和孩子在参加有偿体育训练方面上,体现了时尚性和终生受用性,这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冷落,如武术运动在儿童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令我们担忧。

表8 儿童体育消费情况/1学期

2.5 儿童体育消费水平、结构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居民消费所能达到的并能维持的一种状态,是以货币购买力表示的人均提供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直接反映了居民提与消费状况。父母每学期在子女体育方面的消费情况:100元以下的占35.7%,101 ~ 350元的占34.6%,351 ~ 700元的占20.0%,超过701元的占9.7%,总体的平均消费是310元(表 8)。

据调查,购买运动服、运动鞋等体育服装是儿童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占54.5%;购买体育用品排在第2位,占38.9%;参加体育训练班的费用排在第3位,占24.5%;随父母去健身场馆、现场观看比赛等相对于前面3类明显减少。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体育消费行为大多由父母来决定或在得到父母同意才实现的。经过方差分析得知,家庭经济收入对子女的体育消费具有高度显著性影响(F=18.020,P<0.001)。由此说明,家庭的经济收入、体育消费意识和水平决定了子女的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

2.6 影响儿童体育参与的相关因素

从统计结果我们了解到,在影响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中,同伴的影响排在第1位,占44.9%;父母的影响排在第2位,占40.5%;大众媒介和学校的影响分别排在第3位(35.5%)和第4位(21.9%)。国外的一些社会学研究成果显示,父母作为儿童体育社会化的重要他人,对子女早期参加体育运动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应试教育和传统的“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多数父母是不鼓励子女过多参加体育活动,儿童在参加体育参与方面一直是处于被约束的状态。但在平时玩耍时(社区和学校),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玩伴。在这种情况下,平日里被约束的运动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从年长一点的或擅长某一体育项目的儿童那里获得了一些必要信息和体育技能。

3 结论与建议

儿童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不足,6年级时,男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上具有显著性变化。小学阶段,在体育价值认知层次、情感倾向层次不存在性别差异,在直接体育参与层次和间接体育参与层次存在性别差异;参加有偿体育锻炼的比例不高,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和满足孩子体育兴趣是参加由体育训练学生家长的主要目的;儿童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消费内容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儿童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同伴和父母,对子女早期参加体育运动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子女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子女进行身体锻炼方面,没有很好的起到督促和榜样作用。

因此,在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支持、管理、监督力度,更要从社会、家庭的角度进行正确引导,形成全社会重视少年儿童健康的良好氛围。

[ 1 ]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2-94,98-104.

[ 2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5.

[ 3 ]周宗奎,王卫东.儿童心理与教育实用百科[ M ].湖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3.

[ 4 ]从平湖.体育经济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7.

[ 5 ]郑杭生,李强.社会学概论新修[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3.

[ 6 ]符明秋.双亲对子女体育参与动机影响的综述[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40-1342.

[ 7 ]李彬彬.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进展[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1):12-15.

猜你喜欢

有偿性别差异体育训练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名师要带头抵制有偿家教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