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2010-05-22李正辉许涤龙

统计与决策 2010年3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显著性金融

李正辉,王 佳,许涤龙

(湖南大学 统计学院,长沙 410079)

0 引言

2005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首次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而在建设过程中,金融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金融发展的效应本身也具有门槛效应[1],进而在“两型社会”发展中不能单纯追求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应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问题[2],并且这种效率与质量同现有技术水平、居民消费的时间偏好、人口增长率等因素都具有密切关系[3]。而在有些研究中指出,金融在通过科技创新进而促进“两型社会”建设[4],或者是通过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实现目标[5]。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金融如何促进 “两型社会”建设。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从理论上论述金融对两型社会的作用,并没有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他们研究时关注金融的作用机制,但对这种作用机制在不同空间上的差异并没有进行分析,而事实上金融的作用与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基于此,本文就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差异性进行研究。

1 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型构建

1.1 模型构建的经济理论依据

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两型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首先,通过金融体系的发展会增加可获取的外部资金数量并降低产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融资渠道。随着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服务的多样化,必将更有力地的促进“两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资金融通。

其次,金融可以实现资金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两型产业的升级。金融体系通过储蓄从社会各个角落中将游资和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形成巨额的信贷资金,再以贷款等方式在各部门、各地区、各产业之间重新分配资金,将资金投入到最优价值的项目中,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的资源配置给高效率的两型产业,实现资源节约。

最后,金融有利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发展结构的变动。在信贷导向中,金融可以控制贷款的方向,使资金流向低耗能、低污染行业,优先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两型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并加快传统的行业和企业的改造,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企业。调整产业发展的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

1.2 模型构建中相关变量的测算

1.2.1 被解释变量

在研究中,“两型社会”为建设目标,故也是解释变量,在研究中,主要采用编制指数形式对其进行测算。而指数的编制依赖于指标体系的构建,我们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将评价“两型社会”建设绩效的指标分为经济、环境、社会、制度四个方面,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与指标的合理性原则选取18个三级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两型社会”综合指数(Y)是由18个三级指标综合测算而成。考虑到这18个三级指标之间存在量纲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拟采用正态标准化。计算样本均值μ和样本标准差σ,采用累计概率分布法换算成 0-1 之间的标准化数值[10]。 xi~N(μi,σi),用公式(1)求其所对应的累计概率分布值:

对原始数据中的指标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后,将不存在指标量纲差异的标准化数据简单算术平均,用公式(2)求得“两型社会”综合指数:

1.2.2 解释变量

根据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理论的三个方面,选取三个解释变量进行测算,分别是金融相关率(X1),金融深度(X2)以及金融广度(X3)。

金融相关率由银行存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计算。在衡量一国的金融发展、经济货币化程度时,主要使用货币存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标尺,一般将其简化为M2与GDP之比。但黄昌利、任若恩用1978~2002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M2/GDP存在一个畸形上升的过程,自1990年来该指标就比许多金融发达的国家高[11]。因此,本文用银行存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衡量中国的金融相关率,它反映金融发展为“两型社会”进行融资的能力。

表2 全国总体模型参数估计

金融深度由储蓄与贷款之比计算,它反映金融中介发展深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效率,即金融中介的资金配置能力。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表明,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使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则是实现经济集约增长的充分条件。储蓄反映银行这类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状况,贷款规模反映金融企业将资金发放出去的能力,金融的首要功能是动员储蓄,并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运用到建设“两型社会”的项目中,实现资金的重新配置。

金融广度是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贷款所占比重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金融通过控制贷款的分配使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的两型产业,该指标反映金融资产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持。

1.3 理论模型

本文有31个省份2004~2007年的数据,属于截面数据较多而时间维度较少的面板数据,因此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面板数据模型不但可以克服样本数据少的缺陷,还能够控制个体的异质性,有效减少回归变量即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增加自由度来提高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构造比单独使用截面或时间序列更为真实的方程。它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使得参数估计结果更为可信、客观。

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数据特点分为不同种类,本文在搜集相关数据以后通过实验发现数据适应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即混合回归模型。

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相当于将多个时期的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能够起到增加样本容量的作用。其模型的回归形式:

2 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

2.1 基于全国总体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分析

对全国31个省市2004~2007年的数据用EViews3.1进行建模,得到全国总体的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达到0.9235,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达到92.53%。从总体上看,F值为495.7876,说明模型中各因素对“两型社会”指数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即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

各统计量 t所对应的 p分别是 0,0.0311,0.8723,0.7767,故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常数项C和X1对Y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即从全国总体看,金融相关率对“两型社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金融深度和金融广度对“两型社会”没有显著影响。模型中,截距项为0.4426,即当金融对“两型社会”建设不起作用时,仍会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促进“两型社会”的发展。金融相关率的系数为0.0175,即当金融发展每增加1个单位,“两型社会”综合指数就会进步0.0175个单位。我们认为是2005年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要在与外资金融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提高金融相关率,壮大金融发展规模。就全国总体层面的情况分析可知,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要注重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通过金融机构的增加、金融总量的提高、金融服务的多样化扩大金融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促进“两型社会”平稳健康的发展。

