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2010-04-13史秋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1期
关键词:针刀椎间盘腰椎间盘

沈 健,史秋华

(江苏省荣军医院外科,江苏无锡,21403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酸腿疼的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约占门诊腰部及下肢痛患者的15%,目前临床治疗意见不一。本研究采用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来院前均未做正规治疗,排除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如极外侧型、游离型、合并椎管狭窄、椎间盘钙化)。男128例,女72例,年龄26~67岁,平均38.6岁。病程7~12月,平均8.6月。

200例均有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105例,右下肢痛84例,双下肢痛11例。咳嗽、大便增加腹压引起下肢放射痛加剧152例,伴有腰椎侧弯125例,下肢肌力减弱123例,膝反射或跟腱反射减弱12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78例,所有病例。

1.2 治疗方法

入组患者每周行1次针刀治疗+神经根封闭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卧室床休息为主。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小簿枕,使椎间孔处于扩大状态。平行于患椎棘突中点,旁开后正中线二横指(约4.5 cm)做进针点(注:上腰椎为2.5~3 cm,下腰椎为 3~4.5 cm),局部标记。碘酒酒精常规消毒,3号针刀与人体矢状面呈现45°刺入,刀口线与脊柱纵轴一致,直达横突跟部上缘,即小关节外侧象。刀刃稍向前下方深入,在椎间孔外口6点至9点钟位置沿骨缘轻轻切割2~4刀。如果椎间盘突出较多,针刀可继续深入切剥椎间盘组织3~4刀,以起到分离减压的目的。神经根封闭治疗:针刀结束后,在棘突下缘旁开1~1.5 cm。用12号长针垂直刺入皮肤,直到接触小关节囊,用针尖刺入触及小关节后,将注射针拔出少许,逐渐向小关节内侧,紧贴小关节内壁穿过黄韧带,可感到有一突破感,此时进针需极缓慢,以免刺激神经根。通过硬脊膜外脊椎管的侧面,到达神经根的周围,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时即可进行封闭。封闭用药常为确炎舒松10 mg,2%利多卡因2 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20.5 mL。

1.3 评定标准

按张玉华评定标准[1]评定疗效,优: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良:主要症状解除,抬腿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但有时有轻微残余症状;可:术后症状改善,直腿抬高角度增加,但未完全达到正常高度,能做轻工作;差: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优+良。

2 结 果

200例病例中疗效优128例,良56例,可10例,差6例,总有效率92%。所有病例均随访3年,结果显示:184例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中10例出现症状反复,复发率5.43%。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椎外科中常见多发病,由于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CT和MRI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也常有漏诊和误诊发生。首先要明确“椎间盘突出”不等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症”字,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某一区域的纤维环部分或大部分破裂,髓核变性突出。影象学表现为:间盘边缘某一位置山峰的突起,一般在间盘后缘最多见。只有当椎间盘突出引起症状时才能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多经过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但CT或MRI似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表现。因此,必须把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合进行诊断,才能正确诊断[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痛的病理机制很复杂,目前主要有四种学说:①神经根直接受压;②局部微循环障碍;③炎症刺激;④脱出髓核的自身免疫反应。突出症为非特异性炎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退变的髓核内含有乳酸、氢离子、前列腺素E2和磷脂酸等,具有强烈刺激和致痛作用的物质成份;二是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后其本身将产生炎性反应,导致神经根水肿,释放组织胺、缓激肽、白介素1以及三烯等炎性介质,亦同样具有刺激和致痛作用[3]。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应针对上述4种病理机制着手,重点是解除局部压迫,消除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针刀疗法经过松解椎间孔外的纤维隔和结蒂组织、切断了部分变性痉挛的纤维隔,松解了椎间孔外口的变性结蒂组织,从根本上解除了神经根的局部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封闭治疗中所用药物含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物。其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肉芽组织中或纤维细胞合成,防止细胞分裂,从而抑制其增生,故能减轻或预防炎症特征,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神经营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物均有局部扩血管作用,能改变局部微循环,加快神经根水肿的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而且各有优缺点及适应症[4-7]。目前国内以手术为首选治疗的倾向比较严重,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突出[8-12]。保守治疗也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性、严格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重视保守治疗的研究和总结,从生物力学、影像学等方面入手,寻求更加科学,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已受到学术界及临床医生的关注。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味采用某一种治疗,延误或加重病情者屡见不鲜,过分夸大某一方法的作用,势必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走入歧途[13]。

对初次发病、病程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绝大多数是膨出型或突出型,首先应该选择系统的保守治疗,但需要强调的是治疗的系统性、严格性,这与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14-17]。在针刀治疗操作中,针刀穿刺是否到位,松解是否彻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神经根封闭治疗要注意体型胖瘦、进针深度,再结合手法、牵引治疗,效果更好。本组资料显示,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的疗效好、方法简单、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而且治疗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玉华.退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颈腰痛杂志,1995,16(6):137.

[2]王善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治误区[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94.

[3]祈嘉武,许智荣.误诊误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1,22(6):306.

[4]孙娟,周玉梅,王晓信.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294.

[5]夏新华,武伟,吴胜祥.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5):540.

[6]张文志,朱晨,尚希福,等.常规器械微创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356.

[7]张飞雄.温热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80.

[8]缪荣明,杨志刚,张林.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109.

[9]曾肖宾,付福建,许万堂.椎间盘镜与常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51.

[10]苗红战,陈治权.显微内窥镜配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5):524.

[11]渠刚,王早堂.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原因及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4):67.

[12]张涛,杨扉扉,张松,等.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8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5):594.

[13]陈正启,冉永欣,谷加炎,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区[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4):323.

[14]许建文,钟远鸣.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5,26(4):188.

[15]周明英,杨敬源,赵方贵.5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统计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1):37.

[16]顾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25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97.

[17]高媛,曹丽斌,苑淑红,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2):71.

猜你喜欢

针刀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