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英语”课程设计

2010-06-19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旅游英语岗位技能

赵 芸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莱芜 271100)

“工作过程导向”理论是我国教育专家经过长期探讨,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于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它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为宗旨,以现实的职业流程为主线,选择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工作方法及社会能力,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以解决目标工岗位作中的实际问题。高职“旅游英语”是涉外旅游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模块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学生在旅游工作环境下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具备从事外语旅游服务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及交际技能。结合当前“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地方经济特点,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旅游英语”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原则

教学团队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教高[2002]2号文件)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使用外语从事某一业务领域工作的能力”即“一线工作的实用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遵循“校企共建”

在本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与地方企业全程合作,共同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学习情境,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序化,参与研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考核标准等。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强调“岗位需求和学生需求并重”

课程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完成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需求贯穿于职业能力培养之中。

3.突出“工学交替”。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注重“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旅游英语”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通过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英语交际技能,了解旅游法规,熟悉导游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一线岗位人员和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又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导游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及常用句型表达;在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较强的旅游接待服务外语知识,特别是日常旅游英语会话和接待;掌握旅游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涉及的酒店、商场等专业知识、术语及相关的英语表达。

能力目标主要包括通过从接团到送团整个工作流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完成旅游接待项目全过程,并具备较强的策划、应变和创新能力;将“文化差异”融入旅游英语教学,培养学习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培养学生涉外交流中的礼仪和礼节。

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安全、节约、环保意识等;要求学生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

通过到旅游和餐饮企业现场调研和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本课程以学生将来的真实工作需要为依据,力求达到教、学、做、一体,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统一。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选择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旅游业的特点,将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知识模块:出入境规范服务与技能训练;旅行社服务与技能训练;导游英语服务与技能训练;饭店英语技能训练。在知识模块的设计中,体现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同时注重技能的训练,确立了每一模块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相关的课时安排,实习实训及教学方法建议。在知识模块的基础上又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情景,如针对导游技能英语模块我们设计了迎接客人,景点观光,购物,休闲娱乐,应急处理五个具体的教学情景,每个教学情境都与现实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职业行为是一致的,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展开,真正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教师考虑到专业特点和现实需要,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和教学主体地位。

1.项目教学法

该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背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根据旅游英语的行业特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设计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学习项目,通过教学项目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该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旅游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为学生将来自身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

2.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模拟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分组参加模拟的业务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引导型教学方法。在校内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旅游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模拟真实的景点导游、客房服务等各个场景,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对自己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全面的了解,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将来的岗位工作做好准备。

3.现场指导法

主要应用于本课程的实训、实习阶段。在此期间,学生按不同的岗位要求进入真实的宾馆或旅行社,进行顶岗实习。教师在实习现场对不同岗位的学生进行观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现场指导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实习结束后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以便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提高。

五、教学评价

教学组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测试与评估体系,变静态的终结性评价为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分考核和考试两部分,重在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本课程考核采用知识与技能一体化、过程考核和项目成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知识及职业素养等因素,引入餐饮行业服务员考评标准和旅游业真实项目验收标准,作为项目成果验收的考核标准,课程结束后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实习实训项目、作业、课堂出勤率与课堂表现等情况,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践成绩包括实习、实训及项目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包括口试和笔试构成口试占总成绩的20%;笔试占总成绩的30%。下图为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表:

形成性测评表项目 主要观测 评价主体 分值 最终比例平时成绩 出勤、作业 教师 100 20%课堂表现实践成绩 实训 指导老师 100 30%实习考试成绩 口试 教学团队 100 20%笔试 100 30%最终成绩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进行旅游英语课程设计时,要突出专业特色,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合理地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根据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莫江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服务英语”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9(22)。

[3]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猜你喜欢

旅游英语岗位技能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