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水稻在老挝示范栽培初报

2010-06-08熊绪让杨敏雄林俊雄李建武邓小林邓启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软盘杂交稻全生育期

熊绪让 ,杨敏雄 ,林俊雄 ,李建武 ,邓小林 ,邓启云

(1.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25;2.寮国-中国黄金矿业合作公司,老挝万象)

为了帮助邻邦发展杂交稻,增加粮食生产,践行袁隆平院士“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1]的良好心愿,在有关企、事业机构的协作下,2009年6月12日至10月9日在老挝万象市远郊的农村,进行了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

1 试验地概况

示范基地位于雄发工业(寮国)有限公司以东3.5 km的一片农田,处万象市东侧18 km,距湄公河中游东北岸45 km,海拔130 m,北纬18.3°、东经102.7°。稻田为灰色中壤土,成土母质为紫砂岩和紫红土,N、P2O5、K2O 全量分别为 1.19、0.62、1.57 g/kg,速效量分别为 86.0、9.4、81.1 mg/kg,有机质 1.51%,pH 5.45,耕层为 5~10 cm。

老挝属亚洲农业生态区2、3区,具有温暖湿润或半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2]。种植季节雨热量丰盈,据农业气象哨日志统计:从2009年6月20日播种至10月9日收割,累计111 d,雨日70个,总降雨量1 040.2 mm,日平均最低气温24.62℃、最高气温34.95℃,日较差10.33℃,日平气温29.78℃,总活动积温3 306.14℃,极端最低温21.5℃、最高温39.7℃,日最高气温≥39℃出现的天数有10 d,无破坏性台风影响,但有强对流天气,日降雨量可达100 mm以上,阵风可达8级左右。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参与示范的杂交籼稻组合为:DH005、DH007、DH2525和DH163(前3为两系、后1为三系稻),其中DH005为糯稻,其他为粘稻,均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注:本文主要对DH005、DH007的栽培示范及有关栽培辅助试验进行总结报道)。

2.2 试验方法

示范面积为0.5 hm2,栽培辅助试验(如迟插、迟播、大苗移栽、条直播等)与品种比较试验面积约0.1 hm2,总试验示范面积约0.6 hm2。

施肥:施基肥,三元复合肥(N、P2O5、K2O 含量各为15%,以下简称复合肥)8.5 kg/667 m2、尿素3.25 kg/667 m2;追肥 3 次:复合肥 13.5 kg/667 m2、尿素5.25 kg/667 m2;总施肥量折合N 7.21 kg/667 m2、P2O53.3 kg/667 m2、K2O 3.3 kg/667 m2。

育秧与移栽:以塑料软盘育秧为主,软盘规格353孔/盘,667 m2用软盘40个,用种量0.75 kg/667 m2。秧龄 11~13 d,叶龄 2.7~3.3叶。拉架划行,规格为27.4 cm×13.7 cm,密度为1.77万穴,双本移栽。

大田耕整:移栽前10~1 d,手扶拖拉机镟耕(翻)2道,横直耙整1道。

管水:靠自然降水灌溉,干旱时人力引水抗旱;田边四周开出围沟,田中开出主直沟,够苗时轻露田,成熟前10 d排干水,收割时田干、禾黄秆青、直立不倒。

防治病虫害3~5次。主要防治对象为:稻蓟马、稻蝗虫、稻瘿蚊、稻螟虫(大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田超级螺(俗称福寿螺)、稻蝽蟓、蚊枯病、稻曲病,褐田鼠,小麻雀(生态上无害,但在灌浆至蜡熟期危害凶);杂草主要有牛毛毡、三棱草、蒲叶草、芦茅草、细叶香、含羞草、水田蓼、稗草等10多种,人工除草2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期表现

