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汉滨区水保生态综合治理探讨

2010-04-14晏荣刚

陕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汉滨区水保基本农田

晏荣刚

(安康市汉滨区水利局 陕西 安康 725000)

2007年国家起动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安康市汉滨区也是这批工程的实施区,从当年4月开始全面工程设计,通过设计审查后,截止2009年,已批准恒河中游、恒河下游、月河中游、月河下游、关庙、磨沟河、堰吉河、汉江北岸等八个项目区24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0.15km2。另有付家河上游、付家河下游、叶家坪等项目区的设计在审查中。汉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国家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极为重视,投入巨资,花大力气对其进行了重点治理。汉滨区对工程治理也高度重视,成立了工程实施组织机构,抽调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倾其全力投入工程治理。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汉滨区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差,加之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是以户为单元,治理中的土地调整、劳力组织等工作量相当大,给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刚刚开始,为了下步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根据这两年来的治理工作情况,结合汉滨区的地理条件和环境状况,笔者谈一点个人对全区水保综合治理的粗浅认识。

1 水保生态现状

汉滨区地处秦巴腹地,土石山区,一直以来以农业种植为主,交通、通信不便,比较闭塞。生产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周边高山区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延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人们由于生活所困,向土地索取相当“贪婪”,对自然环境无所顾忌,乱挖乱种、乱砍滥伐现象相当严重,使森林植被、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伤害。和其他地区一样,汉滨区也经历了大跃进时期的烧黑棒炭大炼钢铁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开荒种四边地、五边地等不科学地生产活动,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速了水保生态环境恶化。

从解放以来,汉滨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曾组织了多起修田造地、植树造林活动,成效较好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使水田面积达到十四万亩。造林效果最好的是安康城南文武山,过去每年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师生、街道居民及城区周围群众上山植树,经过三十多年营造管护,现在林木郁郁葱葱,成为安康城南美丽一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长江水利委员会选择汉滨区白鱼河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经过五年治理,流域内植被恢复80%以上,群众生活得到基本好转,治理工作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好评。在省水利厅扶持下,还相继开展了余姐河、青坪白家沟、洪山沟、安子沟、高剑沟、双溪河、流芳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又开展了长江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市、区政府的领导下,近十多年来坚持大瀛湖库区绿化和汉江绿化。通过治理,沿汉江两岸、月河川道两山的生态植被已得到了较好恢复,一片一片幼林已长成,长势好的直径有十多厘米。

据统计,全区总人口988770人,其中农业人口772199人。国土面积364300 hm2,耕地面积97384hm2,其中常用地51408hm2,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4.1%。耕地中水田面积10702 hm2,园地面积8506 hm2,农业人均基本农田约0.37亩;林地面积210281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7.71%,土地利用结构已趋于合理。但耕地以坡地为主,其中基本农田面积比例小,水保站统计全区现水土流失面积215300hm2,占总面积的59.1%,因此,水保治理任务还相当艰巨。

2 汉滨区水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要着力解决水保治理工程建设与当前农村体制相适应的问题。农村联产责任制后土地都承包到户,当前是以户为经济单元,治理工作需要动员到千家万户。集中治理中的土地调整,实施过程的技术管理、工程验收等,工作量相当大。因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县、乡、村、组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

(2)设计工作要求过急,难以保证设计质量。如第一批工程,2007年2月初接到通知后,即着手进行搜集资料,作设计准备,三月初即进行设计培训,要求三月底完成设计。当时的月河、恒河四个项目区总面积457.11km2,第一次使用的长江委卫星遥感资料作水保设计,可研报告经反复修改于6月份才完成。以后各次也都是在急匆匆中赶作的,报告质量不高。

此外,“丹治工程”都使用长江委卫星遥感资料。遥感资料从信息采集到整理需用一定时间,且到现在很多地类都已发生了变化,而设计要求的时间很紧,却没有时间对流域和地面进行对照修改。由于地类的变化,给实施造成了较大困难。

