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非专利药市场机遇分析

2010-04-17李洪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0年2期
关键词:销售总额生物制剂制药

李洪超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我国非专利药市场机遇分析

李洪超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根据IMS(Independent Media Services)的统计,2003-2007年的药品市场的增长率为21.6%,2007年中国药品市场的总额是200亿美元,主要是非专利药,约占销售总额的93%,药品生产企业超过5 000家。2009-2012年,中国药品市场的总额预计会保持20%的年增长率,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估计到2050年中国医药市场会成为世界第一的医药市场。

但是,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存在规模小、产品重复程度高、利润率低、市场集中度低等问题。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7 445家药品批发企业通过GSP认证,比1996年减少了50%。2005年,全国共有医药零售连锁企业1 624家,全国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有3家,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有8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56家。2007年,全国医药商业百强企业销售总额为2 734亿,占同期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的67.91%左右;前20家企业销售总额达到1 704.56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42.33%;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6家,销售总额为1 114.49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27.68%;中国最大的三家医药批发企业销售总额为773.37亿元,占医药商业市场销售总额的19.21%。众多制药企业在非专利药的低端市场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利润率仅为5%~10%,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利润率30%~60%[1]。

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非专利药发展的机遇,近几年非专利药的注册申请量大幅度增加(见表1)[2]。

表1 非专利药品批准上市数量

1 非专利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非专利药市场诱人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巨头开始进军该市场。同时,由于非专利药上市投入成本较低、周期较短、审批要求较低等特点,众多中小规模的制药公司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寻求新的竞争机会。根据欧洲非专利药协会(European Generic Medicines Association, EGA)的报告,平均一个专利药品到期,会有10~30个非专利药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随着该市场的成长,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进入非专利药市场越早,竞争者数量越少,则利润越丰厚;相反当非专利药的同质竞争者数量增多时,价格会下跌,利润变得微薄。美国FDA 2005年对非专利药市场的激烈程度与其平均价格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数据来源于1999-2004年IMS专利药与非专利药在美国的零售数据。FDA分别计算每个月专利药单价和非专利药平均单价,然后得出非专利药平均单价与专利药单价的比值。结果发现,当第一个非专利药进入市场时,其价格仅仅比专利药低一点;而当第二个非专利药进入市场市,平均价格仅为专利药的一半;当更多的非专利药厂商生产这种药后,价格继续下降,但是变得缓慢。如果一个专利药同时吸引了很多非专利药厂商,非专利药的平均价格会只有专利药的20%或者更少(见图1)[3]。

图1 非专利药市场竞争与药品价格

2 非专利生物药品申请逐渐明确和透明化

目前已经有不少生物制剂(包括疫苗、血液制品、蛋白质类药品等)已经批准用于一些严重疾病的临床治疗,如多发性硬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氏症、脑卒中、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以及其他癌症。但是,这些药品通常价格高昂,大大影响了患者对于这些药品的可及性。例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炎症的生物制剂类克(Remicade),在美国患者治疗1年的用药成本达到30 000美元,同类生物制剂Enbrel的1年用药成本也在17 000~25 000美元之间,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Herceptin的1年用药成本也达到12 000美元。据估计,在未来的几年中美国生物制剂消费年均增长率在18%~21%之间,到2011年美国生物制剂消费将超过1 000亿美元,到2012年将近新批准上市处方药中的一半将是生物制剂,2010年专利到期的生物制剂市场大约为150亿美元[4]。

全球第一批包括了最昂贵治疗药物的生物专利药将在近几年陆续专利到期,这将是一个绝好的市场机遇。根据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研究和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9-2014年,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有望以年均约89%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4年该市场规模将达194亿美元。另有研究估计,非专利生物药品的上市将可以在10年内节约药品成本140亿~670亿美元。

1984年的《Hatch-Waxman法案》带来了化学非专利药品市场的巨大成功,若这种模式可以用于生物非专利药品,则很可能带来一个生物非专利药品市场的繁荣。但是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的报告指出:非专利生物产品的鉴别比小分子药物更加困难,因此要想证明它与原创实体是等价的比较困难。由于生物技术产品的构成不同,或生产该产品的方法不同,非原创公司生产的同一个生物技术产品的不同仿制品,不可避免在某些方面与原创产品有所不同。经验表明,即使是很小的产品差异,都可能导致安全性或疗效的显著不同。

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生物仿制药的审批制度却是迟迟未见明确,大多数国家的药政机构均没有制定出合适的生物仿制药报批法规和程序。但是,这种现状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生改变。2003年,欧盟率先采取行动,为生物仿制药产品的审批构建了一个法律框架。欧盟药品评审委员会(EMEA)已数次对外发布了草拟指南,其中包括对胰岛素、人类生长因子、促血红细胞生长素和CSFs这4大类产品制定的临床和非临床数据要求。在2006年1月,欧盟药品评审委员会对山德士公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Omnitrope给予了肯定的评估,并最终于4月18日批准了该产品的上市申请,从而使Omnitrope成为首个欧盟按照生物仿制药审批程序(biosimilar pathway)批准的生物仿制药。欧盟首个生物仿制药通过审批,让我们看到了生物非专利药的希望,随着欧盟该项法律和程序的成熟和完善,其他各国也将会仿效。