示范栽培组合DH005与DH007的全生育期分别为107和110 d,主茎总叶片数平均值分别为12.8和13.7叶(表1)。与长沙作中稻种植的组合比较,播种期迟1月,全生育期短25~35 d,主茎叶片少2片左右,而与长沙的早中熟双季晚稻的生育期相似。

表1 示范栽培各组合生育期表现

3.2 经济性状表现

据调查、取样考种和实产测定,DH005株高、穗长、最高苗、分蘖率、有效穗、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低于DH007,但穗平总粒数、实粒数、成穗率和日产量略高于DH007(表2)。总体上最高苗、穗、粒数不足,产量偏低,原因在于感温性强,生育期短,水旱胁迫、螺害、虫害、鼠害、草害、缺肥等。供肥不足的影响不可否认,如按每100 kg稻谷需N 1.8 kg,实际施N 6、7 kg计算,其理论产量值分别为333.3、388.9 kg,与表中值基本相符;用肥量较多而早的示范区表明,其理论值达550 kg左右(表中略)。

表2 示范栽培各组合经济性状表现

3.3 生理生态特性

3.3.1 顶层3片叶长宽、叶面积系数及粒叶比 蜡熟期对上层3片功能叶的长、宽及其叶面积系数测定结果表明,DH005的倒1(剑叶)、2叶长宽及倒3叶长均大于DH007,单株叶面积及全田叶面积系数(LAI)也是DH005大于DH007,但粒叶比则是DH007大于DH005(表3),这可能是后者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的生理原因之一。但总体上,二者的粒叶比大,比国内高产田大50%以上,上层3片叶LAI均比长沙种植的高产田要小1倍以上,其群体偏小特别是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工厂不足,不利于“穗大粒多”的形成,限制了产量的提高。

表3 顶层3片叶长宽、叶面积系数及粒叶比

3.3.2 灌浆特性 始穗后5 d选择穗颈伸出定型的基本一致稻穗70穗挂牌,每5 d取样一次,每次10株,进行实粒率(含半实粒)和千粒重的测定,以观察其灌浆结实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始穗后10 d结实率均达50%以上,千粒重分别达其最高千粒重的66.41%、54.75%;始穗后20 d其结实率分别达到80.32%和79.96%,千粒重分别达其最高千粒重的98.41%、92.42%;始穗后25 d,DH005的结实率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达88.01%,千粒重达22.52 g,同期的DH007的结实率增加10.71个百分点,达90.57%,千粒重达26.43 g(接近最大值);始穗后26~35 d的10 d内,结实粒和粒重均只有微弱的调整,结实率均终止在90%左右,千粒重分别为23.3 和26.5 g左右(表4)。

表4 灌浆结实特性比较

3.3.3 温光特性 不同栽培方式处理的生育期变化能反映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与基本营养生长期的变化特性和栽培效应。现将各栽培处理的表现结果整理如下:

(1)软盘育秧方式和播种期(6月20日)相同,插期不同,7月17日迟插者较7月3日早插者(CK)推迟移栽14 d,其播始历期推迟10 d,成熟期延长 7~8 d,DH005、DH007的活动积温分别较 CK增加213.6、205.1℃。据观察,软盘小苗秧,播种密度大,营养条件差,生长缓慢,27 d秧龄尚只有4.5叶左右,苗体弱小,为完成“基本营养生长”的需要导致积温增加,而主茎总叶龄没有增减。

(2)软盘育秧方式相同,播种期推迟16 d、插秧推迟13 d的处理,其始穗期比早播早插处理(CK)相应推迟19~20 d,其播始历期分别增加3~4 d,始穗至成熟缩短5 d左右,全生育期仅短2~1 d,而全生育期所需积温基本相近,这说明其感光性甚微。

(3)稀播育常规长龄壮秧处理(与CK播种期相同、插期推迟15 d)表现播始历期延长,全生育期也相应延长,所需积温有所增加,比CK分别增加90.5、91.6℃。据观察,长龄大苗壮秧抗逆性好,营养生长期较长,主茎平均叶龄略有增加。