(3)水保综合治理是一项技术综合性、建设群众性的工程,量大面广,需要投入很多人力。“丹治工程”实施要求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规范管理,从两年多的实际操作看,困难很多。例如,水保工程的施工队伍是农民施工队和广大农户,既没有技术,又无施工经验,没办法完全按规范进行管理,从设计到实施都在探索中,采取边培训边干,边学边干。多数技术人员过去也没有接触水保,所以技术人员自己也在边学边干,再总结提高。实际工程中,应该对集中治理的尽可能选择有一定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的施工队,尽可能参照水利工程建设程序进行规范管理。对以户分散治理的采取巡回检查的办法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4)水保生态工程不能急于求成。工程实施中,历次检查都认为工程质量不错,但进度太慢,尤其植树造林不显形迹。水保生态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水窑、排洪沟、修梯地等工程可以增加人、上机械赶进度,但植树造林是急而无用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是要覆盖千山万水,一天长不出一片森林,城市绿化大坑大苗的栽植办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还是要因地、因条件,经济合理。

3 影响水保生态环境的因素

影响水保生态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指降雨,地质条件等。汉滨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人为因素。

(1)人口密度大,使自然资源不堪重负。

汉滨区总人口988770人,其中农业人口772199人,总土地面积364300 ha。农村人口密度约212人/km2,高于全国平均数135人/km2。人口密度过大,大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其后果自然是环境恶化,使人类无法生存。

(2)不科学的社会生产活动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据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统计,全区水土流失面积215300hm2,占总土地面积364300 hm2的59.1%。过去无节制的乱挖乱种、乱砍滥伐,使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应认真吸取教训,进一步规范行为,遏制不科学的习惯,科学文明地生产活动,使人与自然和谐。

4 今后治理工作思路

(1)控制住人口增长速度,保持资源承载平衡,减小环境压力。

人一生,衣、食、住、行,那一样都少不了,所以庞大的人口数字,对环境压力十分强大。因此,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一刻也不能放松,稳住当前,才能长治久安。

(2)调整产业结构,改进落后生产方式。

目前广大农村,仍然是单一种粮,再就是出外打工。一般讲,广大农民走出大山,进入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减小了对当地资源的消耗,又挣回了能够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钱,是对环境有好处的。但这只能是暂时的,长治久安的要建设自己的家园。首先要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过去单一种粮的做法,以粮为主,种植、养殖并重,多种经营综合发展。

(3)大力开发利用节能环保型能源。

在农村、山区要大力推广使用节柴灶、沼气池;月河川道、汉江沿岸及低山区使用煤气、石炭等,减小对森林植被的砍伐。还要大力推广牛羊圈养,对牲畜容易伤害的地方要进行封禁,以修养林木植被,恢复自然环境。

(4)加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增强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森林、环境、水保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规范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习惯,对加强水保生态保护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自然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国家把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基本建设工程给予扶持,制定了退耕还林政策,推动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目前总的看投资很大,但按单位面积投资就显的很小,因此建议国家加大水土保持投资力度。

(5)进一步抓好基本农田建设。

全区耕地面积97384hm2,其中常用耕地51408 hm2,约合人均一亩。在考虑近期人口增长因素,全区基本耕地面积应保证不小于51500 hm2,这其中基本农田面积占1/5。要全力争取国家投资,把月河北岸、汉江沿岸的丘陵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要控制在修路、建房等基本建设中不占或少占基本农田。必须占用时,建议征用一定数量的占地补偿费作为新垦农田基金。

(6)加强水保治理中的技术措施及试验研究。

在河川道及汉江沿岸粘土丘陵区和千枚岩地区缺乏天然石料的问题,目前已在几个小流域丹治工程点试用了砼空心预制件替代石坎所用的块石,要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对工程进行技术鉴定,总结后进行推广应用。下一步还要采用无纺塑料编织袋装填技术,以解决这些地方缺乏石料的问题。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汉滨区水保基本农田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党建引领”不是空口号——汉滨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调查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攻坚致胜的根本在于“人”——汉滨区以党建促脱贫的调查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