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渭河治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0-04-14王维潮

陕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渭河泥沙洪水

◎王维潮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是中华河系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她弯转千里,融汇了众多的河川溪流;她纵贯东西,收揽了巍峨挺拔的秦岭山脉水系;她生机盎然,伴随着日月年轮,流淌千百万年古朴而美丽;她富饶壮观,承载过十三代王朝的盛衰,是华夏历史发源地;她公正无私,是世世代代沿河儿女的母亲河。我们的先祖前辈子孙后代,都期盼和需要她永保青春,永远生机勃勃。但是,随着大自然及河系结构的变化,渭河流域水资源在不断减少,泥沙在河床不停地淤积,洪水在暴涨暴落的突袭,水生态平衡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渭河的健康生命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沙多水少、水脏水臭、暴雨洪灾、泥沙淤积、大堤安全等诸多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不时的干扰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渭河的治理工作,自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不断调集人力,设置机构,组建单位,制定政策。关心、关爱、关注渭河,已经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谈论的重要话题之一。作为肩负渭河治理责任的渭河人,每天围绕着渭河有干不完的事情,说起渭河有道不完的话题,总想为渭河的生命和健康多增添一点微薄之力。

渭河立法

渭河急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管理法规。尽管省委省政府已于2005年8月破例批准在三门峡库区管理局基础上,组建了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并加挂了渭河流域管理局的牌子,直接或间接赋予了职能职责和政策;尽管沿河各地各方都在想方设法不停地开展着各种活动和建设,而实际上大多都是站在各自的利益基础上忙碌着,其中,不乏有很多重复建设,有不少违章工程,也有个别违规行为。这些都对河流生命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作用。制定渭河管理法规,将对渭河治理和全社会起到很有利的作用。建立法规应当本着宏观、统一、科学的原则,本着服务、服从、负责的原则,本着能打击和制止不法和破坏行为的原则,本着能给渭河生命和社会生产生活带来长远利益的原则。如果有了渭河管理法,全社会都能在这部法律规范之内活动,自觉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关注渭河,就不难相信,绿色河流、人水和谐、鸟语花香、生气勃勃的渭河,将会永远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渭河防洪

防御洪水是渭河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历史上记载的有大洪水造成渭河的多次改道,有对社会造成的无数次生命财产损失,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发生过的54型、68型、75型等大洪水灾害,近十几年发生的“92·8”、“94·9”、“96·8”、“98·7”、“03·8”、“05·10”等较大洪水,这一连串的数字都记载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水患的痛苦。因此,防御暴雨洪灾历来都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渭河人为之奋斗的除害兴利保安澜的宗旨。作为渭河专管机构,要经常性开展渭河防洪减灾技术准备工作,不断总结探索科学有效的防御洪水的技术方法和途境,充分发挥专业骨干作用和政府的技术参谋作用。首先,要有计划的抓好河道的建设和管理整治,保障渭河大堤和险工险段的安全防范,拟订与政府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的防汛技术预案。二要扎实做好防御洪水的人、财、物准备,以及迎战大洪水的各项应急应对技术保障措施。三要全面抓好河道秩序整顿和除险清障工作,坚决打击各种破坏河道防洪工程的违法行为。四要密切配合地方政府作好巡堤查险和紧急险情的技术处理应对措施,做好技术跟踪服务指导。五要加强经常性的防汛技术知识培训和开展不同险情的模拟抢险演练,针对性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水文、工程、测量等综合性防汛专业技术队伍,装备训练一支强有力的防汛机械抢险救生救护队伍。六要加强水文测验、分析、测报工作,抓好洪水的跟踪预报、测报,搞好水文泥沙研究分析,保障交通、通讯、信息服务,以及组织防、抢、撤方案实施的物质和后勤保障工作。七要研究提出必要的蓄滞洪区建设方案,设置保障洪水安全泄流的退水出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提出比较客观的防御暴雨洪灾的意见和建议。

