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开展

2010-04-13梁若雯唐晓彤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梁若雯,唐晓彤

(1.中国美术学院体育教学部,浙江杭州310002;2.浙江理工大学体育教研部,浙江杭州310018)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教育)和课程指导纲要(高等教育)所替代,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能够构成体育课程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是体育课程设计、编排、实施、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它资源的总和,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教育)和课程指导纲要(高等教育)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结构、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度[1],给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的增强,及近些年全民健身运动的展开,大量新奇、有趣的运动项目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并以各种方式在大学校园逐渐开展,如壁球、定向越野、轮滑、攀岩、体育舞蹈、啦啦操等。人们对这些项目或运动有着不太相同的称谓,比如“时尚体育”、“时尚运动”、“新兴体育运动”、“新体育运动项目[2]”。在体育与健康标准(高中版)中就使用了“新兴体育运动”一词,并定义为在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3]。大学生这一群体,精力旺盛,对新理念、思维方式、新颖时尚事物接受很快,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判断,对于事物所带来的新奇、刺激以及可能在新事物中获得的利益都会吸引他们去尝试、接受,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对大学生群体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4]。

我们认为,目前在社会上流行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虽然在社会普及程度上比较差,但内容丰富、新颖时尚,使人感到新奇而有趣,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是高校体育课程很好的课程资源。了解浙江省高校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开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出新兴体育在浙江高校推广的最佳方法,有助于规范和促进浙江高校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10所普通高校,调查时间为2009年11月至12月,调查对象中,体育教师15人;学生446人,其中男生210人,女生23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文献资料,这些论著与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就新兴体育项目进入高校等有关问题设计学生问卷。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10份,回收率为89.5%,有效问卷446份,有效率为87.5%。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对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

1.2.3 访谈法。针对高校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对部分学者、体育教师进行专访,并对所设计的问卷征求意见。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省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的相关调查

2.1.1 新兴体育课程开展现状。调查表明,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尝试着把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引入校园,一般都设置了一到三项新兴体育课程。目前多数高校所开设的新兴体育课程主要有:跆拳道、轮滑、定向越野、体育舞蹈、瑜伽等,在所调查的10所高校中分别有3~6所学校选择了这些项目,此外也有高校开设了攀岩、啦啦操、地掷球等课程。

新兴课程的开展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场地条件、师资条件、学生兴趣等等。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根据自身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了有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地掷球课程。地掷球运动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新兴体育运动,它对场馆要求不高,运动碰撞性不强,但有较好的健身价值。

在开展新兴体育课程时,部分高校还结合优势条件、实际需要,对某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相关的内容移植,重新组合练习方法等,将这些经过改革的项目引进体育课程中。如浙江海洋学院开设的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浙江海洋学院充分利用海岛优势,开设了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海洋特色的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内容涉及定向越野、攀岩、溜索、划舟等。

这些课程的开展,可以使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为高校体育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各高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的状况与学生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既然有需求就意味着还有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2.1.2 师生对于开展新兴体育课程的态度。2001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就明确指出:“大力开发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野外生存训练、轮滑、现代舞等)……[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各类高校对体育课程开发与利用有了更广的自主权。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校与教师都对开展新兴体育项目持肯定态度。根据调查,46.7%的高校教师认为开设新兴体育项目课程一定能增加学生的热情和兴趣,40.0%的高校教师认为有可能增加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但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也指出,任课教师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兴趣的持续时间。调查表明,部分任课教师对新兴体育项目缺乏足够的了解,自我学习不够,相关培训机会不多,在上课时显得能力不够。

现代高校学生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他们对体育项目的需求也开始向新兴体育项目延伸,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目光投向轮滑、攀岩、跆拳道、定向越野、瑜伽、体育舞蹈、啦啦操等新兴体育项目。

在对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进行调查时,发现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还是颇受学生喜欢的,此外,对瑜伽(女生)、野外生存、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见表1),8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新兴体育健身项目课程。(见表2)

表1 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每人限选3项)(男生210人,女生236人)

表2 学生对开设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的态度

2.1.3 新兴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的关系。在新兴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的关系上,调查的所有教师都认为传统体育课程不能完全被取代,传统体育课程的地位应得到肯定,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是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并存,双方互为补充。这也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传统体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补充其它新兴体育项目进行课程教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表1中的数据说明,部分传统体育项目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但同时学生也表现出了对某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师生对新兴体育项目健身价值的看法基础上是一致的,认为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一样,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同样能发挥出体育运动特有的作用。

2.2 浙江省高校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2.1 师资问题。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对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起到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浙江高校体育教师专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的教学通常由其它项目师资兼任或由其它项目师资转项任教。对于这些教师掌握新兴体育项目知识、技能的途径,主要是自学、到社会上学、培训等。

