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浆法在加固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

2010-06-21胡东波上海铁路局阜阳工务段

上海铁道增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基床浆液注浆

胡东波 上海铁路局阜阳工务段

阜淮铁路既有线在路桥连接处大多未设置过渡段。由于路堤与桥涵刚度差别较大,引起轨道刚度的突变;同时路堤与桥涵的沉降不一致而导致轨面不平顺,引起列车与线路结构的相互作用增加,使桥涵过渡段更容易产生桥头跳车、道砟囊等病害,限制了列车的平顺、舒适、安全运行,影响了线路的稳定性,极大地加重了养护维修工作量,也缩短了上部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台背处路基的力学强度和变形模量,增加抗渗能力。

1 加固方案选择

加固方法选择时既要考虑基床土质,又要结合养护维修情况,比如天窗时间等。由于阜淮线行车密度大、天窗时间短,所以选择不干扰行车的注浆法作为过渡段的主要加固方法。

1.1 注浆机理

注浆法是通过钻孔和利用注浆设备,运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分层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排出土颗粒间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并占据土颗粒间的空间,使路基孔隙比减少,强度提高。经过一段时间水泥凝结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颗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好的结合体,从而达到加固路基的目的。

注浆的机理主要有渗入性注浆、劈裂注浆和压密注浆三种。注浆法加固路桥过渡段是以渗透注浆为主,利用注浆泵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液,通过注浆管注入台腔填料,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渗入填土的孔隙中,与土粒骨架产生固化反应,使台背填土的密实度进一步提高,减少填土与桥台之间的刚度差,消除因台背填土沉降而产生桥头跳车的现象。水泥浆液除能填补填料的空隙外,还能防止雨水下渗对台背沉降产生的催化作用,如图1、图2所示。

图1 过渡段注浆加固

图2 注浆加固示意图

1.2 施工工艺及参数

1.2.1 技术标准

在既有线上施工,按设计好的技术标准及施工程序操作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有关程序作业。注浆位置示意如图3、图4所示。

图3 注浆横纵断面示意图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注浆水灰比:0.6:1~1:1

(2)道砟陷槽中吹风压力:≥6kg

(3)注浆压力:0.05MPa~1.0MPa

(4)注浆位置:陷槽深≤1.0m时,注浆位置应比陷槽底高0.3m左右;陷槽深≥1.0m时,应分两层注浆,下层比陷槽底高0.3m,上层离陷槽顶0.5m--0.7m左右。

图4 注浆平面示意图(cm)

1.2.2 施工工艺确定

施工操作按照放孔定位→钻眼→吹风→下花管→注浆→封孔的标准程序进行。施工操作程序如图5所示。

图5 过渡段注浆工艺流程图

(1)钻眼:采用改装过的手风钻将厚壁钢管加工出若干小孔(按压力要求),以吹风和注浆用,钻眼时角度要掌握好,以便保证注浆深度和位置。

(2)吹风:根据施工经验,此步骤很重要。为注浆通道畅通,钢管钻到设计位置后,应用高压风吹风,风压应≥6kg。

(3)注浆:注浆时要分两次注浆。第一次注浆10min-20min,压力为0.05MPa--0.3MPa,然后停下来,再用高压风通过注浆管吹风,主要目的为注浆时有些没有注到的底部边角部分用高压风吹到,以提高注浆质量。间隔8h以后,再进行二次注浆,注浆压力为0.3MPa~1.0MPa。此时注意观察检查孔或道砟坡脚处是否以出现浆液,如出现浆液应立即停注,注浆距离应在1.5m~2.0m间。如果为双层注浆,则应先注下层,再注上层,时间间隔为水泥初凝后的时间。

注浆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浆质量控制:每次注浆前,都要认真测量贮浆池中粘土原浆的粘度和比重,保证原浆粘度符合要求,原浆粘度不符合要求时不能注浆。在送浆时,要加强对浆液的过滤,清除浆液中的砂子、水泥结石块等杂物,以保证注浆顺利,减少注浆泵的磨损。