渭河减沙

泥沙是渭河治理中最大的难题。历史上,渭河曾经是地下河流,河道随着长期的泥沙淤积自然顺流冲刷改道,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来回摆动。以后,人们根据需要逐步建起了大堤,让河道在一定范围内流经,但却低估了泥沙问题。随着雨季河水的漫流,上游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不断地沉淀淤积,造成河床的抬高。特别是渭河入黄潼关河口的拦门沙,加剧了渭河的泥沙淤积,河水下泄不畅,使渭河河床不断提升形成悬河。遇到大洪小过程,经常出现黄河倒灌渭河,渭河倒灌支流的现象,加剧了大面积泥沙淤积和悬河程度。这些都给渭河的堤防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给沿河两岸村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河床不断增高,渭河下游河段大堤内外的临背差最高已超过了五米,个别悬河河段已明显高于堤外村民居住的屋面房顶,迫使当地村镇围堤防洪、村民建造防洪应急逼水楼防御洪水侵袭。现在,渭河泥沙淤积已超过了西安咸阳,泥沙危害渭河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同时,泥沙淤积造成河床比降平缓,加剧了渭河中下游河道的游荡性,雨季河流经常摆动,经常脱离河流制导线和工程防护区,有时洪水直接靠近或冲刷大堤造成很大险情;洪水过后,沿河的堤防险工坝垛经常被冲得面目全非,灾后重建的任务很急很重。加之,堤防坝垛本身砂粒土质的不坚固性,沿河居民在河道植树种粮、经营耕作、围堤生产的无约束性,社会上各企业、行业的跨河穿堤、乱建滥挖、采沙养殖等违规性,这些都给河道治理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渭河要遵循上固中疏下排的长远治理战略思路,长期坚持固堤排沙工程,要加固堤坝、降低河床、加大河道的泄洪能力。首先,要加强对降低潼关高程为基准的泥沙分析等科研课题研究,坚持为降低河床、全面减沙排沙探讨寻求根治泥沙之方。二要加强对不坚固堤防坝垛实施灌浆,增强堤坝的坚固性。三要对潼关河段进行挖泥拖淤,疏通潼关河口河道,排除拦门沙门槛,降低潼关河床高程。四要借鉴黄河冲淤排沙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在渭河流域进行冲淤排沙的途径。五要总结以前进行抽淤排沙同时加固堤防的作法和经验,采取有效措施,长期坚持抽淤排沙固堤减沙工程。六要加强河道及河滩地的管理,倡导沿河居民爱河护堤,宣传鼓励清穴灭鼠,坚决堵绝临堤起土挖坟,依法规范河道秩序,限制高秆作物种植,改进河道耕作方法,严厉打击毁堤违章、阻水堆沙等不法行为。七要统一规划和审查河滩养殖、种植、跨河建筑、采沙耕种等活动,八要对沿河截水造湖建公园等现状进行必要的科学分析。

渭河治污

渭河尽管有沿河很多支流不断地为其输入水源,注入生命活力,但是,由于渭河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客观上存在着水资源总量与总需求量不平衡的矛盾,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地都在改造和扩大用水环境,竞相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而大部分降雨却随着暴涨暴落的洪水白白流走。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各级政府相继建立出台了法律法规,对水源、防治水污染等进行了规范。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和城乡生活废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和破坏了水质量。特别是在干旱缺雨季节,渭河的污染很明显,严重时河水变得又黑又臭。所以,增水治污也是渭河流域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增水方面,政府已从各个渠道增加渭河的水量,如引红济石、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将陕南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跨秦岭调入渭河流域。治污方面,近年各地陆续都在兴建污水处理厂,环保行业也普遍加大了对城市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千方百计降低水污染指数,依法限制污染企业的发展,加强了对污染行业的整治。但是,要彻底净化渭河水质,消除水污染,还需要下大力气加强管理,长期开展治污工作,真正使增水治污工程给渭河生命健康能带来可喜的福音。

渭河文化

渭河的悠久历史决定了渭河的水文化博彩众多,所以,伴随渭河历史、结合河道治理、塑造渭河文化是长远之举。例如,2008年刚刚建造的“三河汇流区”文化区就是成功的范例。“三河汇流区”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的潼关河口区域,在我国治河史上颇有名气,地域开阔、气势壮观、湿地连片,因多涉及三河水务要事,历来是各级领导部署防汛、踏勘洪水、检查工作的必到之处,也因其三河要冲、久负盛名的特殊地位,历史上也是各界政要、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浏览之地。之前,这里是一片荒草杂滩,前来此地的人们只是停留片刻就匆匆而过。去年,华阴河务局结合河道治理工程,一并策划远景蓝图,赋予渭河历史文化素材,在原来基础上植树造林、取名运石、修堤建园、扩建了工区,把她塑造成了一个渭河治理工程的亮点,渭河历史文化景点。工区建成仅一年多时间,就有数百近千人次光顾此地,使得这片原来荒凉之地开始变得热闹起来。现在,一到春暖花开、夏季炎热、秋高气爽的季节,这里就美不胜收,连城里的青年男女也一溜一串来到这里谈情说爱。相信三河汇流区会越来越美,连同高十多米重44吨雕刻着“三河汇流区”名称的巨石将一并载入史册。渭河人顺应历史、顺应社会、顺势而建,既保障了河道工程治理,又弘扬了渭河文化,增加了一个亮点。这样的水文化历史素材,在渭河流域还有不少。例如,自古就把混浊的渭水与清澈的泾水作比较形成了泾渭分明的词语,来比喻事非分明的咸阳泾渭河交汇处;有见证渭河历史上多次泥沙淤积的华县遇仙河桥工区,有河道工程建设结合城市休闲的渭南八里店工区,有可以反映关中八景的西安浐灞生态工区,大荔的渭河湿地工区,渭河两岸的绿色长廊,以及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城区段的湖水生态区等等。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和形成了渭河历史文化素材,是今后在河道治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当然,渭河文化有着广泛的涵盖和很多体裁,主要还在于人们的挖掘,才能使历史变得更加神奇壮丽而充满活力。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渭河泥沙洪水
泥沙做的父亲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又见洪水(外二首)
洪水来了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论设计洪水计算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