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5-30黄国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0年5期
关键词:西林注射剂抗菌

黄国平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安徽 屯溪 2450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药品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对其进行监测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本文就2009年度我院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与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或避免ADR。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9年度收集并报送黄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共135例。

1.2 方法

对135例ADR病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35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共20例。其中治愈69例,好转65例,有后遗症(最终死亡)1例。患者中男67例,女68例,年龄:1~84岁,其年龄分布见表1。

2.2 ADR涉及的药物

表1 发生ADR患者年龄分布

表2 引发ADR药品种类分布

ADR涉及药物13类68种,138例次。其中单用132例,2种联用3例。见表2。

ADR涉及的相关药物及病例数如下:

①抗菌药物:头孢他啶注射剂9例,头孢唑肟注射剂6例,头孢西丁注射剂2例,头孢米诺注射剂2例,头孢硫脒注射剂1例,氨曲南注射剂2例;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剂3例;美洛西林注射剂2例,呋苄西林注射剂1例,美洛西林/舒巴坦注射剂3例,哌拉西林/舒巴坦注射剂1例;左氧氟沙星注射剂3例,培氟沙星注射剂3例;阿奇霉素注射剂3例,克拉霉素缓释片2例;去甲万古霉素注射剂11例。

②中药制剂:醒脑静注射剂5例,银杏达莫注射剂4例,痰热清注射剂及血脂康胶囊各3例,生脉注射剂、云南白药胶囊、天麻素注射剂、白芍总苷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盘龙七片及复方芦荟胶囊各1例。

③营养药: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注射剂及水溶性维生素注射剂各4例,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3例,复方氨基酸注射剂2例,水解蛋白注射剂、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脂钠注射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及甘露醇聚糖肽注射剂各1例。

④抗肿瘤药物:顺铂注射剂7例(9例次),吉非替尼注射剂3例,5-氟尿嘧啶注射剂(2例次)、紫杉醇注射剂、依托泊苷注射剂、奥沙利铂注射剂、吉西他滨片、四氢叶酸钙注射剂及替加氟注射剂各1例。

⑤血液系统药物:重组人促红素注射剂及白眉蛇毒血凝酶注射剂各3例,人血白蛋白注射剂2例,右旋糖酐铁片、羟乙基淀粉注射剂、包醛氧淀粉胶囊及甲钴胺片各1例。

⑥消化系统药物:泮托拉唑注射剂6例,硫普罗宁注射剂2例,聚乙二醇4000散剂及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胶囊各1例。

⑦神经系统药物:氯丙嗪片2例,甲氯酚酯注射剂、苯巴比妥注射剂及别嘌醇片各1例。

⑧心脑血管系统药物:长春西汀注射剂2例,坎地沙坦酯片1例。

⑨免疫系统药物: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剂2例,干扰素α-2b注射剂1例。

⑩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注射剂及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剂各1例。

2.3 给药途径

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共6种,具体情况见表3。

2.4 涉及的ADR种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分类方法,将135例ADR病例按临床表现及累及器官或系统分类统计[1],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具体情况分布见表4。

2.5 新的、严重的ADR

新的、严重的ADR共23例,其中新的4例,严重的19例。其分布情况见表5。

3 讨论

表3 引起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表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3.1 135例报告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几乎相等,无性别差异。由表1,未成年组(<18岁)最低,中年组(≥40且<60岁)最高,而老年组(≥60岁)次之。我院4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中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排泄减慢,其所用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也随之改变有关[2]。这提示临床应特别关注中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3.2 由表2,临床上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最多,共44例,占全部ADR的32.59%,与相关报道一致[3]。这可能与临床上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使用频率高有关。在抗菌药物所致的ADR中,以β-内酰胺类最多,达30例,占抗菌药物ADR总数的68.18%。这与临床上β-内酰胺类使用时间长、临床认为比较安全有关,同时由于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严重,新品种不断出现,尤其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7例,占β-内酰胺类药物23.33%,以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最多)的大量开发,使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更加广泛。其次是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分别为6例及5例,各占抗菌药物ADR的13.64%及11.36%。这可能与近年来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无需皮试,使用方便,同时其新药研究、临床使用方面有所突破(如克拉霉素缓释片的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等),从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有关。因此,临床上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指征明确,减少预防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量降低ADR的发生率。

表5 新的、严重的ADR分布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大量上市,由于制剂原因,质量可控性不高,导致临床上ADR发生率较高[4],我院临床上中药制剂ADR共22例,占全部ADR的16.30%,其中中药注射剂所致ADR 13例,占全部中药制剂ADR的59.09%。因此,临床上中药应尽量避免使用注射给药,而使用传统的口服方式给药,若必须使用,也应按照2009年颁布实施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来进行。

