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优化组合试验研究

2010-04-25杨胜利马玉霞张大明刘立杰

关键词:春性新麦半冬性

杨胜利,马玉霞,张大明,刘立杰

(1.河南省新乡市农业局,河南新乡 453003;2.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新乡 453003)

播期播量不仅是小麦高产的基本要求,而且对提高小麦抗逆性、实现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黄淮麦区频繁发生小麦冻害,除不可抗拒的气候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播期偏早、播量偏大,以及两者不合理的搭配.笔者曾经对当地的两类小麦品种(半冬性、弱春性)进行过单因素的最佳播期与晚播极限研究,但生产实践中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多数情况是注重一个因素的合理,忽略诸因素的配套,如播期合理与播量偏大的组合、播期偏早与播量偏小搭配的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中小麦冻害仍然或轻或重出现,造成不同程度减产.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近年来气候异常变暖、小麦新品种快速育出以及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等客观背景有关,在全国多数麦区均具有共性,已引起国内众多专家关注.根据农业部全国小麦专家组部署,结合本地情况,2008年度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田为壤土,地力均匀,排灌方便;耕层有机质2.0%,全氮(N)0.13%,碱解氮(N)34.1 mg/kg,速效磷(P2O5)60.6mg/kg,速效钾(K2O)156.1mg/kg;前茬玉米产量 500 kg/667m2,秸秆全部机械还田;供试小麦品种为新麦19(半冬性)和郑麦9023(弱春性);人工开沟条播,行距25 cm.

每个品种设5个播期,每个播期设3个播量,小区面积20m2,田间顺序排列,3次重复,共90个小区.播期以当地常规播期为参照,每6 d播1期;播量以两类品种在当地常规播量为参照,减50%设计1个低播量处理,增50%设计1个高播量处理(表1).

表1 处理与代号

1.2 田间管理与气候条件

按当地常规小麦高产栽培管理,667 m2底施尿素15 kg、磷酸一铵20 kg、氯化钾12.5 kg.于10月20日、12月26日、4月5日灌溉;4月5日追尿素12 kg/667m2,5月10日叶面喷肥;种子用多菌灵和辛硫磷拌种,3月4日用三唑酮防治纹枯病、白粉病,4月28日和5月10日防治蚜虫;根据成熟期分别进行收获,每小区收获中间5 m2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播量组合对两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 对基本苗和越冬苗质的影响 两类小麦品种,基本苗均随着播量增加而增加,与播期没有关系.两类品种凡10月19日前播种的处理,年前均能产生大分蘖,形成越冬壮苗.同一品种播期相同时,基本苗随着播量增加而增加,主茎叶龄、单株分蘖、三叶大蘖等指标明显下降.同一品种播量相同时,基本苗随着播期推迟无明显变化,但主茎叶龄、单株分蘖、三叶大蘖、群体、株高等指标全部随着播期推迟严重衰减(表2).由此表明,能否形成冬前壮苗,播期的影响大于播量的影响.

2.1.2 对生育进程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两类小麦品种出苗及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对成熟期的影响明显不同.半冬性新麦19在10月1日~10月13日播种,成熟期基本一致,此后播期每推迟6 d,成熟期相应推迟2 d;郑麦9023在10月7日~10月19日播种,成熟期基本一致,10月25日后播种,成熟期推迟4~5 d.播量对小麦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

2.1.3 对抗逆性的影响 两类小麦品种间和不同播期播量组合间,越冬期抗寒性均有明显差异.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抗寒性提高;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增加抗寒性下降.新麦19处理3、郑麦9023处理17、处理18冻害严重(1月14日出现-7.5℃ 强低温),由于当年春季没有出现异常天气,所有小区没有发生春季冻害,见表3.

两类小麦品种,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最终株高有所下降,抗倒性提高;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增加,株高增加,抗倒性降低,见表3.

2.2 不同播期播量组合对两类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2.2.1 对产量要素的影响 两类品种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增加,成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明显下降,千粒重略有降低.两类品种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成产因素的变化趋势不同:半冬性新麦19在10月1日~10月13日播种的处理间成穗数没有明显差异,但之后随着播期推迟,成穗数明显下降;穗粒数随着播期推迟而下降;千粒重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弱春性郑麦9023,成穗数10月7日播种的4 kg、8 kg处理和10月31日播种的4 kg处理明显较低,其它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穗粒数以10月7日~10月19日播种的处理较高,但之后随着播期推迟而下降;千粒重随着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表4).

表3 播期、播量对两类小麦品种抗逆性的影响

2.2.2 对产量的影响 从5个不同播期单独考察,半冬性新麦19实产顺序是:10月7日 (667m2产量560.7 kg)、10 月 1 日(545.2 kg)、10 月 13 日(536.8 kg)、10 月 19 日(15.5 kg)、10 月 25 日播种(426.1 kg).弱春性郑麦9023实产顺序是:10月 13日 (667m2产量520.5 kg)、10月 7日 (507.7 kg)、10月 19日(507.5 kg)、10 月 25 日(398.6 kg)、10 月 31 日(281.5 kg),见表 4.

从两类品种播期播量全部组合考察,半冬性新麦19按实产的前5个优化组合顺序依次是:处理5(10 月 7 日播种 7.0 kg;667 m2产量 602.3 kg)、处理 2(10 月 1 日播种 7.0 kg;556.9 kg)、处理 8(10 月13 日播种 7.0 kg;551.6 kg)、处理 9(10 月 13 日播种 10.5 kg;547.7 kg)、处理 1(10 月 1 日播种 3.5 kg;544.5 kg).弱春性郑麦9023按实产的前5个优化组合顺序依次是:处理20(10月13日播种8.0 kg;667 m2产量 550.7 kg)、处理 21(10 月 13 日播种 12.0 kg; 531.6 kg)、处理 17(10 月 7 日播种 8.0 kg;530.0 kg)、处理 24(10 月 19 日播种 12 kg;523.6 kg)、处理 23(10 月 19 日播种 8 kg;514.1 kg).

3 结论

3.1 在豫北地区气候条件下,两类小麦品种要实现高产和安全生产,都必须力求适期适量播种.就单因子而言,半冬性小麦品种新麦19适期播种范围为10月1日~10月13日,适宜播量为7.0~10.5 kg/667m2;弱春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适期播种范围为10月7日~10月13日,适宜播量为8~12 kg/667m2.

3.2 播期与播量是相互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两个因素.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个体、群体发展以及最终产量均受到抑制性影响,但抗寒性提高.因此播期推迟,播量应适当增加,但不能片面追求预防冻害而过于推迟播期.播期相同时,随着播量增加,虽然成穗数明显增加,但个体发育被明显抑制,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并不能实现大群体、多穗数而增产,因此不能在播期推迟时随意加大播量.

3.3 本年度试验表明,豫北高产麦区小麦既有利于高产、又确保安全生产的播期播量优化组合模式为:半冬性品种新麦19号10月7日播种,667m2播量为7 kg左右;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以10月13日播种,667m2播量8 kg左右为宜.

表4 不同播期播量组合对两类小麦品种成产要素与产量的影响

[1]杨胜利.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院学报[J].2008,36(3):9-13.

[2]路开梅.强筋小麦新麦 19 最佳种植密度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2008,36(2):7-9.

[3]李静宇,张定一.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1):26-29.

[4]王朝伦,孙国生.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同步优化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4,(4):43.

[5]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现代小麦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春性新麦半冬性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超强筋小麦新麦26 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新麦58 的品质分析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半冬性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