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对全样本进行估计时,金融相关率对“两型社会”的影响是显著的,而金融效率和金融广度对“两型社会”综合指数没有显著影响,这与经济理论分析存在一定差别,而我们认为这恰恰是效应的空间差异所决定的。

2.2 “两型社会”建设效果聚类分析

对“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18个指标2004~2007年的数据求平均数,采用类间平均距离连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中国各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三类。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

表3 全国各地区"两型社会"发展情况分类表

“两型社会”发展较先进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两型社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安徽、江西、四川、山西、甘肃、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辽宁、重庆、吉林;“两型社会”发展效果处于落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包括海南、西藏、青海、贵州、宁夏、云南、新疆、黑龙江。结合全国总体情况,对各类别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4:

表4 "两型社会"综合指数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5 各类别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模型参数估计

全国“两型社会”综合指数的平均数为0.506,第一类地区平均数为0.6905,超过全国总体水平,是“两型社会”发展较先进地区,而第二类地区和第三类地区都没有达到全国总体水平。第三类地区的平均水平比第一类地区的平均水平低0.2803,全国“两型社会”综合指数的标准差为0.826,可见各类别间“两型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全国各类地区间“两型社会”建设发展不平衡。对三类地区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发现对于同类别中的地区,它们的“两型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不大。

2.3 基于各类别的金融促进“两型社会”空间差异分析

对三个类别的地区2004~2007年的面板数据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见表5。

对于第一类地区,调整后的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9679,F值为281.33;对于第二类地区,调整后的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9335,F值为262.05;对于第三类地区,调整后的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7842,F值为38.57。说明三个模型中各因素对两型综合指数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三个模型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三个模型的参数估计采用的都是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的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得到消除。

对第一类地区而言,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金融相关率通过显著性检验,在0.15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效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对于“两型社会”发展较先进地区,金融相关率对“两型社会”产生显著性影响,金融深度对“两型社会”产生微弱影响。

对第二类地区而言,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相关率、金融深度和金融广度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但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广度对“两型社会”的效应为负,金融效率对“两型社会”的效应为正。我们认为原因是第二类地区“两型社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其金融规模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金融资金的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但这类地区金融机制发展不完善,在追求资金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将部分资金提供给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将抑制“两型社会”的发展。继续扩大金融规模和金融广度,使资金流向非两型产业,并不能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这类地区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企业,但企业在证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比较困难,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通过储蓄转化的贷款。故金融效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效果比较显著。

对第三类地区而言,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金融广度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金融相关率和金融效率都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当金融广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两型社会”进步0.3848个单位。第三类地区“两型社会”发展处于落后水平,这些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属于资金缺乏型地区。只要有资金运用到固定资产投资中,就能促进“两型社会”的发展。这类地区受到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其发展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财政拨款来推动,因此金融广度对该类地区“两型社会”发展的推动效果非常显著。

3 基于实证结论的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两型社会”发展水平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空间差异,因而要采用针对性的办法提高各地区的“两型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类别地区要根据空间特点发展相应要素。

3.1 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

体制机制创新是“两型社会”发展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促进因素,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但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金融体系的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以后才逐渐开展,还有许多制度有待建设和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制度建设,特别是金融宏观制度。金融宏观制度的科学与否和支持目标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和资金的运用效率。中央银行在制定宏观金融制度时,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适时公布资金流向限制性行业或区域名单,各级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限制性行业名单,控制对限制性行业的贷款。同时,中央银行在制定宏观金融制度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对同一政策所可能形成的不同后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差别化的政策。

3.2 根据空间特点发展相应要素

对于“两型社会”发展较先进地区,金融相关率对“两型社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要注重金融规模的稳健发展,积极开发适合两型产业发展的信贷业务品种,发展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积极运用银团贷款、金融机构联合贷款、委托贷款、总行直贷等多种方式扩大贷款的规模;鼓励规模大、效益好的节约型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对于“两型社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广度对“两型社会”是负效应。因此,要注重金融深度的改善,从社会各个地区将闲散的资金更大限度的吸收为储蓄,再将储蓄转化为实际投资,提高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中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金融广度对“两型社会”是负效应,说明其金融资金利用方向不合理。因此,要控制贷款资源的分配方向,使其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如对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行业和企业,即使目前有可观的效益也不能发放贷款;对于发展潜力较大且通过技术改造能够实现环保达标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节能减排。

对于“两型社会”发展水平处于落后的地区,金融相关率和金融效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不显著,故第一步是要注重金融广度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吸收更多的贷款支持两型产业的发展。在扩大贷款规模的同时,要吸取第二类地区的经验教训,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贷款资金运用到两型产业上来。

[1]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3).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

[3]吴信如.金融发展的福利收益和“门槛效应”[J].财经研究,2006,(2).

[4]刘降斌,李艳梅.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5]杨青,晏坤,陈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6,(11).

[6]赵斌.抓紧金融改革创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武汉金融,2008,(9).

[7]李明贤,匡远配.“两型社会”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8]张强,王忠生.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J].求索,2008,(7).

[9]湖南省政府参事室,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课题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金融对策[J].金融经济,2008,(10).

[10]李庭辉.金融体系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13).

[11]黄昌利,任若恩.中国的M2/GDP水平与趋势的国际比较、影响因素:1978~2002[J].中国软科学,2004,(2).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显著性金融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