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文管类化学课程的素质教育

2010-07-02李新学李文军闫红亮车平臧丽坤

大学化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化学课程教学

李新学 李文军 闫红亮 车平 臧丽坤

(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化学系 北京100083)

深化文管类化学课程的素质教育

李新学 李文军 闫红亮 车平 臧丽坤

(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化学系 北京100083)

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以专题讲座为形式,通过开设实验课、组织课堂辩论、加强论文写作等措施,提高文管类学生对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深化素质教育。

为文管类大学生开设化学课程,是时代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知识面和加强文理渗透。在1990年,南开大学袁婉清教授[1-2]就为文科学生开设了化学纵谈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上海师范大学的竺际舜教授[3]开设的现代人与化学,中山大学施开良教授[4]开设的化学世界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994年,国家教委高教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关于为高等学校文科、财经、政法等类专业学生开设化学选修课的教学和教材建设研讨会”,意在使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了解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色,了解化学具有实验和理论并重的特点,透过化学这个窗口体会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依存的关系[5]。

1999年,北京科技大学把化学与社会课程列为文管类专业大学本科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必修课,每年有9~11个自然班,使用唐有祺和王夔主编的《化学与社会》一书作为教材,并组织编写了配套的实验讲义。在教学中,把内容分为物质结构基础、能源、环境、材料、营养健康5个专题讲授,并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学组织方式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6-7],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化学与社会课程获得学校建设优秀课程项目的资助。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高校的经验,我们在探索有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深化素质教育谈几点体会。

1 通过开设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化学学科理论与实验并重的特点,我校为文管类学生开设了8学时的实验课,内容分成两个单元:单元一是生活中的化学及水质测定,主要内容为火山爆发(重铬酸铵固体受热分解反应)、水中花园(金属盐与水玻璃的反应)、示温涂料、指纹鉴定、酒后开车的检测、糖尿病的检验、维生素C的性质、固体酒精制备、污油渍去除方法、水的总硬度测定及杂质离子检测;单元二是含铬废水的处理,采用的方法是铁氧体化学还原法。学生对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得到处理合格的废水和具有铁磁性的铁氧体时,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实验课的开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还开展了网上评教活动,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对教师和课程给出评价和建议。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他们非常喜欢实验,有的学生还建议增加实验的次数和内容。

实现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开展社会调查、观看教学录像片、组织工厂参观等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2 通过组织课堂辩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根据文管类学生情感丰富、善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力图创建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2008年,我们尝试了组织课堂辩论的授课方式,其中的一个辩题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应以发展经济为主还是以保护环境为主”,提前两周告诉学生辩题,以班级为单位抽签决定正方和反方。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主动请缨,由他们组织这场辩论,教师只需从大的方面把关,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学生很快制定出活动方案。主要步骤为:主持人介绍辩题及参赛正反方,破题立论,攻辩,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评委评判总结。每一项的时间都有严格规定,并指定两个学生做计时员,用黄牌和红牌给辩手和发言人提示时间。学生选出的主持人具有很强的场面控制能力;辩手们也都查阅了大量资料,可谓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观众席上的学生也在提问环节踊跃发言;整个过程激动人心,精彩不断,不少学生课后把辩论过程的录像拷贝下来作为留念;作为评委的几位任课教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代大学生善于展示个人才华,因此课堂辩论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此外,课堂辩论打破了教师讲写、学生听记的传统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促进作用,做到了教学相长。

3 通过加强论文写作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总结和应用,学以致用是根本目的。2007年11月10~11日,在武汉召开的第2届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系Brian P.Coppola教授谈到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时,强调从应用入手,通过让学生设计、合成化合物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我们把论文撰写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撰写的题目不予限制,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汽车尾气对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影响,快餐盒的生产与处理,家乡河流水质的变化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对北京科技大学管理专业07级两个班的论文内容进行了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讨论的内容基本在课程设计的专题之内,尤其是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如有的学生以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为题介绍了毒品的来源、分类、危害,并提出防止青少年吸毒的6条建议;有的学生以长江水污染的调查为题展开讨论,用大量数据说明保护长江的迫切性;有的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了北京奥运主要场馆中所使用的材料和高新技术。虽然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但却反映出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化学的知识和观点关注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表1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专业07级06、07班化学与社会课程的论文内容统计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这种关心热点、善于调查的精神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化学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影响深远。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评价任何一门课程的效果应以其对学生当前的学业与长远的事业所发挥的作用为判据,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的分数。

在讲解环境污染与保护专题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在授课时结合化学知识,围绕三废问题讲述环境污染现象与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监测和保护技术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些触目惊心的污染图片用于课堂教学,以强化教学效果;鼓励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掌握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而且能够体现在自觉保护环境的行动上,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讲解能源专题时,可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对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的形势,注重培养学生的能源节约意识。以石油为例,我国石油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能源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能源的过度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节能挖潜的空间巨大。可在课堂上用这些事实教育学生,能源节约是必要的、紧迫的。

化学工业是高危行业,化学品的使用需要有严格的规程,结合这些特点授课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使用社会上新近发生的、被广泛关注的事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结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事件介绍爆炸的化学机理和水污染的严重危害。教学结果表明,把基本安全常识贯穿到敏感事件中去教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解材料专题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选择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些热点进行讨论,如超导材料、贮氢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不仅向学生介绍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沿,而且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为文管类专业开设化学类课程的宗旨是加强文理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形式等各个环节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积极探索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效果。

[1] 袁婉清.大学化学,1994,9(2):13

[2] 袁婉清.高等理科教育,1994,3:70

[3] 竺际舜.化学教育,1999(7-8):25

[4] 施开良.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2:73

[5] 刘啸天.大学化学,1997,12(3):59

[6] 李新学,路丽英,臧丽坤.化工高等教育,2007,2:18

[7] 路丽英,臧丽坤,李新学.大学化学,2007,22(1):30

猜你喜欢

化学课程教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