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投入产出法消费的就业效应分析

2010-05-22李世佳

统计与决策 2010年3期
关键词:乘数消费结构投入产出

李世佳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74)

受全球经济发展停滞和产能过剩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减缓,使得2009年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在出口需求大幅下降,投资可能带来产能过剩加剧的背景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目前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试图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消费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机理。

1 消费的就业效应模型

(1)直接消耗系数:aij=xij/Xj。其中aij表示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消耗i产品数量。直接消耗系数反映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定义为A={aij}n×n,表明n个行业彼此间的直接消耗关系。

(2)列昂惕夫逆矩阵:(I-A)-1。矩阵中每个元素Cij一般称为列昂惕夫逆系数,它表示每生产一个单位j部门的最终产品,需要i部门生产的总产品量。根据投入产出表可建立投入产出基本数学模型:X=(I-A)-1Y,其中,X表示社会总产出向量,Y表示最终需求向量。通过该模型可看出,列昂惕夫逆矩阵,反映当最终产品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对社会总产品的完全需求量,也反映最终产品每增加一个单位对社会生产的拉动作用和乘数效应,因此列昂惕夫逆矩阵又称为投入产出乘数。

(3)生产诱发系数。生产诱发系数是指某项最终需求(消费、资本形成、出口)的变化引起某行业生产总量的变化。

假设各行业最终消费分别为y1、y2、……yn。

由投入产出的基本数学模型X=(I-A)-1Y可得:

第一部门的消费生产诱发额为:c11y1+c12y2+…+c1ny1n,表示在各行业最终消费分别为y1、y2、……、yn的情况下,所引发的第一部门的总产值。而第一部门的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则等于(c11y1+c12y2+…+c1nyn)/(y1、y2、……、yn),表示增加一个单位最终消费可诱发第一部门总产值增加多少。第2、3……n部门的消费生产诱发系数依此类推。

(4)劳动投入系数。劳动投入系数为lk=Lk/Xk,其中Lk是某行业生产所投入的劳动报酬,Xk是某行业的总产出。劳动投入系数表示单位行业总产出所需投入的劳动力(用价值形态表示),也表示单位行业总产出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应指出的是,由于2003年以前的统计年鉴中没有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统计值,因此劳动投入系数没有使用就业人数而使用价值形态的劳动报酬。

(5)消费的就业系数。某部门的消费就业系数等于其消费生产诱发系数乘以劳动投入系数。即e1=l1(c11y1+c12y2+…+c1ny1n)/(y1+y2+…+yn),表示增加一个单位最终消费可诱发第一部门增加投入多少劳动力(价值形态)。总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表示增加单位最终消费可诱发的各部门增加劳动力投入的总和。

从消费就业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消费与就业的关系(见图 1)。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一种绝对需求,劳动力需求的直接基础就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劳动力的需求水平应随着市场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因此,消费的就业效应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劳动投入系数)、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结构(各部门最终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和产业关联关系(列昂惕夫逆矩阵)。列昂惕夫逆矩阵反映部门之间投入产出的技术关联关系,反映最终产品的乘数效应。为反映各行业列昂惕夫逆系数的大小和变化,通常计算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2 数据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获得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的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17部门)。按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可计算出相应年度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见表 1)。

表1 消费的就业效应系数①为比较劳动投入系数、消费结构、列昂惕夫逆矩阵对就业的影响,第一种情况按1997年不变劳动力投入系数重新计算各年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以反映劳动投入系数对就业效应的影响;第二种情况按1997年劳动投入系数和1997年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各年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以反映消费结构对就业效应的影响;第三种情况按1997年不变劳动力投入系数和1997年的消费结构计算各年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以反映列昂惕夫逆矩阵对就业效应的影响。

从表1的第二行数据可看出,单位消费拉动的就业效应在逐年下降。由于消费就业效应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对就业效应的影响。

2.1 劳动投入系数对消费就业效应系数的影响

表2 各年的劳动投入系数

由表2可看出劳动投入系数总的变化是趋于递减②农业的劳动投入系数在2005年有较大增幅,但并不表示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增加,实际上农业就业人数是下降的:2002年36870万人,2005年33970万人。2005年劳动投入系数的增加原因在于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农民收入得到提高,使农业总产出中劳动报酬所占份额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进步带来两方面的就业效应。一方面科学进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科学进步对就业的一种 “冲击效应”;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使得新产业、新岗位不断出现,表现为科学进步对就业的一种 “补偿效应”。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更多的表现为“冲击效应”。因此各行业的劳动投入系数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从表2数据还可看出,劳动投入系数较大的行业包括农业、其他服务业、商业饮食业、邮电运输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和建筑业。

为反映劳动投入系数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本文按1997年不变劳动力投入系数重新计算各年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从计算结果(表1第三行数据)可看出,各年消费就业效应系数都产生明显增大的效果,说明劳动投入系数逐年递减是就业效应系数逐年递减的主要原因。

2.2 消费结构对就业效应系数的影响

表3 各年消费结构(%)

表3中列出消费份额(某行业最终消费额除以总消费额)较大的几个行业。从表3中可以看出,农业、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的消费份额有大幅度下降。而其他服务业、邮电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商业饮食业的消费份额增幅明显。机械设备制造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及其他行业的消费份额较小且变化不大。

