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大田诱捕效果比较

2010-04-23吉训聪岳建军陈海燕林珠凤

长江蔬菜 2010年18期
关键词:诱蛾诱剂甜菜

吉训聪,岳建军,陈海燕,林珠凤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口,571100)

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大田诱捕效果比较

吉训聪,岳建军,陈海燕,林珠凤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口,571100)

通过大田试验,对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1~30 d内,诱芯A、B、C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蛾量、总诱蛾量上都要显著优于诱芯D;1~10 d内,诱芯A的诱捕量最高,诱芯B和C的诱捕量差别较小;11~20 d内,诱芯B的诱捕量最高,诱芯A的诱捕量次之,但都明显高于诱芯C,D;21~30 d内,诱芯A,B,D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A的略高于诱芯B,D,而诱芯C的诱捕量反而最低。31~45 d,诱蛾量为B>A>D>C;4种诱芯诱蛾灵敏度依次为B>D>A>C;其中以诱芯B的诱蛾灵敏度最高,为88.15%,诱芯 D 次之为 74.07%,A 和 C 分别为 67.41%,61.48%。

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效果;差异;海南岛

长期以来,甜菜夜蛾在生产上的防治过于依赖化学药剂,这不仅造成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同时也容易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失衡,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昆虫性信息素因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和中性昆虫、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具有极大的潜力[4~7]。

昆虫性信息素主要通过大量诱杀雄蛾,破坏自然种群的正常雌雄性别比(大量诱捕),或者使雄蛾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性信息素刺激下,无法正确定位性成熟的雌蛾(迷向效应),干扰正常的交配活动,从而降低雌蛾的交配几率、落卵量及有效卵量(受精卵),达到控制其种群的目的[8~10]。为了筛选人工合成的高效、灵敏、持效的甜菜夜蛾性诱剂品种,我们于2010年4~5月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大昌村蔬菜基地开展了本项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诱芯:A为甜菜夜蛾毛细管型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B为甜菜夜蛾硅胶橡胶塞型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C为甜菜夜蛾毛细管型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D为毛细管型诱芯,福建省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供试诱捕器:试验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干式通用型诱捕器12个。

1.2 试验方法

每种甜菜夜蛾性诱剂作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诱捕器放1枚诱芯,每个诱捕器下端口接一个600 mL的可乐瓶作为接虫器。诱捕器底端(可乐瓶底部)离作物顶端20 cm,同一处理诱捕器的放置呈直线排列,各诱捕器的间距为30 m,不同处理的诱捕器呈平行线排列,间距50 m。在每日上午 8:00~10:00,检查各诱捕器雄蛾数量,活虫用捕虫网捕获后处理,检查完毕后清洗各接虫器,加入适量的清水并加少量的洗衣粉水后重新安装在专用的诱捕器柱体下端(昼夜不收回)。

诱蛾灵敏度根据刘定忠等[11]的方法来测定,诱蛾灵敏度(%)=某诱蛾器有蛾日天数/实际有蛾日天数×100%;其中“实际有蛾日”指在试验中,只要有1个诱捕器诱到了蛾子,当日即定为有蛾日。

1.3 数据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Exce1 2003和DPS 9.50进行分析,原始调查数据不作任何转换。

表1 不同甜菜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蛾量

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共45 d),前30 d,4种诱芯中以诱芯B的效果最好,诱芯A次之,诱芯D和C的效果较差。诱芯A,B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捕量、总诱蛾量上都要优于诱芯C和D,诱芯D和C的结果较为接近(表1)。31~45 d,日均诱捕量为B>A>D>C,其中诱芯D的诱捕量上升较快,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2.2 诱蛾持效期

对上述4种性诱剂在不同时段内的诱捕性能进行比较时发现(图1),1~10 d内,各诱芯的平均诱捕量差别较大,诱芯A,B,C均极显著高于诱芯D;诱芯A的诱捕量最高,诱芯B和C的诱捕量差别较小;11~20 d内,诱芯B的诱捕量最高,诱芯A的诱捕量次之,但都明显高于诱芯C,D;诱芯D的诱捕量最低;21~30 d内,诱芯A,B,D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A的略高于诱芯B,D,而诱芯C的诱捕量反而最低。相比较而言,诱芯A,B,C诱捕量均高于D,诱芯A在1~15 d均处于较高水平,16~20 d略有下降,但之后又有所上升;诱芯B除1~10 d外,在11~30 d内都表现出较高的诱捕效果;诱芯C在1~20 d内表现出上升趋势,第20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诱芯D的诱捕高峰在1~20 d都处于较低水平,但之后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31~45 d,诱芯B,A,D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B的略高于诱芯A,D,而诱芯C的诱捕量反而最低。

