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0-06-15刘增龙栗克清张香云王淑香李兴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躁狂症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刘增龙 栗克清 张香云 王淑香 李兴艳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改良而成,我院引进美国美可达公司思倍通治疗仪(SPECTRN),彻底改变了传统电休克治疗方法,对治疗的成功性有了客观的生理学指标评定,而不是根据经验判定。我院已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1年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对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 12月~ 2007年 3月,在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的躯体疾病(如骨折、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靶症状主要有明显的幻觉、妄想、严重的冲动行为、自杀、自伤、木僵、拒食等症状。根据疾病种类、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

1.2 方法 采用美国美可达公司思倍通治疗仪(SPECTRN)。首先请患者平卧于治疗床,然后静脉给予阿托品,根据患者的体重先后静脉给丙泊酚和琥珀酰胆碱,同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根据年龄不同按能量百分比进行治疗。

1.3 疗效及评定标准 整体治疗效果评价,根据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 D)进行总的减分率评定,减分率≥75%为完全缓解;≥50%或 <75%为显著进步;≥25%或<50%为好转;<25%为无效。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评定 1次。

1.4 统计分析 数据输入计算机用 SPSS14.0,治疗前后对比用t检验 ,两组间对比分析用i2检验,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共收集资料完整病例 279例,年龄 15~ 74岁,平均 34.7±13.8岁。 55岁以上老年组共 73例(因其中只有 8例男性,故归为 1组),年龄 62.7±4.6岁,其中精神分裂症 43例,均为女性;抑郁症 30例,8例男性 ,22例女性。其余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女性组 93例,年龄 30.5±8.3岁,其中精神分裂症 64例,抑郁症 18例,躁狂症 6例 ,癔症及其他性精神障碍 5例;男性组 113例,年龄 27.6±9.3岁,其中精神分裂症 75例,抑郁症 26例,躁狂症 12例。无抽搐电休克次数平均 4.2次。

2.2 临床疗效

2.2.1 BPRS总分的变化及减分率 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 1。

表 1 182例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的 BPRS总分的变化及减分率(±s)

表 1 182例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的 BPRS总分的变化及减分率(±s)

治疗前 治疗后 减分率(%)男性组 (n=75) 49.6± 4.4 22.5± 4.0 41.4女性组 (n=64) 54.3± 6.2 29.6± 3.6 54.2老年组 (n=43) 49.1± 9.1 28.6± 7.1 43.2

2.2.2 HAMD总分的变化及减分率 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 2。

表 2 74例抑郁症治疗前后的 HAMD总分变化及减分率(±s)

表 2 74例抑郁症治疗前后的 HAMD总分变化及减分率(±s)

治疗前 治疗后 减分率(%)男性组 (n=26) 33.8± 3.9 14.9± 5.8 55.9女性组 (n=18) 38.5± 11.7 12.6± 9.1 67.3老年组 (n=30) 34.3± 3.8 13.8± 6.2 59.7

2.2.3 对躁狂症和其他精神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躁狂症 9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减轻,其它 2例病情好转。

2.2.4 疗效 根据减分率计算总体疗效,M ECT治疗精神障碍靶症状的有效率达 72.4%,对抑郁症的有效率 86%,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 66%,见表 3、表 4。

表 3 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表 4 抑郁症的疗效

2.3 治疗副反应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少部分患者出现短暂的记忆障碍,一般在治疗结束后 2~3周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及周身痛疼,个别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但均是一过性的。研究组中有 7例出现发烧,体温 38.5~ 39.6℃,10例出现躁动、谵妄,其中 1例发生头外伤,3例出现类过敏样反应,1例因患感冒、鼻炎而出现呼吸恢复延长,其余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3 讨 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唯一对精神疾病患者有效的物理疗法,对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均是肯定的[1]。传统的电休克治疗,没有明显的生理治疗质量指标,患者常有恐惧感而拒绝治疗,家属也不易接受,而且对老年患者或伴有一些躯体疾病的患者传统的电休克治疗是不适宜的,由于精神症状得不到及时控制,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自伤、自杀、冲动伤人等[2]。本文结果显示,M ECT治疗精神障碍靶症状的有效率达 72.4%,尤以躁狂症最好,18例躁狂症均有效高于文献报道的 92.3%[3]。M ECT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为 86% ,与文献报道 87.5%[4]相近 ,尤其对有明显的自杀,木僵或拒食患者的效果好。M ECT对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 66% ,低于文献报道的有效率 82%[4]。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副反应很少,仅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等症状或短暂的记忆障碍,大大扩大了治疗范围,特别对老年患者,从治疗方面看,消除了原有的大量禁忌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研究中一例因患感冒、鼻炎而出现呼吸恢复延长,提示感冒的患者,鼻腔通气不畅者暂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本研究还表明无抽搐电休克对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避免大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减少了副反应,提高了安全性[1]。故从疗效、安全性和治疗范围来看,无抽搐电休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

[1]沈渔村.精神病学 [M].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4-735

[2]范俭雄,高小宁,徐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总结[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0,12(6):329-331

[3]朱良君,林桂红,谢振强.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 500例疗效观察 [J].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5):350

[4]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等.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2):75-77

猜你喜欢

躁狂症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容易被忽视的是“躁狂症”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