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武术的文化价值及产业开发研究

2010-02-15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拳种戚继光台州

张 超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部,浙江台州318000)

0 前 言

中华武术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事实上是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独一无二的华夏文化遗产。台州武术从台州独特的历史环境中走来,其拳理风格、技术特征都映射着地域文明的人文化成,台州武术是台州地方精神的物化,以文化研究的视角,探索台州武术的人文精神,基于科学发展的眼光,诠释并且弘扬地方武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明内涵,这不仅是武术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化开发的它山之石。

1 台州武术的现状研究

1.1 台州地方拳种发展的群众基础分析

传统武术拳种的种类繁复,各具特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征。台州黄岩在1987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台州民间武术种类不乏,有黄岩黑虎拳,仙居黑虎拳、七里板凳、天台皇都南拳以及在沿海玉环三门等地流传较广的福拳、船拳等不下数十种拳种。这类拳种都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已形成了六路以上的套路。总体来说,台州地方拳种以台州南拳为主,台州南拳可分为山里南拳和海上南拳,山里南拳刚劲有力,讲究进退有据,海上南拳灵活机动,能够就势转变。在台州,武术界称黄岩宁溪(地名)山里的黑虎拳为拳娘。笔者的老家就在那里,笔者的父亲小时候就近距离的见过老虎,同村的张大爷还亲口对我说,他小时候曾吃过老虎肉。当然,现在由于环境的变化,山里已见不到老虎,但是,拳名起为黑虎,其实是表达了人民希望能够比老虎更加强壮的朴实愿望。黑虎拳浸透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其招式名称有:黑虎觅食、黑虎坐堂、黑虎戏水、黑虎上树、饿虎三扑、黑虎掏心、虎啸九峰(九峰为台州地名)、虎剪尾等等。招式朴实刚劲,手法多变,强调拳、爪、掌并用。步法以马步、偏马步为主。台州民风朴实,以前拜师学拳,师父总要求先扎三年马步,称作三年桩。许多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家,都练过台州黑虎。在笔者对其中多位企业主的访谈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对少年时学拳的经历持完全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在对台州黑虎发源地宁溪乡七个自然村(现为黄岩北洋街道)的不完全调研中,发现村里五旬以上的男子,基本都知道黑虎拳,参与学习过的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宁溪镇塔头村的王日星老人现在已经八十五岁,是当地有名的老拳师,曾作为嘉宾参与了1999台州国际武术暨绝技大赛及第13届省运会等多次大型赛事表演。笔者曾驱车三个小时,找到塔头村,再乘坐竹筏过河,再爬山找到正在田里务农的王日星老先生。老先生赤着脚,穿着大短裤,烈日下弯着腰正在割稻。在笔者的要求下,老先生当场就在田埂给我们打了一路黑虎坐堂势。招招势势,刚劲有力。看不出是八旬老人在打拳。笔者问及老先生是从哪里学来的拳,老拳师说,是年轻时村里的拳师教的。在问及台州黑虎最早是从哪里起源的,老先生说并不知晓,只说学拳确实对自身有好处,直到现在还能挑起一百余斤的重担。笔者又问:现在是否有人来向他学拳。老先生说:有的,都是远道来的城里人,有文化人,也有搞体育的,一般只学一天,最多住上一夜,学完一套拳或一路棍即走了的。在问及是否还有村里的小辈来学时,老拳师遗憾的说没有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笔者也曾赴台州皇都南拳的发源地天台白鹤镇调研,发现情况也都差不多,在白鹤镇街道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庙会活动中,皇都村的老拳师摩拳擦掌,上台表演,年轻人却只有看的份,都不会打。当然,当地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地方拳种的传承,并且在小学的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曾加入了台州南拳的教学,但是,这种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内容、思想、水平等各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基本都没有长期坚持下来。

