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原地区河道整治措施初探

2010-04-14王计铭

陕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清淤平原河道

王计铭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水利局 浙江 湖州 313009)

平原地区的河道不仅是行洪排涝的通道和农田灌溉的水源,还担负着航运、城乡居民供水等重任,是保障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河道整治的力度,很多河道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离“水清、流畅、景美”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本文以湖州东部平原为例,对平原河道整治途径及方法进行探讨。

1 湖州东部平原区河道现状及原因分析

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的湖州东部平原,河流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河道的某些功能却在逐步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质污染严重,超Ⅲ类水质比例加大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扩展,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大量增加,加上垃圾倾卸,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甚至有个别河道的水体已经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并且散发着恶臭。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利用河泥肥田,可以很大程度缓减河道淤积和水质富营养化,而现在普遍使用化肥和农药,进一步加剧了河道水体的污染。

根据湖州市水利局公布的《2008年湖州市水资源公报》,东部平原河网水质污染严重,只有43.5%的监测断面满足水功能要求,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标准的监测断面分别占21.7%、17.4%和17.4%,超Ⅲ类水质标准的项目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而根据《2009年5月湖州市出入境地表水公示断面水质监测月报》,东部平原四条主要交界河道的监测断面中,只有两条河道水质达到Ⅲ类,另外两条河道水质分别为Ⅳ和Ⅴ类,其中含山塘水质更是常年保持在Ⅴ类甚至劣Ⅴ类。

1.2 “生物污染”难以遏制,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梅汛以前蓝藻屡屡爆发,入夏后水葫芦、浮萍等疯狂生长。尤其是外来入侵的水生植物,由于缺少天敌,泛滥成灾,一方面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和氧气,使许多原生物种消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使水体自净和自我修复的功能逐渐丧失;另外,还阻塞了河流航道的功能。

1.3 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严重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道逐年淤积。由于航运发达,船行波冲刷岸坡,造成堤脚塌损。上游矿山生产的水保措施不力,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淤积下游河道。陆地植被遭到破坏,雨水冲刷地面,水土流失,加重淤积。

许多村庄河道淤泥厚达1m多,甚至出现位于主航道附近的超过50m宽的河道水深竟然不足1m,过流断面不足,严重影响了水体的交换和更新,对汛期行洪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4 水系畅通,行洪安全和水体自净功能下降

由于上世纪中后期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对水利的理解比较片面,对河流、湖泊的功能认识不够,许多湖泊、河道被围填,有的河道被筑坝拦断,出现了许多断头河,原本四通八达的水系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加之平原地区河道比降本来就小,水流缓慢,一方面造成汛期行洪不畅,给当地带来防洪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使得水体交流不畅,水体自净功能下降。

2 平原地区河道整治措施

根据平原地区河道的现状及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治措施,还平原河道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本来面貌,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实施工程达到减少河道淤积、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水生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包括开展河道清淤、河岸砌护、生物修复及水系沟通等。

2.1.1 河道清淤

河道清淤是平原区河道整治最主要的一个工程措施。通过清除河底富营养化甚至严重污染的淤泥,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水中的污染,并且给水底生物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过水断面,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常见的河底清淤方式主要有三种:泥浆泵冲淤、抓斗船挖泥和绞吸船疏浚。

泥浆泵冲淤适合于城镇村庄中小河道,河面狭小,便于筑坝拦断后干场施工。泥浆泵施工最大的优点是淤泥清除彻底,沉积河道中的垃圾可以清理干净,并且施工质量便于监督。同时,泥浆泵冲淤产生的泥浆可以还桑肥田。但是,受泥浆泵的排距限制,要求排泥场地必须离施工现场较近。

抓斗船挖泥也是河道清淤中常见的另一种施工方式,一般适用于中等河道以上。在湖州东部平原的圩区外围河道清淤中,多采用挖泥船挖泥与堤防加高加宽相结合。一方面,清除了河底的部分淤泥,加深了河道,加大了过流断面;另一方面,挖泥船挖起的泥又被二次利用到加固堤防上来,有效地增强了防御洪水的能力。这种施工方式的缺点是虽然挖深了河道,但无法彻底清除淤泥,并且,如果河道较宽或者需在湖泊内清淤,就必须配套运泥驳船和二次搬运上岸设备,成本大幅上升。

