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部件三、四级检修的探讨

2010-06-21谈科伦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客车段

上海铁道增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导杆调压阀阀杆

谈科伦 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客车段

时速 200kmCRH2型动车组分为 CRH2A、CRH2B、CRH2E型。该型动车组即将大批量进入三、四级检修周期。目前,仅靠南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公司)承担检修任务,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铁道部分别在北京、武汉、上海、广州成立了四个动车组检修段(基地)。我们上海动车客车段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开始对CRH2型动车组进行三级检修工作,下半年开始四级检修工作。

动车组三、四级检修,对我段技术人员来说,是个陌生的专业领域,是一个学习探索的过程。目前,只能借鉴四方公司的经验,并总结、整理出一套适合自己工装设备的检修流程和工艺标准,因此,笔者于去年10月去四方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考察,并对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的部件检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 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三、四级检修现状

根据运装客车 [2009]724 号附件 2《CRH2A、CRH2B、CRH2E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规程》,和部下发给四方公司的《CRH2A型动车组四级检修规程》,CRH2型动车组检修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和二级检修为运用检修,三、四、五级检修为定期检修。CRH2型动车组三级检修周期为距上次三级以上修程运行45±3万公里或不超过1年,四级检修是指从新造或上次五级检修起,每运行90万公里或每3年进行一次的修理。检修周期循环如图1。

CRH2型动车组三级检修主要是对转向架进行检修,而对制动控制装置的部件不作任何拆卸、分解,只在静态和动态调试时,现车检测各项制动参数;四级检修时,才对零部件作分解检修。笔者认为,现有的CRH2型动车组三、四级检修规程,对制动部件的检修规定要求过低。这不利于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

图1 CRH2型动车组检修周期循环

2 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部件构造与原理

为证明上述观点,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部件的构造与原理。

制动控制装置安装于每辆车的车底中部,其部件包括:制动控制器(BCU)、电空转换阀(EPLA阀)、FD-1中继阀、B11、B10调压阀、VM14电磁阀、单向阀、UMA滤尘器、风缸等详见图2,图中1-制动控制器(BCU);2-VM14电磁阀;3-FD-1中继阀;4-电空转换阀(EPLA 阀);5-B11调压阀;6-旋塞;7-B10调压阀。各辆车除BCU略有不同外,其余部件均相同。

由于大多数部件不直接与制动管子联接,而是通过安装面法兰与箱体联接,因此,拆装相当方便。

图2 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组成

各部件参与制动作用过程详见图3(连接虚线表示电信号,实线表示压缩空气)。

图3 CRH2型动车组制动作用过程示意图

BCU是制动控制装置的“大脑”。它采用由微处理器(CPU)进行数据演算处理的方式,将司机室所发来的制动指令,经过中央装置和传送终端,通过光缆接收后,根据各车辆的载荷信号和速度信息,演算出必要的制动力,进行电气制动及空气制动的控制;此外,还具有滑行控制机能。它还跟传送终端之间互相进行信息的传输,能实时输出各种控制数据。

由于BCU的技术专业性较强,四方公司委托专业生产厂家维修,我段也不例外。

本文着重介绍EPLA阀和中继阀的构造与原理。两者构造如图4、图5所示。

图4 EPLA阀构造

图5中继阀构造

EPLA阀的作用是,把BCU所发出的电流指令变换成空气压力,然后控制中继阀的供、排气。其空气压力能实现连续且无级地控制。

当司机操纵手柄至常用制动位(B1~B7档),或快速制动位(EB档)时,EPLA阀的电磁铁得电,推动顶杆向上,再通过导杆打开夹芯阀。这时,等待于此的供气风缸压缩空气(MR)即通过打开的夹芯阀进入AC1,这时即处于制动状态;同时,AC1的空气通过节流孔进入膜板上方,逐渐推动导杆向下移动。当两者达到平衡时,夹芯阀落于阀座而关闭,导杆顶部接触夹芯阀底面,也处于关闭状态,这时即处于保压状态。

当司机操纵手柄至运行位时,EPLA阀的电磁铁失电。导杆因失去向上的力而向下移动,这时,导杆顶部脱离夹芯阀,这样,AC1空气通过打开的导杆中心孔,排向大气(EX),EPLA阀处于缓解状态。由此可见,可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电磁铁吸力的大小,从而控制EPLA阀的输出压力AC1。

中继阀的作用是,将EPLA阀的空气流量进行放大后,供给增压缸。以提高制动和缓解灵敏度,减小电磁铁的设计电流和线圈尺寸,EPLA阀的夹芯阀、活塞、各气室和各空气通路均设计得比较小。如果由EPLA阀直接向增压缸供气或排气,势必影响增压缸压力上升或下降速度,因此,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采用由EPLA阀输出压力,控制中继阀压力输出的间接控制方式。

