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就业弹性比较分析

2010-07-04□文/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镇

□文/肖 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迅速,伴随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就业层次趋于多样化。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原吸纳就业的渠道和容量越来越小,而新的吸纳领域和渠道未得到充分开拓,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尝试通过对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分析,了解新疆当前经济发展与就业状况,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微小变动所做的反应。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是度量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它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本文从研究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差异入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即运用新疆2000~2007年分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三部分的就业弹性进行估计,并分析就业弹性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对策。

二、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面板数据回归的思想。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平行数据”,是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也就是把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融合在一起的数据,这样可以增加自由度并减少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从而改进计量经济估计的有效性。

2、理论基础模型。从理论上讲,一般的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可表示为:

其中,Yit为被解释变量,Xit为解释变量,Xit=(X1it,X2it,…,Xkit),K为外生变量个数,αit、βit为估计参数,βit=(β1it,β2it,…,βkit),uit为随机扰动项,T为时期数,N为横截面个数。

3、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分析。本文中就业弹性计量模型采取双对数模型,基本形式是:LnL=α+βLnY,其中,L、Y 分别为劳动力和GDP,α、β分别为模型估计出的参数。对上述双对数模型两边同时微分,即可得到:β=,从就业弹性的定义看出,β即为我们讨论的就业弹性。

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差异。假定这种差异更多的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根据双对数模型中斜率代表就业弹性的特点,可以建立以下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Lit、Yit分别表示第 i个地区在第t年的就业人数和GDP;βi为我们所要估计和分析的就业弹性。

依据上述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估计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的经济总体就业弹性,即就业变量选择14个地、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伊犁州、博州、巴州、阿克苏、阿勒泰、塔城、克州、喀什、和田)全部就业人数,经济增长变量采用14个地、州的GDP。根据2000~2008年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0~2008年,计算整理出2000~2008年新疆14个地、州的全部就业人数和以当年价计算的GDP。本文中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的样本分别是从相应地带中随机抽取的,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数据的分析借助Eviews软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分别得到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的估计结果。(表1)

表1 新疆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2000~2007年就业弹性估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具有较好的估计效果,就业弹性估计值均能通过检验。估计结果表明:新疆2000~2007年农业、乡镇企业和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弹性差异不是很大,其中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就业弹性最大,为0.404;城镇二三产业次之,为0.393;农业最小,为0.375。

三、分析与结论

新疆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历了从被禁止到允许发展再到有益的补充,直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过程。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乡村就业问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新疆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到目前为止,新疆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近几年,新疆发挥地缘优势,加大特色农业和农业深加工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但在新疆城镇化水平不高,第二产业总体发展比较落后的现状下,新疆乡镇企业对就业的拉动,尤其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仍不可小视,并且发展潜力巨大。

相对乡镇企业的就业弹性,新疆城镇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低了0.011,形成这个微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虽然新疆近几年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城镇二三产业的总体就业弹性比较小。有数据表明:2006年新疆城镇从业人员318万人中有70.13%在国有经济单位,有5.03%在集体单位,有12.89%从事个体劳动,其他占11.95%,就业格局依然以国有经济单位为主。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的总量和比重在九十年代有一定的增长,同时个体已替代集体经济单位,其他诸如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等就业人数和比重有了较大的增长,2007年总量为 38万人、比重为11.95%。新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3.61%逐年增加到2006年的29.99%,共增加了26.38个百分点,而全国在同期内由12.2%增至27.5%,增加了15.3个百分点,新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增幅略高于全国水平。从这些非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总量和比重的变化来看,新疆城镇居民的就业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可以预计新疆国有经济单位的就业比重会继续降低,非国有经济单位的就业比重会继续提高,城镇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将明显上升,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领域,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从长远来看,新疆必须要继续加快非国有经济单位的发展,以容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从而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新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在1998~2007年间基本保持在18%~25%之间,第二产业的就业水平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远低于全国水平。近代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主要是工业化加快发展过程。近年来新疆工业化进程较慢,使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进而影响到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四、解决对策

新疆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势利导,找准增长点,并使之迅速发展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才能推动新疆经济继续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为就业不断增加提供可靠保证。

1、新疆地域辽阔,拥有广阔的草原绿洲,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生产的农产品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许多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一产业比较优势排全国第13位,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相对比较优势明显,而且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相当大的空间,虽然新疆农业就业弹性以不大的差异名列第三,但新疆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而且农业在安置人力资源就业方面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新疆农业仍有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为广大农业人口就业提供了稳定基础。目前,新疆农垦系统农忙时仅对外需求劳动力、季节工达到近百万人,这充分反映出第一产业仍具备吸收一定劳动力的能力,有关部门应努力做好新疆农村劳动力调配和交流,确保农业丰收和农民收入增加。

2、从第二产业看,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因而优势产业主要体现为资源优势基础上的加工业。要立足于新疆经济发展现状,依托资源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改造和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发展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业。虽然工业的发展在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并不能直接大量增加就业需求,但是加工业的发展会间接带动相关的城乡一三产业发展,尤其带动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这样,工业的就业增加就会对相关产业就业增长产生放大效应,形成一个就业增加的良性循环链。因此,新疆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进程。

3、继续加快城乡第三产业发展。应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新疆调整就业结构的重点,除了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之外,要大力发展新兴的邮电通讯业、信息业、咨询业、旅游业等,使其成为第三产业就业新的增长点。在未来几年内,新疆还将继续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是今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最优先的目标和任务。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张江雪.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弹性的比较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0.

[3]何白齐,王成录.对新疆就业问题的思考[J].新疆财经,2004.5.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镇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