为反映消费结构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本文按1997年劳动投入系数和1997年列昂惕夫逆矩阵重新计算各年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从表1中第四行数据可看出,消费就业效应系数仍然表现为递减,只是递减的幅度不大。这说明各年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是造成就业效应系数递减的原因之一,但目前影响不大。

由于消费就业效应系数等于劳动投入系数乘以生产诱发系数,因此进一步观察各行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按1997年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从表4中数据可看出,随着农业消费份额的逐年大幅下降,其生产诱发系数也相应大幅下降,而其他服务业的消费份额逐年大幅增加,其生产诱发系数也大幅增加。

各部门生产诱发系数的总和表明单位消费诱发的社会总产出,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从各年生产诱发合计数比较来看,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生产诱发系数总数(单位消费诱发的社会总产出额)影响不大。但由于农业的劳动投入系数远大于其他行业,使得农业消费份额下降对就业效应的影响加大,最终造成就业效应系数出现略微下降的效果。

表4 各年生产诱发系数(按1997年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

消费结构对就业效应的影响也可通过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的就业效应系数比较获得。通过计算,2005年农村居民消费就业效应为0.4688,城镇居民消费就业效应为0.4145。从数据可看出农村居民消费就业效应大于城镇居民消费就业效应,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在于:农村居民对农业的消费(26%)要远高于城镇居民(11%),在食品制造业(17%)方面高于城镇居民(13%),而城镇居民在其他服务业(16%)、商业饮食业(12%)方面的消费高于农村居民(11%、8%)。

表5 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

表6 各行业的感应度系数

2.3 列昂惕夫逆矩阵对消费就业效应系数的影响

为反映列昂惕夫逆矩阵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按1997年不变劳动力投入系数和1997年的消费结构计算各年的消费就业效应系数。从表1中第五行数据可看出,1997年就业效应系数为0.578,2000年就业效应系数为0.581,2002年就业效应系数为0.558,2005年就业效应系数最大,为0.603。进一步观察各年的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 (按1997年消费结构),即各年单位消费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1997年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为2.44,即单位消费带来2.44倍社会总产出;2000年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为2.52,2002年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为2.36,2005年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为2.6。从数据看出,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的变化(即消费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变化)与就业效应系数发生同向变化。

列昂惕夫逆矩阵影响消费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的过程,可通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现出来。

从表5数据看,中间投入品部门(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消费品部门(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较大。

从表6中数据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采掘业、农业、商业饮食业的感应度系数较大,表示这些行业受其他产业影响较大,对社会最终使用(消费)的需求感应程度较大。

2005年与2002年感应度系数的区别在于:2005年农业、消费品部门(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服务业(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的感应度减少,中间投入品部门(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的感应度增加。由于中间投入品部门感应度的增加意味着这些部门受社会最终使用(消费)影响产生的需求感应程度加大,或者说社会生产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加大,而这些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大(影响力系数大),易带动其他部门的生产,从而增加生产诱发系数,增加消费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使得2005年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2.6)大于2005年(2.36)。

同理,2002年与2000年感应度系数对比:2000年农业、消费品部门(食品制造业、纺织、其他制造业)、服务业(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减少,中间投入品部门(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感应度增加,使得2000年的生产诱发系数合计数(2.52)高于 2002 年(2.36)。

为什么中间投入品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增加会导致消费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加大(生产诱发系数合计值增大)?

投入产出乘数效应的产生过程可理解为:社会生产对某一部门产品产生直接和间接需求(感应度),该部门在其产品生产过程中又对其他部门产品产生需求(影响力),其他部门的生产又将带动一些部门的生产,这样社会生产不断波及开来,从而产生乘数效应。

目前中间投入品部门(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中间投入品部门对社会生产的需求感应度大,即社会生产对中间投入品部门的总需求较大,同时中间投入品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影响较大,即中间投入品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产业关联度较大。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中间投入品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增大时(感应度的基数大),产生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将增大。而观察其他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可发现其他服务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小且影响力系数也小,即社会生产对其他服务业的总需求小,且其他服务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也小。因此其他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增大时(感应度的基数小),产生的投入产出乘数效应变化不大。

3 几点建议

通过各年消费就业效应系数的计算和比较,本文分析了劳动投入系数、消费结构、产品生产过程和产业关联(列昂惕夫逆矩阵)对消费就业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应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加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强科技进步对就业的“补偿效应”,减缓劳动投入系数的递减趋势。

由于农业、其他服务业、商业饮食业、邮电运输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劳动投入系数较大,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比如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有助于就业效应的提高。

(2)由于消费结构不同,使得农村居民消费的就业效应大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就业效应,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将有助于就业效应的提高。

(3)促进通讯、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加强对农业、工业的支撑服务,将提高服务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需求感应程度和产业关联度,提高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使其投入产出乘数效应加大,从而促进就业效应的提高。

[1]孙凤,谢维和.行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4).

[2]刘起运.正确认识和使用投入产出乘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6).

[3]赵领嫡,付秀梅.劳动经济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1997~2008.

[5]蒋选.我国中长期失业问题研究-以产业结构变动为主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段志刚,李善同,王其文.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投入系数变化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8).

[7]黄涛,陈良焜,王丽艳.中国行业吸纳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科学,2002,(1).

[8]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1997~2002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7,(1).

[9]景平.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就业贡献模型及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5).

猜你喜欢

乘数消费结构投入产出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看错了数字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理性认知西藏投资乘数小于1问题:以1996—2014年为例
寻找突破角巧解算式谜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