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P“漏油门”:他人亡羊,我快补牢——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中国石化海上油气生产作业的警示

2010-05-31姚斌赵士振

中国石化 2010年6期
关键词:漏油钻井油气

□本刊记者 姚斌 赵士振

5月17日,互联网上的一幅新闻图片相信引起很多人注目: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东岸连接墨西哥湾地区海滩上,“绿色和平”组织海洋生物专家保罗霍斯曼行走在浅水区,手里拿着一根浸染油污的绳子,黏稠的褐色液体让人瞠目结舌。而在他的正前方,一大摊褐红的油团凝聚在沙滩上。这些浮油从何而来?罪魁祸首直指BP墨西哥湾漏油事故。

一声爆炸震惊全球

当地时间4月20日晚,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大约82公里处,由BP公司向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36小时后该平台沉入墨西哥湾,造成11人死亡。自4月24日起,钻井平台底部开始漏油,并以每日5000桶原油的速度泄入大海。

直至发稿日,漏油仍在继续。虽然有关责任方采取很多堵漏措施,但尚无万全之策彻底阻止漏油灾难。专家预计本次钻井平台漏油事件将是历次海洋油污中最严重的一次,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美国已将此次事件升级为国家灾难。

此次漏油事故对当地海洋环境、野生动物和养殖资源等将造成何种影响和危害?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副局长钮红兵认为,漏油事故所造成的环境灾难是前所未有的。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的25%,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原油泄漏造成的油污向路易斯安那州沿岸湿地大面积漂浮扩散,危及鸟类、鱼类等野生动物生存,由此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长期的。

石油业分析人士认为,BP不仅要为此承担高昂的经济损失,而且其名誉将大大受损,未来可能被剥夺在墨西哥湾开采原油的资格。

BP表示,这场因钻井平台沉没导致的漏油污染事故将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预计会超过埃克森石油公司为1989年在阿拉斯加发生的那次漏油灾难所支付的43亿美元,包括提供给民众的赔偿金、清除石油污染的费用和交给美国政府的罚款。

这声爆炸让全球油气公司为之警醒。

疏忽与缺陷可能是事故两大主因

吃一堑,长一智。灾难发生后,各油气公司一边密切跟踪研究事故进展,从中吸取教训,一边及时开展海上石油设施的安全评估、隐患排查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BP这个昔日石油行业的安全明星企业用一次巨大的灾难给各国油气公司上了一堂安全生产课,只不过BP提供的教具过于昂贵。

目前,灾难仍在继续,事故调查虽已展开,但最终原因仍无定论。如果不能弄清事故的准确原因,就无法吸取深刻教训,也无法未雨绸缪地采取预防措施。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负责安全管理的多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

海上钻井平台爆炸。

集团公司安环局油田处负责人何怀明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比较完整的分析报告,报告的内容已在采访当天的上午向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报告提供了多个角度,在叙述上使用了“可能”措词,为进一步探求事故原因留出了余地,显示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报告认为,这次事故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可能是现挂的生产尾管环空发生井喷。若是如此,应由三个原因造成:水泥浆未凝固好;水泥浆密度未能有效平衡底层压力;该井气油比高,由于气窜导致环空固井质量差,油气上窜发生井喷。第二,可能是悬挂生产尾管内井喷。若是如此,应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一是固井候凝时间不够;二是生产尾管固井水泥浆凝固时间和强度没有达到设计指标;三是生产尾管固井时,替空水泥浆,未留水泥塞。第三,可能是防喷器及控制系统失控。若是如此,应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防喷器控制系统失效,不能实现关井放喷燃烧;二是海底防喷器组合出现故障。

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事故应急救援研究室副主任袁纪武一直在跟踪事故进展,对于事故原因有自己的认识,与报告分析结论有很多相近之处,只是在描述上更为具体。他认为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封口处的甲烷。事故井在固井后封堵油井时,钻井工人在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当工人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时,引起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封口遭破坏,于是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一路突破数道安全屏障。而井口防喷器(油井防止井喷的最后一道屏障)的失灵,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事故原因十分复杂,得出的结论也只是一种技术研究性结论,这些分析未必与将来公布的官方结论完全吻合。在进行技术分析时,有两个词十分强烈地萦绕在专业分析人员脑海里:疏忽和缺陷。在三种可能的原因中,前两种是疏忽,完全不存在技术难题,只要施工操作照章办事,都是可以避免的。而后一种则是设备缺陷,即防喷阀门关键时刻失灵。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不管将来公布事故的具体原因如何,但一定有管理疏忽与设备缺陷的身影。

