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思考

2010-05-15鲁婉玉王洪斌

文化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职教学院制度

鲁婉玉 王洪斌

一、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文化背景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于独立战争之后逐渐兴起。美国现存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经历了历史沿革,呈现出多种特性,这些制度彰显了美国文化。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

美国的职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殖民时期的师徒关系。1647年通过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老迷惑者撒旦条例》中定义的师徒关系,是美国职业教育的雏形。随着美国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有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美国独立战争后,进入了“创立农工学院,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阶段,在职业教育方面重点开展“技术学院”和“农工学院”。1802年,联邦西点陆军军官学校建立。此后,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也逐渐进入了“文、理、工相结合的综合发展”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由注重“实用”教育,向重视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过渡。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高等教育虽“后来”,但很快便“居上”,切实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之后,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并且更加注重提高职业教育中的技能和素质培训。

(二)现行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1.社区学院。也称初级学院或高级学院。这是将四年制的大学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初级学院的课程相当于中等教育的课程;后两年在高级学院的学习,则相当于专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目前,社区学院采用学分制,根据专业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学分要求。至于各类课程的比例也主要因课程性质而有所不同。总体上,学生大概至少要用一半的时间来学习专业课和进行实习;至少15%的时间来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20%的时间来加强自己的语言文字与沟通能力;而余下的时间可以供学生选修其他课程。由此可见,社区学院实际上是以社区为依托的职业教育机构,它形成了职业教育能够密切联系实际的良好现状。

2.职业技术专科学校和半专业学校。美国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校和半专业学校以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的。其基本形式有两种,即一般大学和学院附设的两年制职业教育课程以及独立的职业技术学院。它们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工商业和卫生部门的半专业性工作人员。

3.四年制专业学院。与半专业和职业技术专科学校不同,专业学院设有四年制的大学本科课程,毕业后的学生可获得学士学位。其涉及专业相对广泛,如理工、农业、工业、医学、牙科、农药等技能型教育内容。

4.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学院。这类教育主要面向成年失业与在职人员,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从而获得提升和转业的机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课程和时间灵活,昼夜开课。社区学院开设的专业数量有的十多种,多则100多种,充分适应美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以及社会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发达的教育结构体系,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在培养目标上都形成了各自成功的棱角,折射出不同的光芒。职业定向鲜明、应用性强、灵活的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为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了不同的就业机会,有效地、合理地开发了人力资源,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高质量的中等实用型专业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文化特色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现已形成了一整套办学形式多样、专业设置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层次结构完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文化特色是其教育发展的灵魂,将“学来的教育”真正“美国化”了。了解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平等、实用、个人和自由主义文化内涵,对于系统认知美国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学习美国职教先进经验提供了参考。

(一)职教制度结构渗入平等主义精神

且不说《独立宣言》中,对于个人权利充分尊重的、崇尚平等的“天赋人权”论与1993年4月克林顿总统宣布的《2000目标:教育美国法》中的八大目标,单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中,就不难发现美国平等主义的文化精神。在美国,接受高等职业培训与其他接受综合大学教育的学生没有性质上的差异,美国社会并不会因为是接受了职业教育而有所歧视。美国学生在接受高中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参加高考,而且高考每年最多可进行7次之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考试时间和向往的学校。而职业学院的招生并不受其他综合大学的影响,这就解决了学生因“分数低”而只能报职业学校的问题。职业学校和综合高校是平等的教育机构,虽然设立的课程与办学性质不同,但职业学校一样可以招收到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社会歧视也就微乎其微。不得不说,美国的平等主义文化使其职业教育获益良多,也鼓励了很多国外留学生留美学习。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出现了留美新趋势,即通过高考,到美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就读,学习实践技能。既然这样,留学生们为何不留在国内,直接报考国内的职业技术学院呢?其差异并不在技能课程的内容上,而在文化上。待到某某职业院校可以与一些第一批录取的本科院校成为平行志愿时,或许才是文化鸿沟的弥合之时。

(二)职教制度体系体现实用主义文化

可以说,实用主义文化是美国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的一大法宝。将起初的教育发展定位在职业培训的基础上,是切合当时社会需求的,也是符合美国未来发展要求的。提及美国职业教育,多数目光都会集中在社区学院上,这似乎成为了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代名词。如上所述,美国的社区学院学制只有两年,但是却非常的实用,学校可以根据当下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而变更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实践课程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中的实习制度,美国的职教制度更多是效仿德国的,强调“学徒制”的学习。其根本区别在于,我国学生实习一般都被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也就是毕业之前,这样学生即使在实习中遇到问题,也没有深入学习的机会了。但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却是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之后,就将学生送到基地跟随“师父”进行实践操作,总结工作经验之后再回到课堂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

(三)职教制度内涵彰显个人主义价值观念

有人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其褒贬之意暂且不论。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是很“人性化”的。主要表现在:在经过两年专业学习之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继续学习或者就业。教育充分尊重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即使是觉得没有学习兴趣,转换学习方向甚至退学,也不会受到强烈谴责。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崇尚每个人的独立特性,即使是亲人,也不会过多干涉。

在中国,个人主义被等同于利己主义,指的是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但唯物辩证法也坚持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明确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特点。因此,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还是要看到个人主义的正面意义的。在这一层面上,类似于中国教育中提及的“个性化”,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且注重因材施教,重视挖掘个人潜质,培养创造能力。

(四)职教制度模式带有自由主义色彩

这里所说的“自由主义”,指的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经费来源多样,不拘泥于某一类形式。诚然,这与其分权制的政治特点是分不开的,但文化层面的因素也不容忽略。论及“自由的国度”,最先使人联想到的就是美国。这本身已经证明了其自由主义的文化风格,而且这种文化也深深影响了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文化特征之外,美国的职业院校也允许学生跨专业甚至跨学校选课,而且修得的学分互相承认。这不仅仅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更使得职业教育能够扩大其专业培训的职能。另外,成人教育和培训机构也给予了成年人更多的学习选择。

三、美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起步晚”的情况下赶超其他国家,正是因为走了一条“职业教育当先”之路。主张实用主义,重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我国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实用性方面还要加大调整力度。职业教育改革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的更新上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革新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如果职教学生毕业后还要经历一个将课本知识转换成面前的螺丝、机床的过程,那么职业教育就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样的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并未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和意义。因此,我国要解决市场“技工荒”的问题,必然要从职业教育的整体模式入手,加强办“实用职业教育”的决心和力度。

诚然,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中处处体现着自由和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精神。在我国,教育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管理的,国家对职业教育情况进行宏观调控,这切实保障了我国职业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还需适当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灵活性,使其在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这既避免了“批量生产”式的搞教育,又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此外,任何改革都不是单纯的改变。在美国,不以分数论院校类别,职业教育遵循学生的意愿。但在我国,无论是加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还是扩大职业培训的灵活度,都将遇到思想认识的障碍。不能单纯地要求人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职业院校和综合高校,因为其根源在于我国每年一次的高考体制以及对各类院校的评估标准,这也是依据我国人才类型的培养结构而制定的。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平等对待,并非朝夕之举,也非某人之力。对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和整个职业教育系统的再思考、再认识的过程,将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乃至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四、结语

文化是抽象的,制度却是具体的。制度又不仅仅是制度本身,更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上述文化特色,主要受其特有的政治和经济形式影响。将职业教育制度融入到美国的社会文化中,便能更好地理解其必然性。文化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是密切联系和结合的。因此,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上,借鉴发达国家的职教经验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特征,完善、建立适合我国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猜你喜欢

职教学院制度
初等教育学院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