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灌溉下新麦19氮肥用量试验研究

2010-04-25路开梅张大明郭文婵

关键词:新麦氮量株高

路开梅,张大明,郭文婵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种粮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科技投入和物资投入有了显著增加,但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水大肥大才能更高产”的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为了探讨当地限水灌溉下的高产适宜用氮量,给当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对当地主导小麦品种新麦19的氮肥适宜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获嘉县照镜镇前李村进行,试验田为壤土,地力均匀,排灌方便;施底肥前取土化验,有机质21.37 g/kg,全氮 1.33 g/kg,速效磷 11.75 mg/kg,速效钾 187.1 mg/kg;前茬玉米产量 800 kg/667m2,秸秆全部机械还田;2008年10月7日用精播耧机播,播量7.5 kg/667m2,行距22.2 cm;底肥过磷酸钙(P2O514%)57.1 kg、氯化钾(K2O 60%)13.4 kg/667m2.

试验共设 5 个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 0、8 kg/667m2、12 kg/667m2、16 kg/667m2、20 kg/667m2,其中底肥为60%,追肥为40%,小区面积40m2(4m×10m),田间顺序排列,3次重复,共15个小区.供试小麦品种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半冬性,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株高80 cm左右.供试氮肥为国产尿素(N 46%).

1.2 田间管理与气候条件

田间管理按高产栽培习惯[1-5]进行,灌溉采取节水灌溉模式(底墒水+冻水+春1水),全生育期分别于10月14日、12月12日、4月14日浇3水,灌溉量50m3/667m2;3月20日按方案要求追施氮肥;播前用立克秀拌种,生长期于4月9日、4月29日防治病虫害2次;根据成熟期分别收获,每个小区收获中间5m2计实产.

本试验年度为干旱暖冬年份,冬春持续干旱50年不遇,春季温度总体正常,回升较慢.当地今年大田小麦返青略早,拔节推迟,抽穗、扬花期与常年相当.中后期降雨及时,光、热、水条件有利于小麦扬花、灌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苗质的影响

2.1.1 对基本苗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基本苗没有明显影响,表1.

2.1.2 对越冬期苗质的影响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三叶大蘖、株高、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呈增长趋势,主茎叶龄、单株分蘖、群体、抗寒性与氮肥用量没有明显关系.土壤水分含量除不施氮肥的处理偏低外,其它不同氮肥用量之间趋于一致,见表1.

表1 不同氮肥用量对基本苗及越冬期苗质的影响 (12月10日)

2.1.3 对返青期苗质的影响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株高、叶面积系数呈增长趋势,主茎叶龄、单株分蘖、群体、土壤水分含量与氮肥用量没有明显关系.三叶大蘖、干物质重除不施氮肥的处理偏低外,其它不同氮肥用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氮肥用量对返青期苗质的影响 (2月21日)

2.1.4 对拔节期苗质的影响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干物质重呈明显增长趋势,主茎叶龄、单株总茎蘖数、三叶大蘖、群体、土壤含水量、早春抗寒性与氮肥用量没有明显关系.株高除用氮量20 kg/667m2的处理偏高外,其它不同氮肥用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叶面积系数除不施氮肥的处理偏低外,其它不同氮肥用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氮肥用量对拔节期苗质的影响 (3月20日)

2.1.5 对抽穗期苗质的影响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株高、干物质重呈明显增长趋势,主茎叶龄、土壤含水量、叶面积系数与氮肥用量没有明显关系.单株总茎蘖数、三叶大蘖、群体除不施氮肥的处理偏低外,其它不同氮肥用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4.

表4 不同氮肥用量对抽穗期苗质的影响 (4月27日)

2.2 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生育进程的影响

除不施氮肥的处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外,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表5).

表5 不同氮肥用量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月/日)

2.3 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成熟期植株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2.3.1 对成熟期植株性状的影响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株高增加,抗倒性下降.不施氮肥的处理落黄性较好,其它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落黄性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氮肥用量的土壤含水量趋于一致,见表6.

2.3.2 对成产因素的影响 成穗数在氮肥用量大(12 kg/667m2以上)时较高,以氮肥用量20 kg/667m2最高;在氮肥用量少(8 kg/667m2以下)时较低.穗粒数在氮肥用量8~16 kg/667m2时较高,不施氮肥的处理穗粒数最少.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见表6.

表6 不同氮肥用量对成熟期植株性状与成产因素的影响

2.3.3 对产量的影响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干物质重呈明显增长趋势,氮肥用量20 kg/667m2时干物质重最高;产量和经济系数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以施氮量16 kg/667m2为拐点,产量为534.8 kg/667m2,经济系数为0.49,均居第一位,未施氮肥的处理产量最低,最大施氮量(20 kg/667m2)的处理经济系数最低,见表7.

表7 不同氮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1)施用氮肥对促进强筋小麦新麦19苗期生长有明显作用,个体健壮,有利于壮苗越冬.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三叶大蘖、株高、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呈增长趋势.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基本苗没有明显影响.除不施氮肥能够明显提前成熟外,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

(2)成穗数在氮肥用量大(12 kg/667m2以上)时较高,以氮肥用量20 kg/667m2最高;在氮肥用量少(8 kg/667m2以下)时较低.穗粒数在氮肥用量8~16 kg/667m2时较高,不施氮肥的处理穗粒数最少.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

(3)全程施氮量为 16 kg/667m2(即底肥:拔节期追肥=9.6∶6.4)时,产量最高、最经济,建议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1]杨胜利,马玉霞,赵宗武,等.新乡小麦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现代小麦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吕凤荣,赵淑章,杨胜利,等.行距配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0,(8):10.

[4]赵会杰.小麦品质形成机理与调优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贾振华,李华,姜子英.施肥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0,18(3-4):91-94.

猜你喜欢

新麦氮量株高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超强筋小麦新麦26 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新麦58 的品质分析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