当常用制动或快速制动时,来自EPLA阀的空气AC1进入中继阀上部膜板室,通过活塞带动阀杆上移,打开夹芯阀。这样,供气风缸压缩空气(MR)通过打开的夹芯阀进入增压缸(BC),这时中继阀即处于制动状态;同时,BC的空气通过节流孔进入膜板上方,逐渐推动阀杆向下移动。当两者达到平衡时,夹芯阀落于阀座而关闭,导杆顶部接触夹芯阀底面,也处于关闭状态,这时即处于保压状态。

当司机操纵手柄至运行位时,AC1空气通过EPLA阀排向大气。阀杆因失去向上的力而向下移动,这时,阀杆顶部脱离夹芯阀,这样,BC空气通过打开的阀杆中心孔,排向大气(EX),中继阀处于缓解状态。

当司机操纵手柄至紧急制动位(UB)或列车分离时,VM14电磁阀失电。这样,VM14电磁阀将B11调压阀的空气,引入中继阀下部膜板室AC2(详见图4、图5)。与常用制动一样,通过活塞带动阀杆上移,打开夹芯阀,产生紧急制动作用。

另外,B11调压阀、B10调压阀也通过活塞、阀杆、夹芯阀、膜板等实现供气、保压和排气。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3 EPLA阀、中继阀与104阀比较

通过以上对EPLA阀和中继阀的构造与原理的介绍可见,EPLA阀和中继阀与间接作用式的104阀的均衡部相比,其结构与作用原理十分相似。104阀均衡部构造如图6所示。

图6 104阀均衡部构造

通过比较可见,EPLA阀和中继阀与104阀均衡部一样,均由阻断气室与气室、腔与腔之间空气窜通的O型圈、膜板、夹芯阀,以及活塞、阀杆、弹簧等组成,在检修中,有相互参考和借鉴意义。走行公里相近的修程级别,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与104阀检修情况比较见下表:

通过比较可见,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的检修要求,比既有客车的104阀反而低了,橡胶件更换周期延长了。

在104阀以往的检修、运用实践中,发现其均衡部主要故障有:橡胶膜板、O型圈老化、破损造成漏气;O型圈遇油膨胀造成阀杆等卡阻;夹芯阀漏气,原因是,夹芯阀橡胶与金属阀座反复接触后,产生凹痕,如果下次接触点不在同一凹痕处,就造成夹芯阀关闭不严而漏气。

由此可见,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的EPLA阀、中继阀、B11、B10调压阀等部件将来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橡胶件国产化,以及分解检修周期更长的情况下,问题或许会很突出。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部件构造和原理的介绍,以及与既有客车104阀检修的比较,笔者认为,现有的CRH2型动车组三、四级检修规程,对制动部件的检修规定要求过低,其理由如下:

(1)制动控制装置三级检修,只注重最后的现车试验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环节的质量检查和部件单项性能试验,这样无法保证下一个45万公里或1年的安全行驶;特别是一些橡胶件的质量状态无法得到确认。如橡胶膜板因老化而处于将破未破的时候,无法在现车试验中发现。

(2)现车检测制动参数,与单项部件在地面试验台测试相比,单项测试时要求更高,项目更多,更能检测出制动部件存在的隐患。如EPLA阀,现车测试时最大压力为500MPa,试验台单项试验时最大压力为733MPa。这样,单项测试更能检测出橡胶膜板、O型密封圈等零件的耐压情况;而且,现车检测只测试最终的增压缸压力,对压力上升过程曲线和各部件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安定性未能测试。

(3)四级检修规程规定,制动控制装置“橡胶密封垫每4年更换新品”。在实际操作中,因三级检修不拆下部件,无法确认橡胶密封垫的使用年限。

(4)与既有客车的104阀检修相比,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的检修要求反而低了,橡胶件更换周期延长了。

为更好地保证CRH2型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检修质量,确保动车组列车运行安全,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CRH2型动车组三级检修时,拆下制动控制装置EPLA阀、中继阀、B11调压阀、B10调压阀等部件(BCU除外),上试验台进行单项性能试验。作用良好者可不分解;作用不良者分解并处理故障后,再进行单项性能试验。向制动控制装置箱体组装各部件时,检查并更换损伤或超期的橡胶密封垫。

(2)三级检修时,制动部件单项性能试验按四级检修标准执行(与104阀一样,各级修程的部件单项性能试验,均执行同一标准)。

(3)四级检修时,更换所有O型圈、膜板、夹芯阀等橡胶件。

猜你喜欢

导杆调压阀阀杆
心形曲柄导杆间歇机构分析与综合
节流阀的阀杆钎焊YG8结构改进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自动变速器阀体的液压控制
自动变速器阀体的液压控制
——次级调压阀
主给水小流量隔离阀阀杆断裂原因分析与改进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λ对曲柄摆动导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影响
基于AEMSim的某重型AT电液调压阀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