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城镇农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的新探索

2010-05-05黄克忠

上海蔬菜 2010年4期
关键词:城镇农产品农业

黄克忠

(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农业技术中心 201300)

袁娟

(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泥城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部,长江、钱塘江的东海汇合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泥城镇年平均气温15℃,平均无霜期228d,年平均降雨量137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30h。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团芦港、五尺沟、小泐港、泐马河等是境内的重要水道,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温、光、气、热、水资源。现将泥城镇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介绍如下。

1 泥城镇农业发展现状

1.1 名优特农产品多

泥城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闻名于世的优质农副产品,素有“棉花乡”、“养猪乡”及“中国青扁豆之乡”的称号,主要农作物有稻、油菜、小麦等粮食类作物和西(甜)瓜、青扁豆、蔬菜等经济类作物。这些名优特产品为泥城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狭窄

2004年临港新城整体规划实施以来泥城镇农耕用地逐年减少,我镇从2004年的3015.5hm2减少到 2007 年的 1933.3hm2,净减少 1082.2hm2,2005 年农耕用地与2004年相比,减少了215.5hm2;2006年比2005年减少267hm2;尤以2007年农耕用地面积减少最大,比上年减少了599.7hm2,是上年度农耕用地减少面积的1倍多。

近年来,不仅农耕用地面积减少,农业总产值及其所占经济总量比重亦呈逐年下降趋势。由图1可知,猪禽蛋奶和农业服务产业在2006年产值下降显著,到2007年产值趋于平稳状态;粮蔬瓜果产业2005年的产值比2004年略有回升,但此后由于农耕用地面积的逐年减少而降低;渔业产值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传统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狭窄。随着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和泥城镇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这一局面难以改变。要扭转这一局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增长,取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质的提升。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结合农业产品布局、自然资源利用效果、科技含量、产品市场价值、生态环境改善等因素来考察。农业结构合理,不仅能够满足市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保持生态平衡,还可提升农业效益。从近几年的农业发展来看,我镇农业结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农业产值分布不合理

在我镇农业产值分布中,传统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产品价值不高。由图2可知,按农业总产值的构成计算,粮食、蔬果、养殖等大宗农产品产值份额约占我镇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虽然农产品的总产量很高,但产品质量低,导致单位产品价值不高,农业效益低,农业结构调整难。目前,我镇缺乏市场价值高的农业产品来支撑农业总产值,这与我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图2 2004年泥城镇农业产值分布图

2.2 农业产品结构单一

我镇现有农业产品主要以初级生产为主,精加工农产品种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销售范围基本保持在南汇东南区域,只有少数品牌产品(如青扁豆、西甜瓜)行销遍及上海市及周边省份。泥城镇农产品现已不能满足临港新城全新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高品质农产品(礼品类、观赏类、保健类农产品)的需求。

2.3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泥城镇地处临港新城开发前沿地带,土地级差成本较高,农民对泥城镇开发政策了解少,因此对农业的未来抱有消极态度。他们宁愿维持现有传统农业状态,也不愿增加农业投入,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生长周期较长、市场价值高、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农产种养较少。我镇现有农业生产布局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有较大矛盾。

2.4 农业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品种更新和科技的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由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移。目前我镇从事农业劳作人员基本是40岁以上、知识和其他专业技能欠缺的农村劳动力,现代化的专业农民不占据农业生产主流,导致我镇目前农业呈分散、小全的传统农业格局,农业生产结构重复性高、专业化水平低,这不仅影响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业组织体系的建设,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5 农业投入不尽合理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成本逐渐递增,如果不计政策性农业补贴,我镇农业投入产出比例升高和报酬递减规律已有所显现,农业高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从而造成污染的情况也不容小觑;另外上海农业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我镇大部分农产品单位成本一般比周边地区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后,我镇农业结构调整相对滞缓带来的综合反映。我镇要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及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的产量和单位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在农业专业化合作和结构优化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尽快实现农业结构升级和品质提升,这是推进我镇农业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3 发展对策

泥城镇农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农业问题,务农人员的观念、农业生产惯性、产品趋同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制约农业结构的调整。泥城镇虽然是传统农业大镇,但在土地资源自然秉赋、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诸方面与其他地方差异很大,在我镇农业结构调整中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以长远眼光,审时度势,瞄准市场需求,以学习、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各项要求,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上来,推动泥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产值分布

依据我镇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现有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品种改良,实施“一村一名品”工程,避免产业结构雷同,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特色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调整农业各产业产值分布,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3.2 以加带产,大力发展采后加工业,提升农产品商品品质和品牌度

泥城农业要充分利用南汇现有品牌 (南汇水蜜桃、西甜瓜等)和已有的知名农产品(红刚青扁豆、浦东三黄鸡等),大力发展高产出、高附加值的储藏加工业。要加强果、菜、禽等的后期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储藏保鲜技术。完善农产品综合加工体系,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研发适合加工的农产品品种。同时我们应增加品牌意识,保护已注册商标(红刚青扁豆)和现有品牌,并打造新的自主品牌。发挥品牌带动战略,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3.3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现代农业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关键在于高新技术和优质农产品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我镇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适用的农业高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强与上海水产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联系,积极推动相关院系在泥城兴办农业高新技术实验开发基地,研发培育适宜我镇推广的优良特色品种,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农业、生态绿色农业,培植和推广高品质农产品(礼品类、观赏类、保健类农产品)的种养,围绕种子、生物、温室、绿色四大工程搞开发,立足于满足市民对副食品质量、城市生态、环境绿化等不断提高的需要,重点发展优良种子、种畜、种禽和花卉、城市绿化、绿色食品、名牌食品、优良土特食品、深加工精细食品等。

3.4 发展专业合作社

发展专业农民和农业组织,提升产业化水平,是泥城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我镇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行产业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发展各种农业协会、专业农业合作社、农业中介机构、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形式,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作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引导,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松散的生产环节联结起来,形成产业化、一体化经营,以形成合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5 加强技术培训

大力发挥信息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广;充分利用和扩大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培养能综合发展现代高新农业的农业人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包括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等技术,并给予政策财政支持,让农民学得会、学得起,切实发挥其示范功能。

猜你喜欢

城镇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文化边城镇远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