3 大量专利药品到期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最近几年,大量的专利药到期确实给非专利药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契机。仅2007年,全球就有35种重量级药品专利到期,挪出了价值高达800亿美元的市场。根据IMS Health的估计,非专利药市场年均增长率大约为 7%,2009~2013年,全球非专利药市场的年增幅都将超过9%,亚洲市场增幅将达到12%,远高于全球制药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2008年到2012年,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每年都有数十个重磅炸弹药物专利到期,其中2012年左右数量达到高峰(见表2)。据估计,仅2011年美国专利到期的药品将会释放大约6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5]。

4 人口老龄化推动非专利药市场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的药品消费快速增长。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人口。例如,根据欧盟经济政策委员会(EU EconomyPolicy Committee)的估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均卫生费用占人均GDP的比重也明显增加,6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口人均卫生费用占人均GDP的比重均低于6.5%,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人均卫生费用占人均GDP的比重均远高于6.5%,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这一比重甚至可以高达17.5%(见图2)。该委员会还估计,欧洲目前工作年龄人口(working age population)数量大约是老年人口数量的4倍,而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降低至略高于2倍,这将给欧洲各国政府和社会带来严峻的考验。

表2 世界各国重磅炸弹药物专利到期目录

图2 分年龄组欧洲人均卫生费用

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加的压力,各国政府部门决策者必然有更强烈的动机寻求和实施降低医疗支出的措施。非专利药品替代政策就是在不减少病人健康产出条件下,降低医疗支出的重要措施,该政策将很可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5 企业并购增加

最近几年,专利新药发展速度放缓,而非专利药市场快速发展。各大制药公司都认识到非专利药市场将是医药产业的重要增长领域。很多跨国制药公司都认识到了已有非专利药竞争者的各种优势,为了能快速渗透到目标市场,纷纷采用了并购策略,掀起了医药行业的新一轮并购热潮。

2005年2月,瑞士诺华制药以83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德国第二大非专利药生产商赫素公司(Hexal)的全部股份和美国Eon Labs制药公司67.7%的股份,随后诺华将收购的2家公司整合到其非专利药公司山德士(Sandoz)旗下,成为全球非专利药制药厂商的又一领军者。2006年1月以色列Teva制药公司收购其美国竞争对手Ivax公司,重新成为全球非专利药领域的第一领军者。2008年,日本第二大制药商Daiichi Sanky收购印度制药企业Ranbaxy,进军仿制药领域。法国制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已达成协议,收购巴西非专利药物生产商Medley公司。

6 中国企业的机遇

意大利仿制化工医药协会(CPA)新近发布了的一份全球原料药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900亿美元,其中,非专利药原料市场增长尤为迅速,已经从2004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1%,而品牌药原料或创新药原料的同期年均增长率仅有4.4%。该报告认为,上述趋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新药研发成本上升和研发效率降低,而非专利药市场快速增长[6]。

中国已成为世界原料药市场的重要角色,2008年所占市场份额为19.2%。中国的原料药行业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充裕的低廉劳动力和技术能力,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同时,政府不但积极鼓励医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且给予很多政策优惠措施。

而且中国本身也存在非专利药消费的巨大市场。尤其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医改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新医改方案中强调的五大重点中的四点都是有关保障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2009年新基本药物目录的公布、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的修订都预示着非专利药品将继续在中国占领主要市场份额,并且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而继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冯国忠,张有朋.非专利药仿制策略综论[J].首都医药,2006, (14):28-29.

[2]李雪梅,邵蓉.我国非专利药品注册问题之我见[J].药学进展,2006,30(6):282-283.

[3]FDA.Critical Path Opportunities for Generic Drugs May 2007 [EB/OL].http://www.fda.gov/oc/initiatives/criticalpath/reports/g eneric.html.

[4]DataMonitor.Scrip Executive Briefing,2008-10-31.

[5]GPhA.Annual Report 2009:Celebrating the Past,Defining the Future[EB/OL].2009.http://validationsuccess.com/img/gpha% 202009%20annual%20report.pdf.

[6]郭晓丹,荣嫡.中国或主导全球非专利药[N/OL].医药经济报, 2009-11-26 (A11).http://www.yyjjb.com/html/2009-11/26/content_101574.htm.

作者简介:李洪超,男,讲师。研究方向: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

猜你喜欢

销售总额生物制剂制药
ATI及其子公司2021年第4季度及全年经营状况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新厂即将投用!“中草药+功能性生物制剂”成破局之道,金林生物再发力
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及饲喂价值的影响
ATI及其子公司2017年第4季度及全年经营状况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