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计划修正案”凸显日本能源安全意识

2010-05-31任之于

中国石化 2010年6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进口石油

□任之于

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这一修正案将作为日本2030年前的能源政策方针。

日本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亮点主要有三:提出在2020年前,要使下一代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新车销售量的一半,生活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创设了一个全新的“自主能源比率”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包括传统意义所指的国内资源,而且包括日本在海外投资的可获得资源;确定日本在2030年能源自主率由现在的38%提高到70%的战略目标。

日本对能源基本计划进行的修正,凸显了日本举国的强烈能源危机意识,也展现了日本致力构筑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超前思维和战略取向。

能源资源严重匮乏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资源的90%、能源的80%要靠进口。日本国内原油生产仅能供应总需求的0.3%。这迫使日本大量进口石油。在1955年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以前,日本能源进口率只有20%,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竟达88%。目前,日本所耗石油的99.7%、原煤的97.7%、天然气的96.6%通过进口。近年来,日本致力于发展核电,核电在能源供给总量中竟占到了15%~16%,但核电所需的核燃料却全部依赖进口。

日本的能源进口来源也相当集中。日本消费石油的87%来自中东进口,其中阿联酋和沙特占日本原油供应量的55%,伊朗、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和科威特合计占供应量的30%。将中东石油运回日本,须从波斯湾进入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和东海,才能抵达日本列岛。这条海上运输线堪称日本经济的生命线,但随时可能因地缘政治冲突、海盗袭击而发生中断。中国、印度的高速发展,更对日本构成一定心理压力,进一步引发日本的危机感。日本在世界能源消费上尝尽“高处不胜寒”的滋味:煤和液化天然气的第一大进口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能源进口国、第四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可谓日本的“死穴”。

能源结构不断调整

能源资源贫乏的日本,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不断谋求能源的安全,没有安全的能源保障一切都是空谈。正是由于认识到在能源上存在先天不足,倍尝能源制约之苦涩,日本在构筑能源安全上比世界其他国家有更多的危机意识,对国际能源格局、供求、价格变化的反应之迅速,政策之到位,举措之有力,世界独一无二。

这突出表现在日本对能源结构三个层次的不断调整上。

一是以煤炭为中心的传统能源供给结构的调整。以煤炭为中心的传统能源供给结构,曾使日本的能源自给率维持在75%左右。然而,这种局面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被打破了。1955~1973年,日本在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推动下,GDP年均增长9.4%。当时恰逢所谓的“一美元原油时代”,廉价的中东石油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使得石油占日本一次能源供给中的比重在1962年首次超过煤炭,达46.1%,到1973年则达到了77.4%,而中东在各石油来源地中更是独占鳌头,1967年最高曾达到90.6%。日本能源需求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石油进口高度依赖中东的结构由之形成,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得以改变。

二是对过分依赖石油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升到12美元,暴涨3倍,受此影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7%之多;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桶。两次石油危机,差点让日本经济走进死胡同。饱尝石油之苦的日本,下决心打破对石油的过分依赖,重新倚重煤、液化天然气等能源,降低对于石油的依赖度。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将确保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列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和上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日本的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倾斜,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使得日本2001年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竟然奇迹般地和1973年持平。

2009年12月4日,一辆以日本动漫人物机器猫多拉A梦为主题的太阳能车在大阪汽车双年展上亮相,这种太阳能车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东方IC提供

三是致力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在能源开发的多样化上,1974年日本出台了专门应对石油危机的“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包括地热能开发、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开发、风力发电和大型风电机研制、海洋能源开发和海外清洁能源输送技术。1978年,出台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与1974年的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相呼应,主要就节能技术的开发作了一系列的规划。1979年,日本制定出《节约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约束企业及个人的节能标准,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修订。1980年,日本又推出了《替代石油能源法》,开始大规模推进石油替代能源的综合技术开发,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近年又出台一系列能源政策法规,其中包括1997年的《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基本方针》,2003年4月实施的《新能源法》。这些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政府、企业都有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责任,通过向国民广泛宣传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国民牢固树立自觉利用新能源的意识。日本政府2009年公布的《2008财年能源白皮书》强调,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应从以石油为主向以太阳能和核能等非化石燃料为主转变,日本应该探索“更加不易受石油等现有能源价格变动影响的经济结构”,推动更多使用核能和太阳能等能源。

从1973年到现在,日本的新能源战略已经发展了30多年。通过法律上约束、税收上优惠、政策上引导、观念上宣传的战略方针,今天的日本在新能源领域领先世界。在太阳能利用领域,日本是光伏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成为目前世界光伏发电最大的市场。日本在风力发电方面也发展迅速。日本开发燃料电池、生物发电、垃圾发电也取得明显进展。

日本还制定并实施能源本土化战略,不惜花大力气开发本国能源,不但加大了日本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和在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努力提高自主能源比率,也使日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得到大发展。核电和海洋能成为日本目前国产能源的亮点。目前,日本已是世界第三大核能利用大国,核发电已达到日本电力供应总量的35%。2011年前还将有13座核电站投入运转。届时,核电的比重提高到45%。日本沿海有约5500处航标,其中约3000处航标在利用海洋能源。这些海洋能源,包括用海洋温差、浪力、潮汐、海风等发电。日本和美国联手进行甲烷水合物研究与开发,声称到2018年将甲烷水合物能源开发推向商业化。

在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方面,日本也不遗余力。天然气进口来自多国多地区,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进口的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75%。1993年推出“新阳光计划”,每年拨款570多亿日元对再生能源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等七大领域进行攻关。在能源多元化、多样化战略下,日本能源供给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尽管石油目前仍然是日本的主要能源,但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的77%大幅下降至50%以下,预计到2030年更可减到40%以下。

切实构建能源安全体系

强烈的危机意识,促使日本切实构建能源安全体系。在危机意识下,日本为实现能源安全极尽所能,苦心经营,可谓政治、经济、科技,政府、企业和民众全体“总动员”。在建立石油储备的同时,与多个中东国家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供给协议,以确保以较优惠的价格进口石油。日本石油进口的90%依据长期合同,其价格以阿联酋迪拜产石油价格为基准每月确定一次,比现货交易价格要低,能够规避不小的市场风险。同时,日本大力开发可替代能源,尽管近年油价一路飞涨,石油高度依赖进口的日本却声称,日本有能力支撑100美元/桶的高油价。甚至,在全球能源供求紧张、油价暴涨的情况下,日本非但没有遭到严重波及,反而还有能力利用原油涨价,通过向国外出口石油制品,从中赚取高附加值,狠狠地大发“油难财”。

然而,日本并不满足现状,还在不断地完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透过日本新近公布的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看到的不仅是日本举国上下的强烈危机意识,更是构筑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决心。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进口石油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石油石化展会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奇妙的石油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