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2010-05-15包枫娇

文化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团成员

包枫娇

(大连大学团委,辽宁 大连 116622)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目前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夯实工作基础,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推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协调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服务。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视大学生社团的现状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情况,我们立足大连,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三所高校进行了社团建设现状调查,将三所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类型进行统计,各类社团所占比例结果见图表。

图表:三所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类型以及所占的比例

从表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到,各校社团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活动创新、气氛活跃,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文体娱乐型社团比例较大,达到了44.6%,理论信仰型社团占14.63%,学术科研型社团占15.33%,亲缘型社团占8.71%,志愿实践型社团占16.38%,依据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发现大学生社团发展出现不协调、规模不均衡状况。

理论信仰型社团占14.63%,这类社团是以成员的理想、信念、志向相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团。这类社团所占比例不高,但社团内的成员有着共同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世界观,思想、道德素质也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社团的机构相对完善,管理规范,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以侧重国际国内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问题为探讨内容。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党章学习小组等。

学术科研型社团占15.33%。这类社团是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是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较为紧密的带有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的社团。它又分为两种类型:(1)专业型社团。这类社团是为了紧紧围绕专业课,开展学术探讨、学术交流和学术咨询而结成的学术型社团。其方式主要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讲座、报告会、社会调查等,参加人员主要是本专业的学生,如生物学会、历史学会、哲学研究会、经济学会等等。(2)研究型社团。这类社团是为了促进不同专业学术交流,开拓学生视野而结成的跨学科的学术型社团。其方式主要是通过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创办刊物等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其活动层次较高。参加成员有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智力开发协会、大学生科技协会、现代化管理爱好者协会、民俗学社等等。目前,这类社团受到越来越多广大学生的喜爱,发展势头很好。

文体娱乐型社团占44.6%。由于大学生兴趣广泛、爱好各异,因而文体娱乐型群体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类社团是以成员的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其成员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建立的非专业化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学生社团。文娱型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成员较为活跃,他们通常是以文体、娱乐活动为联系媒介。主要有:体育型,如体育协会、足球协会、武术协会、健美协会等;文艺型,如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协会、主持人协会等;娱乐型,如摄影协会、吉他协会、球迷协会、影迷协会等。

亲缘型社团占8.71%。这类社团成员是以感情和友谊为基础的,他们大多有相同经历或境遇类似,相近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情趣,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支持、感情融洽、情绪共鸣,遇到困难时大多成员在组织内寻找帮助并加以解决,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依恋之心,如老乡会、交友会等,这类社团有着很强的群众基础,尤其在大学新生入校时,但此类社团持久性不强。

志愿实践型社团占16.38%。这类社团主要是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勤工助学或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内容而结成的社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中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以及国家对志愿服务精神的提倡,加之就业压力增大和创业热潮的出现,此类社团发展很快。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专业技术服务型。这类社团多数在课余和闲暇时间利用智力优势和专业技术为社会提供服务。如家教服务中心、外语培训中心、法律咨询社等。另一种是以体力输出为主的劳动服务型社团。这类社团主要是组织大学生利用课余或节假日开展各种形式的勤工助学行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活动层次不高、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发展规模不平衡等问题。因此,面对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及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并遵循社团发展的规律,以特色求发展,以规范求长久,通过加强大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使社团长远健康地发展,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

(一)树立社团文化理念

推动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理念先行,坚持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在当前社团建设中要注重社团的文化建设,树立社团的文化理念,用先进的文化引领社团的发展方向。社团文化是一个组织特有的财富,它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并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系统。一种优良的组织文化对于改善沟通、促进共识、鼓励合作、增强组织承诺与责任、提供非正式控制、提高决策与运作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团由于具有人员流动性大、自发而非自觉等特点,它更需要通过社团文化来维持社团的相对稳定,通过社团文化的传承来规范和统一社团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并激励成员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首先,社团的文化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题,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学校要引导、帮助各社团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在活动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活动鼓舞人,及时掌握社团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理想,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团活动不应单纯地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应注重内在的、本质的精髓即社团文化建设,坚持高品位,凡是与主流文化、先进思想相背离的现象都要及时纠正。

其次,社团的文化建设要遵循“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方针。学生社团是满足广大学生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它不可能是单一或者是统一的模式。大学生社团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所以,学生社团建设必须要与高等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相适应。在学生社团建设中,要建立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引导机制,一方面是发挥各个社团的特点和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充分满足广大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在学生社团建设多样化的体制下培养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多元化对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需要。

再次,社团的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制定明确的宗旨、战略目标,设计独具特色的形象和口号,提炼反映本社团特点和价值的核心理念,建立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的制度规范等;通过社团的文字章程、徽标会旗会刊、活动方式与形式、成员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等反映出社团和谐且独有的组织文化。只有先进的社团文化得到发扬,才能使广大成员处于一种“自由”创造、“自由”发展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内部的潜能,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一旦成熟的组织文化形成,社团就不会因为负责人的变更、成员的进出而松散。传承传统、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社团文化将成为无形的手,把大学生社团发展推向前进。