绞吸船疏浚一般常应用于湖泊、中等河道以上较为开阔的水域,尤其适宜于清淤,具有清淤干净、功效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并且挖掘和输送一次性完成,排拒较远,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在配备环保绞刀头施工时,几乎不会因扰动而对施工水域造成二次污染。缺点是必须落实较大的排泥场地。

2.1.2 河岸砌护

以往平原河岸砌护多采用直立式浆砌石护岸或混凝土护岸,其优点是抗冲刷力强、技术简单、施工方便且坚实耐用。但这两种结构的缺点是隔断了水和土的联系,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不利于水体维持生态平衡。由于平原区河道比降小、流速慢,对岸坡的冲刷影响也小。因此,河岸砌护应尽量兼顾保护河岸和美化水环境,既能防止水土流失,满足河道的行洪、排涝等要求,又能实现水土交融,给水生生物预留生存空间,从而达到维持水生态平衡的功能。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河岸砌护中都积极引进新型生态护岸,有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块石堆砌等护堤的,有应用草皮、木桩护坡的,也有采用抗老化土工编织袋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叠砌护岸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城镇河道,可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加强水景设计。在具备条件的地段,可考虑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2.1.3 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和淤泥中的富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一方面,要定期清除河中水葫芦等入侵生物,遏制其生长;另一方面,应引入本土水生植物,在水陆交接带,人工种植一些水芦、野慈姑等湿生植物,或者种植一些耐水湿环境的木本植物,如河柳、银叶柳等,形成一个水生植物群落,给水中鱼虾等浮游生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既可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且也美化了环境。

2.1.4 水系沟通

水系沟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开通原本拦断河道的各类土坝,使已经被隔断的水系重新沟通,让河水恢复流动,水体得以自由交换;另一方面,清理侵占河道的各类障碍,使水流通畅。但是,水系沟通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成本。

2.2 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办法,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加强河道管理和保护力度,减轻工农业发展对河道水体的破坏,以达到维护河道水生态、实现河道长治久清的目标。

2.2.1 理顺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权限与职责

河道整治涉及水利、环保、农业、航运等多个行业,需要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相互协作。因此,需要理顺管理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职责和权限,避免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同时,需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得对河道及其堤岸的保护和管理能够有据可依,并且长期有效。

2.2.2 开展源头治理

治理好污染源头,才能保证水清和水生态健康。一方面要加大对城乡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污水排放的管控力度,严厉查处直排、偷排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完善污水管网体系,将污水排放纳入污水管网;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对于牲畜养殖场等以牲畜粪便为主的污水,可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其肥田。通过截断各类污水直排的途径,从而在源头上遏制住对水体的污染。

2.2.3 加强河道管理与堤身保护

做好河道日常管理工作,是实现河道长治水清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加强河道两侧堤岸的管理,河岸与堤防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内严禁种植根植性作物;对于已经实施清淤的河道,要加强长效保洁,及时清除河中的各类生活垃圾和水葫芦、浮萍等易泛滥成灾的入侵水生植物;另一方面,要严格查处私自占用河道或在河道中设障的违法行为,尽量避免筑坝拦断河道,保持水系畅通。

2.2.4 加强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

可在河道两侧堤岸进行绿化,保护堤面免受雨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进行河岸砌护,防止船行波冲刷河岸;水岸交接处种植水芦等,防止堤脚塌损;加强上游矿山开发、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护,裸露山体和地面种草植树,减少因水土流失造成对下游河道的淤积。

3 结语

平原地区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治标,以非工程措施治本,多管齐下,修复水生态,增强水功能,最终达到“水清、流畅、景美”的目标,实现人水和谐,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陕西水利

[1]胡守寓,马申炎.混凝土护坡在平原地区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6(1):47-48.

[2]赵聚国,叶碎高,岳春雷.浙江省平原地区河道植物物种调查与筛选[J].浙江水利科技,2007(5):14-15.

猜你喜欢

清淤平原河道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