②注浆压力调整和控制:当注浆压力偏离设计压力值时,应及时调整浆液原浆粘度,或调整注浆速度、浆液配比及结构剂加量,使压力回到设计值。

③观察注浆泵的工作情况:注浆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注浆的工作情况,发现浆泵工作不正常或不吸浆或管路发生堵塞时,要及时处理,尽快使其恢复正常。

④掌握好压水量:在每次注完浆后,都应加一定量的清水,以防浆液在管路与注浆泵中凝固。但清水压入量要适当。

(4)恢复道床:注浆完毕后,要将道床恢复完整,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2 注浆加固效果检测

对注浆加固前后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对比注浆加固效果,从而评价补强效果是否明显。

下面以阜淮线路桥过渡段K78+690加固效果进行分析。

2.1 现场原位检验

2.1.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用10kg重锤,以0.5m的落高将相应标准尺寸的圆锥探头贯入土层,以每30cm锤击数为测定结果,来区分地层及确定其物理力学指标,用于基床填筑情况和承载能力的检测。K78+690段基床表层加固前基本承载力平均值约为160kPa,加固后约为172kPa;基床底层基本承载力平均值约为125kPa,加固后约为143kPa。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见图6。

图6 K78+690段轻型动力触探结果

2.1.2 波速测试试验

在路堤两侧分别确定振源点和接收点,测得剪切波在路堤土体中的传播速度,据此评价路基的力学状况。K78+690加固前的剪切波速为188.5m/s,加固后为189.7m/s,剪切波速测试曲线如图7。

图7 K78+690剪切波速测试曲线

2.2 室内土工试验

利用现场取土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土的含水量、液塑限、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土的比重等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土的类别及填料组别,同时了解加固前后土性参数的变化。加固前后土性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K78+690加固前后室内试验结果汇总

结果表明:路基填土为粉砂土的,适合注浆加固。注浆以后,密度、比重、压缩模量、凝聚力都有所提高,孔隙比、压缩系数显著降低,证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土体改性的目的。

2.3 路基沉降长期监测

为进一步了解注浆效果,对加固区段进行长期的路基沉降监测,如图8所示。路基沉降变形在注浆前后有较大变化,注浆后路基沉降速率明显降低,每次观测沉降值相对上次大部分有减小趋势,且经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说明注浆对治理路桥过渡段沉降有一定的效果。

图8 K78+690观测沉降曲线图

3 结论及建议

3.1 主要结论

(1)注浆加固基床对填料和浆液的可灌性要求较高。通常黏性土、细粒土只能采用劈裂注浆,即采用高压力将土层劈裂,导致脉状注入,使薄弱处得到加强。但对既有线路基来说,基床施工压力过大,会导致线路上拱,甚至影响路基边坡稳定;压力太小,则浆液难以渗透。因此,既有线黏性土、细粒土基床不宜采用注浆加固,可采用挤密桩或换填法加固,或者考虑换填土质较好的填料,而粗粒土、砂性土基床易采用注浆加固。

(2)通过对路桥过渡段的注浆加固处理,承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路基结构动态性能明显得到提高,动力学特征及变化明显改善。经过一个汛期后,检测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的路基没有发生病害,减少了以往需要起道填砟来维持线路平顺性的情况。

(3)利用注浆技术进行整治路桥过渡段,具有工程造价低、工期短、对既有行车干扰小的特点,其加固效果良好。即通过注浆的方法,能够提高线路质量。

(4)注浆加固既有线路基的最终效果是通过轨道质量的状态反映出来,而轨道质量状态与路基存在一定的关系。轨检资料分析表明,注浆加固以后轨道质量状态有所提高。

(5)通过对加固区段路基长期沉降监测的数据分析看出,注浆加固以后试验区段沉降变形速率明显降低,说明注浆加固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建议

在加强监控的情况下,加固处理宜根据路基状况、结合工程改造和维修养护等情况,抓住有利时机,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对加固效果的检测,可采用探地雷达对加固前后路基质量和基床病害进行调查。另外,需要进一步积累试验数据,并结合多年来过渡段加固技术的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数据分析,提出既有线路桥过渡段加固的技术条件。

猜你喜欢

基床浆液注浆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及抛石基床设计优化
填土容重对中低速磁浮基床厚度影响分析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注浆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蒙内铁路路基基床A料填筑施工技术
新型复合注浆材料研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