三大教训应被吸取

BP是世界级能源公司之一,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石油钻井平台所有方越洋钻探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钻井承包商。承担固井作业的哈利伯顿公司也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服务公司之一。这样的明星阵容合作进行油气勘探,应该说在安全上有保障,但是却出现如此严重的泄漏事故,这给所有涉及海上油气生产的石油公司强烈的警示:安全生产须臾马虎不得。

何怀明提供的报告认为,对于这次事故,应深刻吸取三大教训。第一,本质安全存在缺陷。一是可能未安装剪切闸板防喷器;二是防喷器组合出现故障;三是防喷器液压控制系统漏油,导致防喷器无法关闭。第二,技术方案存在漏洞。一是固井水泥浆密度偏低;二是固井候凝时间不够;三是用海水替换隔水管内泥浆,降低了井筒内液柱压力。第三,现场作业存在重大失误。一是在固井水泥浆未凝固的情况下提前作业;二是现场坐岗观察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井喷预兆;三是井喷应急处置不及时。

“美国平台发生爆炸,再次说明了海上生产安全形势的复杂性,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警示。对胜利油田来说,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彻查隐患,确保把每座平台都建设成海上安全岛。”胜利油田安全副总监、安全环保处处长史有刚对记者说。目前胜利油田正在组织专门力量,对所有涉海作业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检查,进一步探索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安全长效机制。

他人亡羊 我快补牢

自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故之后,国内外海上油气作业安全环保事故接二连三。4月3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浅水钻井平台在拖航时倾覆,5月13日又一钻井平台在委内瑞拉沉没,5月14日国内最大的某海上采油企业南海一号钻井平台发生溢油。

海上安全环保事故多发态势,甚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警觉,多次批示要求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严防类似事故发生。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也批示要求组织开展国内外海洋工程的安全评估及风险防范,切实做好海上项目的安全保障工作。

“这起事故对我们触动很大。”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公司安全环保科科长赵希江告诉记者,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海上勘探施工不同于陆上,风险非常大,就连安全管理、装备设施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也出现了影响如此恶劣的安全事故,确实值得反思和警惕。“我们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去抓实抓好”。

集团公司油田事业部调度处祁晓鹏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事件发生后,油田事业部十分重视,实时跟踪事故进展,及时做出反应,通报有关情况,提醒海上油气生产单位加强生产安全,开展海上作业平台安全评估,排查安全隐患。油田事业部还着手清理与BP的所有合作项目,要求各涉海作业单位开展对海底管线的安全阀门一一排查,这些阀门大部分使用的是国外进口设备和技术。BP也正是在这个环节出了大毛病,所以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钮红兵表示,必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在我们的生产作业现场,各类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措施有待继续加强。我们在管理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全面加强各生产环节的管理,切实将安全生产理念和措施落实到生产中,将环境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绝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我们从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确保海上油气生产的安全进行。

从整个集团公司层面看,安环局认为目前海上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钻井、作业、采油平台老化比较严重。胜利油田现有8条自升式钻井平台,使用年限均已达20多年。胜利九号钻井平台服役时间甚至达到31年,严重超期服役,关键部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上海海洋局的两座钻井平台老化也比较严重,井控设备不但老化而且型号陈旧,部分组件的设备制造商已停止生产,无法采购,为后续作业埋下隐患。第二,海底管线隐患较多,线路复勘未能定期开展,实施对海底管线的检测存在较大困难,部分管线接近设计使用寿命。第三,应急资源存在薄弱环节。国内及中国石化应急资源不足,应急处置设备达不到美国此次处置的水平,存在应急设备陈旧、手段落后、人员不足等问题,在抢险、安全守护、环境监测、溢油回收等紧急事件中显露出来的问题较多。

据安环局负责人介绍,针对上述问题和风险,集团公司已经采取措施,着手开展海上石油生产安全专项调研和检查,进行海上风险分析评估,加大海上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不断强化应急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境内外海上监管制度和强化现场监管工作。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目标就是将中国石化每一座海上钻井平台都打造成为海上安全岛,从而真正增强集团公司海上项目的安全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漏油钻井油气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立式电动机推力轴承漏油事例分析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2010年宝马X1 发动机漏油
业内专家解读汽车漏油故障6情形
未来2年将有超过100座钻井平台报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