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2010-06-08段彦玮涂隆礼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城市用地用地面积

段彦玮,文 倩,彭 昕,杨 丹,涂隆礼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用地的扩张,土地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生产资料[1]。城市发展变化和城市化过程不仅表现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功能变化,更表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2]。城市用地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城市经济的好坏。因此,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动态地把握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动力源的关键[3]。国内城市土地扩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许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我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土地利用更多的是从几个城市的整体去研究。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进程相呼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不断扩展,对相对不足的耕地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国家对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政策,将大大促进长株潭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加快此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必然要占用耕地,使城市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通过工业化与城镇化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与就业机会,不断提高工业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5]。为了协调耕地保护和城市化建设用地需求,合理调配未来城市的用地规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区域与乡村紧密相连,并非一个孤立的地域范围,它的土地利用变化受到来自周围乡村地区的影响,包括农村人口迁移、城乡产业结构布局等[6]。因此很有必要分析研究该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及其驱动因子,为城市用地规划提供决策支持[7]。同时,研究和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空间扩展模式及规律,对于合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9]。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北靠洞庭湖平原,南靠广东省,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穿过此区域。是湖南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首批获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改革实验点。2008年,长株潭地区土地总面积为281.1万hm2,人口约为1.310 4×107人,地区生产总值达3 468.3亿元。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以机械制造、化工、机车和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加工业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截止2008年,长沙市土地面积为118.19万hm2,其中市区为5.56万hm2,株洲市土地面积为112.76万hm2,市区为5.37万hm2,湘潭市土地面积为50.15万hm2,市区为 2.79 万 hm2。

1.2 方法

采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相关分析中研究两事物之间的线性相关形式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方式实现,并通过对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判定事物之间的线性相关强弱。但是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因为第三个变量的存在,使得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的不精确性,这就需要采用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是指在控制其他变量的线性影响下分析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所采用的工具是偏相关系数,运用SPSS 15.0中Correlate子菜单Partial命令实现,偏相关系数可以解释为其他自变量的影响固定以后,某一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10]。

2 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动态变化

如图1所示,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快速扩张,由2000年的23 300 hm2增加到2007年的33 800 hm2,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往年,根据1997~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资料,长株潭地区城市土地占用面积建成区年均增长1 270 hm2,增长率为6%,远高于世界发达地区城市用地1.2%的年均增长率。1997~2007年的长株潭地区城市土地占用面积的变化,这也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各方面的投资加大,导致土地的需求增加。

图1 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土地占用面积变化

1997~2007年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的用地面积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如图2所示,长沙市的城市用地面积明显大于株洲市和湘潭市,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各方面的发展都要快些。从2003年开始城市用地呈快速增长的态势,长沙、株洲、湘潭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2%和1.5%。

图2 1997~2007年长沙、株洲和湘潭土地占用面积变化

图3 1997~2007年长沙、株洲和湘潭人均土地占用面积变化

1997~2007年长沙、株洲和湘潭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变化。如图3所示,长沙市的人均用地面积变化不大,2007年人均用地面积最大时,为82.74 m2,1999年人均用地面积最小,为67.07 m2。由于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人均用地面积相对较少。株洲市人均用地面积呈高速增长态势,近十年株洲市区人均用地面积每年都在增长,2007年人均用地面积达到113.16 m2。株洲市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株洲市河西地区得到了大力的开发,加上一些工业园的建成,城市建成区面积大大的扩大,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呈稳步上升。湘潭市是湖南省的主要工业城市,从1998~2004年人均用地面积呈逐年增长,2004年人均用地面积达到93.23 m2,而2005年和2006年有所下降,这可能跟城市人口变化和国家政策有关。总体来说,长株潭三个城市的人均用地面积都在国家规定人均城市用地的最大区间内,国家规定人均城市用地面积最大区间为60~120 m2/人。长株潭作为国家首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应该继续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城市用地的过快增长,加大对土地资源使用的宏观调控力度,整体规划城市的发展,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禁各个单位、企业和个人浪费土地资源,使城市走和谐的发展道路。

3 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我国的城市的空间扩展主要受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作用、交通建设的指向作用、政策和规划的控制作用、居住文化的引导作用的影响,这5种作用力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耦合,相互制约[12]。笔者选取了影响长株潭城市群的主要几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城市用地扩展用(Y)来表示。由于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的资料的统计口径较为一致,且在统计范围上,前者也比后者更为接近城市建成区,因此人口变化以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的变化来代表。经济发展指标选取GDP、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和职工年平均工资,而固定资产投资也是需要土地来实施项目,所以这2个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程度[13]。

表1是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相关分析结果。通过相关分析表可以看出,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相关系数都很大,说明长株潭城市用地面积与上述几个变量是高度相关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相关系数为0.993,说明长株潭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导致整个长株潭地区的城市用地面积大幅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93,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密切[14]。

表1 长株潭城市群主要指标相关分析表

通过SPSS软件的偏相关分析,把其他变量设为控制变量,依次分析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非农业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偏相关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与城市用地面积的偏相关系数为0.200,GDP与城市用地面积的偏相关系数为0.078。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用地面积的偏相关系数为-0.320。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面积的偏相关系数为0.597,职工年平均工资与城市用地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014,说明GDP、城市非农业人口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是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最主要因素[15]。

4 结论

1997~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资料,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积年均增长1 270 hm2,增长率为6%,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SPSS软件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和职工年平均工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投资项目增加,人口增长则直接引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由于长株潭地区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刺激相关经济发展,土地使用的增加,导致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另一方面,国家实施长株潭一体化政策,加速了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城市中心农村、郊区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人口集中,大量的高速公路的修建,土地需求增大。长株潭地区工业与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加大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综合利用各种经济手段,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合理利用土地,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同时应该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集中的工业园区,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 杨朝喜,刘建军,李翠华,等.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9,(2):139-141.

[2] 刘贵文,杨建伟,邓 恂.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 ,13(5):9-12.

[3] 甘卓亭,马亚兰,周 旗,等.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06):2455-2457.

[4] 李 丽,迟耀斌,王智勇,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主要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11):31-34.

[5] 曾 锐,匡远配.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现代农业引领区”的理论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9,(7):167-170.

[6] 章 波,濮励杰,黄贤金,等.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30-35.

[7] 唐菊华,吕昌河,杨续超.苏锡常地区1995年至2005年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9,(5):91-96.

[8] 史培军,陈 晋,潘耀忠.深圳市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2):151-160.

[9] 张文忠,王传胜,薛东前.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扩展的城市化背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5):576-582.

[10] 刘大海,李 宁.SPSS 15.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 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3,(5):635-639.

[12] 贾 鹏,杨钢桥.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2):182-185.

[13] 刘军会,韩 芳,王 卫.河北省近十年省辖市城区扩展及驱动力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5):7-11.

[14] 曾万涛.长株潭城市群研究综述[J].城市,2008,(10):48-53.

[15] Lin Li ,Yohei S.HaihongZhu.Simulating spatial urban expansion based on aphysical process[J].Land 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3,( 64):6776.

猜你喜欢

城市用地用地面积
SOFM网络下的深圳市城市用地功能识别分析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环滇池地区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巧用面积求坐标
实施低丘缓坡 集约利用土地 破解城市用地瓶颈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