其次是营养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营养药种类繁多,导致临床上营养药广泛、大量地使用,尤其是其注射剂的使用,如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复方维生素制剂。这些注射剂的使用,导致临床上的ADR大量增加,如“输液反应”。其ADR不是药物本身引起,大多是由其制剂质量原因引起的,表现为变态反应,甚至引起休克,又不可预测,故临床上应引起高度注意。

3.3 由表3,引起ADR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共104例,占总数的77.04%。其中静脉给药又以静脉滴注为最多,共96例,占静脉给药总数的92.31%。因此,临床上给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静脉给药,尤其是静脉滴注,能口服就尽量不要静脉给药。

同时,因静脉滴注给药是直接将药物输入血液,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引发变态反应,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导致ADR[5],故临床上必须使用静脉给药时,应尽量避免如放置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不当操作引发ADR。同时,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尽量减少静脉给药。

3.4 由表4,ADR中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共50例,占总数的37.04%。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55.0 U/L)、恶心、呕吐。一般属A类ADR,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性,停药大多能够好转或痊愈。

但也有少数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还比较严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1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白眉蛇毒血凝酶注射剂1 U,静脉推注,bid,使用16天,谷丙转氨酶升高由使用前51.0 U/L变成161.0 U/L,停药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好转。临床上应注意此类药物的ADR,若必须使用,应衡量其临床治疗意义与可能发生的ADR后果。

其次是皮肤及皮肤附件反应,共39例,占总数的28.89%。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一般较轻,停药或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等)均可治愈。但有时也很严重,如1例高血脂患者口服血脂康胶囊,0.6 g,bid,使用5天,发生剥脱性皮炎,虽停药,给予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对症治疗,当时无明显缓解。此类反应多属变态反应,为B类ADR,不可预测,与药物剂量无关,但后果有时很严重。因此,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此外,全身性损害也较多,共17例,占总数的12.59%。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畏寒、发热、抽搐,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3例)。此类ADR均属于变态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不可预测,其中临床上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危险,后果有时极为严重。临床上1例患者,女性,23岁,使用呋苄西林1.0 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静滴前呋苄西林皮试阴性。在静滴约2分钟时即出现过敏性休克,心跳、呼吸均停止。当即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积极抢救,心跳恢复,但呼吸仍没有恢复,后仍死于呼吸衰竭。这是一起皮试假阴性现象,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严密观察,不可掉以轻心(要防止皮试假阴性的发生);同时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抢救准备,以防万一。

此次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 23例,其中新的ADR 4例、严重ADR 19例(其中1例包括新的、严重的),占总数的17.04%。其中,最严重的1例为使用呋苄西林引起死亡,其次为血脂康胶囊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普鲁卡因皮试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头孢他啶静滴引起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静滴引起重度皮疹,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3.5 由表5,此次ADR报告中ADR转归不太乐观,好转及有后遗症者(最终死亡)66例,几乎占全部ADR的半数,而治愈者仅69例。主要是肝功能损害及重度皮疹从而影响病人的正常治疗,临床上对此类病人要引起注意,不能掉以轻心,如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使用方法等。

3.6 此次报告的135例ADR中,临床上报49例,药学技术人员上报86例,分别占总数的36.30%和63.70%,大多数为我院药剂人员提供。临床上可能存在着漏报现象。若有漏报,则一方面对我院指导临床ADR、进行合理用药工作不利,另一方面也影响我国有关方面对上市药品的评价。这可能与我们对临床上ADR工作宣传工作不够,临床上对ADR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6],同时也可能与ADR表格内容繁琐有关。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因为ADR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以避免后人走弯路。

3.7 由于我国ADR报告工作开展起步晚,一些工作还存在着缺陷,如ADR救济目前尚是个空白。临床上一旦出现ADR,尤其是严重的ADR如致残、死亡等,人民法院一般尽可能按照公平分担原则、或无过错原则判决,即患者、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均无过错方共同承担ADR后果。但是,如果临床上有过错,医疗单位将可能承担大部分或全部责任。因此,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合理用药,严防医疗差错[7]。

[1]尤海生,董玉林,董卫华,等.6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4):2138-2141.

[2]徐洪华.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164-166.

[3]祝秀珍,曾倩,蒋玉兰,等.我市7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167-169.

[4]孙云川.我院2004-2007年16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3):225-227.

[5]张清文,邢蓉,董永华.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8):984-985.

[6]黄艳芳.2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19(22):1972-1975.

[7]邹涛.药品伤害事件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责任研究[J].中国药房,2009,20(28):2161-2163.

猜你喜欢

西林注射剂抗菌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