(4)条直播处理(以扯秧留苗不移栽代之,播期同CK)虽无“返青期”,自然温光条件相同,但因肥水管理较差,植株较矮,比CK的播始历期及全生育期只略有缩短,此系中后期营养生长条件胁迫所致(条直播能省工省肥,且产量不低于当地的习惯栽培;“撒直播”及软盘秧抛栽在雨季和无肥条件下生长不佳)。

综观2组合5个处理,DH005和DH007播种至始穗历期的变幅分别为 74~84 d、76~87 d,平均值分别为 77.4、80.6 d,S(标准差)分别为 3.9、4.4 d;始穗至成熟历期的变幅均为28~33 d,平均值分别为31、31.4 d,S均为2.1 d;全生育期的变幅分别为107~114 d、108~120 d,平均值分别为 108.4、112.0 d,S 分别为 3.6、4.8 d,CV(变异系数、%)分别为 3.36、4.33;全生育期积温变幅分别为 3 090.1~3 393.8℃、3 181.6~3 576.8℃,平均值分别为 3 220.5、3 333.2℃;S分别为116.4、150.6℃,CV分别为 3.61、4.52。总体而言,2组合各处理的总积温变化不大,感光性弱,全生育期天数较稳定,影响变化的主因是营养生长条件。

据观察,当地6月中和7月中的日照长度约为13 h,8月份日长约为12.5 h,9月下旬后的日长≤12 h,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为杂交稻的播种、移栽适期。

4 小结与讨论

4.1 杂交稻适应能力强,在老挝的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可以大力发展

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在老挝雨季种植,亦表现杂种优势强,生长速率快,生长发育整齐,有较强的感温性,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均明显缩短,但秧龄即使达30 d并无早穗现象;后期高温有一定的逼熟作用,但灌浆强度大,始穗后8~9 d可见“黄谷”,始穗后25 d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已接近或达到最大值,“2次灌浆”不明显,也无早衰现象,田间自然落粒极少;日产量中等或较高;稻米品质较好,以粘稻DH007为例,其出糙率80%、精米率70%,整精米率39%(偏低,样谷受曝晒急干等影响),垩白粒率13%,垩白度1.6%,糊化温度低(碱消值6.2),胶稠度软 (88 mm),直链淀粉13%,蛋白质8.04%。未发现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纹枯病轻,稻飞虱危害轻。虽绝对单产比在长沙的低[3],但比当地栽培的常规稻增产2~3倍(当地种植常规糯稻有麻壳糯和黄壳糯等,理论产量约140 kg/667m2),受到投资方和当地农民、农技员、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参赞等的赞赏。总之,杂交稻能高产稳产,且全生育期比当地品种短30~40 d,有利于节约土地、温光水肥和劳动力等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有利于发展再生稻和双季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增产增收,因此,杂交稻在老挝很有发展前景。

4.2 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对策

4.2.1 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基本经验与技术措施

杂交水稻在老挝雨季高产的基本经验是:在指导思想上以确保有效穗为主攻目标(示范杂交组合生育期缩短,为107 d左右,植株叶片数减少,主茎为12~14叶,株高为100 cm左右,超级稻群体“缩水”,有利于增穗),兼攻大穗和提高结实率、千粒重。技术路线为“强基固本、插发并重、保穗增粒”;栽培模式为“早发、中稳、后健”。

群体动态与产量结构指标为:基本实生苗4万株左右(单位面积667 m2,下同),最高茎蘖苗35~40万株,有效穗20万穗左右,平均总粒数150~180 粒/穗,结实率 85%,千粒重 23~28 g,理论产量600 kg以上。