中青年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同度高,为此他们对在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有着较高的热情[5]。调查显示, 73.3%的教师是自己参与相关学习或主动申请参与相关培训、进修的。但由于他们的相关知识、技能等大部分是通过自学自练和简单的培训后承担,因此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缺乏教材与资料、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新颖等。教师的技术水平高,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科学、新颖,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新兴体育项目促进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也就成了昙花一现的现象。总而言之,对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大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持积极肯定态度,但对新兴体育项目缺乏足够的了解,自我学习不够,培训计划很少,相关水平有限,在开展新兴体育项目课程时显得能力不够等师资方面的问题,限制了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

2.2.2 场地、经费问题。除了师资的限制,一些其它客观条件也限制了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包括场地、器材、经费等。场地、器材是高校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是体育教学内容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而新兴体育项目恰恰对这些客观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的需要特定的场地,如定向越野;有的需要专门的器材和设备,如攀岩。要想解决这些困难,势必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3]。因此,要更好地推动高校开展新兴体育健身项目,需要重点解决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问题。

2.2.3 项目引入、改造问题。有的新兴体育项目,源自国外,经过发展、传播,受到了国内青少年的喜爱,如轮滑、定向越野、攀岩、啦啦操等。有的新兴体育项目则是原有传统项目的回归与发展,如踢毽子、抖空竹等,目前浙江省开设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课程的高校很少。调查发现,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跟风现象。如某些高校发现其它高校引入了某项新兴运动,觉得不错,在条件未成熟的情况下就准备开设此项课程,而在此之前,并没有足够的师资保障条件和进行相关调查。在引入新兴项目时,基本上没有做一些相应的变化。如在竞技性特征的项目上仍突出竞技,在休闲类特征的项目中仍以休闲为主,过于强调技术、竞争会让学生知难而退,过于休闲、娱乐则又会增加了学生的随意性。这种状态如果不加以改变,学生将失去参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热情和兴趣。

3 对 策

3.1 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项目

不同的新兴体育健身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开展起来的难度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学校应该根据地域文化、办学条件、发展基础等选择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新兴项目,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是高等学校开设新兴体育健身项目服务的主要对象,把学生感兴趣的新兴体育项目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如浙江海洋学院的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地掷球课程等。

摆正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使之优势互补,并以一到两项优势项目带动其它新兴体育健身项目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之外,可以采取俱乐部、体育社团、课外活动等途径加以开展。

3.2 优化整合教师资源

新兴体育项目要进入校园,需要一批熟练掌握这些项目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正确的引导,能够有助于学生规范地掌握新兴体育健身项目的技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在提高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聘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教师,也可以选派接受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出去学习、培训。

许多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并未以教材形式出现,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但互联网上丰富的材料弥补了相关材料的不足,为广大教师了解和学习新兴体育项目提供了条件。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外出培训、请教同行、自学自练等多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新兴体育健身项目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3 加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改造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引入高校,也存在一个改造的问题。如在一些休闲类体育项目的推广中,增加其竞技性特点,使其更好地发展,而在引入推广竞技运动项目时则要加载休闲娱乐的特征。在引入一些国外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外,可根据实际需要引入传统体育项目,加以改编后再运用,这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引进、简化、改造,移植等手段,使新兴体育项目成为参与性强、健康、安全的课程内容。在我国已有一些地区采取了改造、简化时尚运动的方法,如沙滩排球场、人造攀岩墙,广东、上海、天津、湖北等地的很多高校都引入了“独轮车”,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体育课程中引入了“流行和时尚[6]”。

3.4 加快场地器材建设

为解决开发新兴体育运动所面临的场地、资金、设备等不足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方式,整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既要发挥学校地域优势,又要最大限度挖掘场地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做到认真考察,统筹规划。还可以与周边各兄弟院校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互补。

3.5 加强宣传,促进发展

学校、体育教师应该为新兴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展与推广作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相关基本知识及练习方法,让新兴体育健身项目走进学生的视野。如在校报上进行宣传,在校园网上开辟知识专栏等都是有效宣传手段。

[1]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4,26(3):53-54.

[2]符文康.江苏省高校新增项目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

[3]向江.试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校园的开展[J].体育世界:学术,2009(4):107-108.

[4]符文康.学校体育课程新兴时尚类项目发展的背景及开发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6):98-102.

[5]王港,吴铁桥.新兴体育运动在北京市推广的途径和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93-94.

[6]杨晶.如何在学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J].体育师友,2005(1):23-24.

[7]赵华丽,桑凌虹,包晓法.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6(1):132-134.

[8]李新国.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1):88-89.

[9]苏晨,李艳翎,郝玉娇,等.时尚体育的成因及文化心理机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3.

[10]夏力.安徽省高校公体课新兴体育项目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3):137-139.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