图1 不同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量消长规律

2.3 诱蛾灵敏度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表1),4种诱芯诱蛾灵敏度依次为B>D>A>C;其中以诱芯B的诱蛾灵敏度最高,为88.15%,诱芯D次之为74.07%,A和C分别为67.41%,61.48%。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甜菜夜蛾性诱剂诱芯在田间的诱捕效率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测定发现诱芯A,B,C在30 d内的诱捕效果较好,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蛾量、总诱蛾量上都要优于诱芯D;31~45 d,A,B,D诱捕效果较好。 通过本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海南地区使用的甜菜夜蛾诱芯,这为海南甜菜夜蛾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措施,性诱剂的使用可减少田间落卵,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为害程度。赵广中等[12]研究表明,设性诱芯的田块田间落卵量较对照 (不设性诱芯)田平均减少95.9%,田间幼虫量减少80%。王天军等[13]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药的防效由81.1%~85.2%降到60.9%~65.3%,降幅达20%以上;性诱剂诱芯防效由75.1%~83.3%降到72.9%~78.7%,降幅不大。翟林[14]指出利用性诱剂不仅可以控制害虫种群,也可以监测害虫种群的消长动态,进行预测预报。郑永利等[15]指出,不同性诱剂间除性能差异外,性诱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及其反映的种群消长动态也受田间虫口密度、诱捕器的类型及其排列、气象因子、防治药剂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检验与评估性诱剂监测害虫种群消长动态准确率的重要指标是性诱剂监测到的发蛾高峰日、诱捕总量及高峰日诱捕量与田间害虫发生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甜菜夜蛾性诱剂诱芯内的性信息素组分、配比、浓度、含量及其在田间的释放速率是决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但本试验结果中部分诱芯在诱杀中期效果有较大波动,这可能与试验期间高温多雨等气象因子变动有关。因此,甜菜夜蛾不同性诱剂的应用对海南地区甜菜夜蛾自然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实际控害效果和气象因子对其诱杀效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31~45 d的调查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同一诱芯处理有的诱捕器日诱蛾量为0,有的诱到较多的蛾。经过多次大田观察,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作物布局相关。诱芯B,D多悬挂于葱田、菜心或邻近葱田,葱是甜菜夜蛾比较喜欢的作物,其隐蔽性强;诱芯A的某一个重复挂在苦瓜地里,45 d内有蛾日天数仅为20 d;诱芯C某一个重复悬挂于空心菜地,30 d后的有蛾日天数明显低于其他重复。已有研究表明,植食性昆虫取食食物的质量对其生存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16];陈永兵等[17],江幸福[18]分别研究了寄主植物与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及飞行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幼虫、蛹及成虫的发育历期、蛹质量、生殖力及飞行能力都有显著差异。关于甜菜夜蛾与作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张彬,刘怀,王进军,等.甜菜夜蛾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27-433.

[2]罗礼智,曹雅忠,江幸福.甜菜夜蛾发生危害特点及其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00,26(3):37-39.

[3]许国庆,孟未来,王丽娟,等.甜菜夜蛾在辽宁爆发成灾[J].辽宁农业科学,2000(6):53.

[4]许国庆,蔡忠杰,刘培斌.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J].昆虫知识,2008,45(3):357-361.

[5]蔡双虎,程立生.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8(1):47-53.

[6]王亚维.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5):41-44.

[7]http://www.newcon~inc.com/index.htm1.

[8]张昌杰,吴降星,郑永利,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不同性诱剂品种及其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杀效果比较[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64-66.

[9]郑永利,王国荣.不同性诱剂对甜菜夜蛾雄蛾诱捕效果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69-71.

[10]许国庆,罗礼智,江幸福.甜菜夜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其田间诱捕效果[J].生态学报,2006,26(9):3 036-3 040.

[11]刘定忠,陶碧庆.棉田斜纹夜蛾性引诱剂诱捕器的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9(5):5-9.

[12]赵广中,赵传东,王福花,等.甜菜夜蛾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53-154.

[13]王天军,李刚,孙琦,等.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06(6):68-69.

[14]翟林.一种可在小菜蛾种群中传播病原真菌的信息素诱捕器[J].昆虫知识,1996,33(2):125-126.

[15]郑永利,董涛海,徐国军.不同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品种性能比较的初步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6(4):441-443.

[16]张娜,郭建英,万方浩,等.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9,36(2):146-150.

[17]陈永兵,张纯胄,胡丽秋.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J].昆虫知识,1999,36(6):332-334 .

[18]江幸福.甜菜夜蛾越冬、飞行和生殖能力的变异[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9.

Trapping Efficiency of Four Sex Attractants againstSpodoptera exiguaHübner in Field

JI Xuncong,YUE Jianjun,CHEN Haiyan,LIN Zhufeng
(Institute of Agricu1tura1 Enviroment and P1ant Protection,Hainan Academy of Agricu1tura1 Sciences,Haikou 571100)

The trapp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 duration of four sex attractants againstSpodoptera exiguaHübner in fie1d were studied.The resu1ts showed that the dai1y trapping amount,the highest trapping amount and the tota1 trapping amount of Lure A,B,C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e Lure D,from 1-10 d.The Lure A trapping amount was the most,and Lure B and C were the same,from 10-20 d.The Lure B trapping amount was the most,and more was Lure A,and higher than Lure C and D,from 21-30 d.The Lure trapping amount of Lure A,B and D were the same,the 1owest efficiency of Lure C,from 31-45 d.The Lure trapping amount of Lure B>A>D>C,the comparison sensitivity of four sex attractants were B(88.15%)>D(74.07%)> A(67.41%)>C(61.48%).

Spodoptera exiguaHübner;Sex attractant;Trapping efficiency;Difference;Hainan is1and

10.3865/j.issn.1001-3547.2010.18.008

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200803007)

吉训聪(1974-),男,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及推广

林珠凤,通信作者,电话:0898-65358051,E-mai1:bbfoxhunter@163.com

2010-06-22

猜你喜欢

诱蛾诱剂甜菜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施秉县烤烟4种夜蛾科害虫的田间消长规律
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上的运用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专用肥与种植密度对甜菜的影响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