栽培策略及技术措施:适期播种(6月15日至7月5日播种为宜)、培育壮秧;精整大田、及时早栽(小苗秧龄15 d内,大苗秧龄28 d内);合理密植、插足本苗(插1.5万~2.0万蔸/667 m2);基肥足、面肥速、穗肥早、粒肥巧(稻谷单产在500 kg以上的用肥量指标:N≥10 kg/667 m2、P2O5≥4 kg/667 m2、K2O≥8 kg/667 m2,即:有机基肥>1 000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复合肥>15 kg/667 m2);浅水与湿润(或浅湿干)交替管水;综合防治虫病鼠草(特别是螺害、稻瘿蚊与鼠害,时间长、危害烈,直接消减基本苗、最高苗和有效穗;稻蝗直接啃噬稻叶面积和弱化茎蘖穗质量;杂草直接争夺水稻生发空间、恶化营养条件、影响群体形象);收割前10 d排水落干(因雨季宜早);人机配合收割、颗粒归仓。

4.2.2 杂交稻的发展对策 由于基础设施等平台条件捉襟见肘,高产技术措施实施起来困难大。因此,老挝发展杂交水稻还须标本兼治,内外因子一起抓:(1)狠抓农田基本建设,排灌渠系配套,根除水旱隐患,田、林、水、路综合治理,兴建高标准农田或农场;(2)搞好用地与养地结合,积制有机肥(大量收购农户的猪牛粪、羊粪、鸡鸭粪等,可以直接施,最好沤制堆肥),种植豆科绿肥,水旱轮作,培肥地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产良田;(3)因地制宜,辩证地采用农业科学技术,防止偏面化。如:在雨季情况下,对于低洼田、瘠瘦田、浅薄田等栽后发苗缓慢、易僵苗的稻田,应采用常规稀播壮秧、适当延长秧龄育多蘖大苗(大苗秧根多叶多苗多,抗逆力强)的方法进行栽培;但对于排灌方便的高产农田仍应积极采用塑料软盘育秧、小苗移栽;面对化肥农药奇缺奇贵的情况,也应延长秧田培管时间,将稻蝗、稻蓟马、稻瘿蚊等的侵害提前控压在秧田期;(4)开展多种经营和充分利用“相生相克”原理,发展有机稻作,如“鸭稻共育”,可积极养鸭养鹅,既可控制稻田福寿螺和杂草危害,又可培肥地力;而“稻鱼共生”也可除草食虫和培肥地力,增加致富门路;保护蛙、蛇等天敌,可以控制虫、鼠害;(5)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低成本、低能耗、无公害、无污染的先进化肥厂和有机肥厂、农药厂,减少进口,降低农化商品成本和价格,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并改变其畏惧施肥用药的心理和“广种薄收、栽后不管”的粗放习惯;(6)加强适应雨热季条件(含抗虫抗病)的新杂交品种选育、一季加再生高产栽培、机械条直播和抛秧栽培等的研究、病虫害发生与防控规律的研究,确保杂交水稻的持续稳步发展;(7)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分几个阶段(或不同产量台阶)有步骤地推进发展杂交水稻。根据由一点到多点、多点到大面的推广原理,建立好核心试验示范区(技术难点攻关与全面综合配套应用研究)、生产示范样榜区(技术基本组装配套)和技术辐射带动区(“短平快”实用技术先行,如:改良低产田,增施肥料,软盘育秧、短龄移栽等针对性强的措施,能“立竿见影”)。根据老挝民众主食糯米、而优质粘米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可在重点发展两系杂交糯稻的同时开发优质高产杂交粘稻。

[1] 祁淑英,魏晓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390-407.

[2] Maclean J L,Dawe D C,Hardy B,et al.Rice Almanac(3rd Edition)[M].杨仁崔,汤圣祥,张书标,等译.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9,180-190;318-321.

[3] 白德朗,熊绪让,李孟辉,等.两系超级杂交中稻组合两优29高产示范栽培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4):84-86,89.

猜你喜欢

软盘杂交稻全生育期
保存图标也出手办了?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
水稻淤泥软盘育秧技术要领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