(二)加强社团的科学管理

大学生社团建设以科学管理为前提。学校领导应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关心和扶持社团的发展,不能把社团的产生仅仅当成是大学生的一种即兴的组合而听之任之,将其视为可有可无而任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应研究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规律,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性作用,牢固占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阵营。

首先,要形成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完善一套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的机制,解决社团的内部管理混乱的状况。有必要成立校一级的学生社团联合会,接受团委的指导,负责全校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协调、筹划、落实、考核、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整合社团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在这方面清华大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校1994年就设立了“学生社团协会专项基金”,并成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协会俱乐部”。俱乐部是学校与各协会之间的重要纽带,一方面,它代表学校对各个社团协会的工作和活动进行监督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作为各个社团协会的统一服务机构,为其发展提供政策及资源方面的必要保证,并为其存在和发展争取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1]

其次,要慎重成立新社团,努力打造品牌社团,避免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要考虑该社团的成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育人工作,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学生的成才需要,是否在学生中有生存的土壤,而不能仅仅照顾少数同学的热情就盲目成立新社团。同时要重点扶持有校园特色、有文化底蕴、有深厚传统的学生社团,以它们为龙头促进学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而对一些管理混乱、活动开展不正常、已经失去了生存价值的学生社团要痛下决心,坚决停办、注销,实现学生社团的新陈代谢。

(三)完善社团的队伍建设

大学生社团建设要以教师指导为保障,以社团骨干培育为核心。抓好这两支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促进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要重视对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聘请专业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从活动内容到形式给予全方位的把关。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形象的树立,更是凭借教师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来提升社团的层次,尤其对科技、学术类社团,可以提升社团活动水平,提高活动的知识含量和专业水准,进而有助于吸引大批渴望知识、期望锻炼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

其次,要重视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的建设。社团骨干是该组织的灵魂,是学生社团得以继承传统、发展壮大的关键。社团活动是否活跃、发展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核心人物)的能力,如果一个社团的组织者能力强,则整个社团就会活跃起来,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反之社团的发展将会走向衰败。因此,社团骨干对社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只有选准配强干部,抓好骨干建设,才能保证社团的有效运转。

(四)提高社团的活动层次

大学生社团建设要以提高活动层次为着力点。社团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团成员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决定着社团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要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就要指导社团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提高社团声誉、增强社团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筹划、设计、包装,在活动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上下功夫,保证活动效果,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其次,要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可以运用项目化管理。模仿科研科目的一般管理方式,把社团活动视为项目,通过对社团活动进行立项申报、立项批准、项目开展、项目验收等程序,建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为目标的工作运行体系。在此机制下,对项目的策划人和负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策划出新颖而有意义的活动。校团委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评选出重点活动进行重点支持,促进社团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再次,要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就要引导社团争创品牌。品牌经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毋庸赘言,而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意识,正是结合学校的发展、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的体现,要把品牌意识在社团管理中真正树立起来,关键还在于社团活动质量的提高与特色的挖掘。大学生社团在会员数量、工作质量、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重点扶植那些学生参与面广且在同学中有较大影响的“品牌”社团,这既有利于促进这些社团的发展,又可以激发其他社团向“品牌”方向努力,形成竞争机制,提升社团活动层次,使学生社团组织形成百花齐放、百团争妍的良好局面。

(五)构建社团的创新机制

大学生社团建设以创新组织模式为发展动力。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社团不能再是单纯的“活动组织”,它更要成为一个新型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型的构建,促进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架起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之间的桥梁,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提前对接。

学生社团自身的特点有利于其向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发展。美国学者瓦特斯与马席克提出了7个C表示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即:持续不断的学习(Continuous)、亲密合作的关系(Collaborative)、彼此联系的网络(Collective)、创新发展的精神(Creative)、系统存取的方法(Captured and Codified)、建立能力的目的(Capacitybuilding)。这7个C,成为学习型组织是否建成的检查体系。高校社团工作群体是青年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强、知识结构新、创新能力强的特点。社团的能力建设是以人为中心,有高素质的成员才会有一流的社团。但是青年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去积淀和提高。此外,对于社团的每个成员来说,学习也是他们加入社团的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动机。

在学习型社团中,成员通过个体自我超越、心智模式改善、建立社团发展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共同创造实现理想的良好环境和社团氛围,并能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每个成员敢于摒弃个人的得失,能为社团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习。因此,每一个学生社团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在招聘、选拔、任用、培训、激励、考核、提升等环节中体现本社团对人力资源的基本管理思想,强化成员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设法营造一种热爱学习、快乐学习的氛围。把社团建设成为一种灵活、应变力强,能不断自我学习、革新,能持续开拓未来的组织。

将学生社团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就需要学校按照学习型组织特点制订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促进各类学习型社团朝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校园的建设。尤其是注重学生社团的持久性,以避免学习的三大障碍之一——学习半途而废。更需要指出的是,将学生社团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无论是从学校的管理角度还是学生社团自身发展角度,其强调的更应该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组织模式的创新。我们很难将学生社团建设成为一个“标准”的学习型组织,但从学校来讲,要将学生社团视为学生接受实践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视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社团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社团自身来讲,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使每个成员在社团组织中受益,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1]田桂荣.学生社团: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5-06-10.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