1.2 台州地方拳种发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台州隶属于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的沿海核心地带。一直以来,台州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台州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台州的民营经济发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台州人凡事敢为天下先,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现代创业故事,台州的硬气精神名闻遐迩。但是,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台州的传统产业如机电出口、模具制造、轻工产品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此,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海上台州、市外台州、内生台州的三个台州战略,这是台州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积极应对,也是台州未来发展的蓝图设计。而其中的内生台州,关键就在于转变生产方式,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在现有土地空间上内生一个台州。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台州的产业结构已经在发生着悄然改变,台州开始日益重视城市软实力的打造。台州的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比重中上升幅度较快。台州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品牌的创建,曾先后获得了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把根植于台州文明的台州武术从文化产业的经济角度进行开发,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要求,也是文化产业运作的一种方式,同样也是内生台州的良好体现。

总之,由以上两方面综合反映出的是:台州地方拳种曾在台州民间广泛流传,目前尚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台州武术的更好更快发展需要主流社会的广泛参与。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台州地方拳种进行开发,顺应台州经济社会产业改变的需求,对台州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分析和对策

2.1 解析文明内涵,创造产业价值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台州海阔山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这分别是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游台州的诗句。台州,古时属越地,就地理位置而言,台州三面环山,一面濒海,交通并不便利,而春夏之际,海上台风频发,气候十分暴烈。但是,山谷之民,石器所钟,水乡之民,舟楫为生。越族人素有的坚强聪颖,加上东晋永嘉南渡与宋代的靖康南渡,不少北方侨民迁徙聚族而居台州,移入了中原与齐鲁文化,“台州民性强悍,民不畏死”(台州府志),“台州式的硬气”(鲁迅语)。台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成了台州人不畏强暴,自强不息,尚武习武的传统民风。四百多年前,明朝大将戚继光在台州抗倭,取得了九战九胜的华夏民族与外族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战绩,史称台州大捷。或许是因为史学家中了解中华武术的人太少,众所周知的都是认为戚继光是军事家、诗人,而事实上,戚继光还是一位大武术家。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既是一本军事著作,其实也是一本对武术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武学典籍。明史研究的著名学者黄仁宇指出,《纪效新书》十八卷本作于1862年,其时戚继光正在浙东沿海抗倭,正是在此练兵期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的。在《纪效新书》治水篇的卷首,戚继光也多次提到了台州大捷。《纪效新书》十八卷本著有拳经三十二式,在此篇章,戚继光详细论述古今拳家的流派特点,对短兵实战、胆识技巧,都有相当详尽的论述。戚继光在《纪效新书》短兵长用篇开卷曾云: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多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又说杀贼是贴骨的勾当,练兵以胆气为先,为将之道,当须身先士卒,对于武术技击,岂可独使士卒练习,主将不屑习乎。字里行间,完全是武术名家的风范。在《纪效新书》拳经篇中,戚继光把三十二式拳招的招式名称、技术道理,实战运用,用图谱和浅白的言语著了旁白。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十二拳经的招式名称中,大部分招式台州南拳中都有,而其旁白注释,也像极了台州民间师父教练拳术的言语,或者说和所有民间武术师父教拳授艺的口吻腔调都很相像。《纪效新书》拳经三十二式是否就是以台州南拳为基本的,或者说戚继光在著拳经三十二式时是否有台州民间拳师参与了编著,戚家军骁勇善战,战无不胜,这是否是台州硬气的历史缘起呢?

众所周知,太极拳由于其招式缓慢均匀,用力讲究柔顺练达而成为当今流传最广的拳术。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1988年版的《武术》一书里,讲到了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晚年解甲归田,回乡造拳自娱,根据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创造了陈式太极拳。而台州地方武术家徐昌文先生这样指出:陈家沟地处中原,其拳法应属北方拳种特点,台州沿海一带的武术,属于南方拳种,动作是以拳法为主,身体含胸拔背,发力讲究身如车轴,丹田吞吐、手桥圈拨等动作较多,步法以偏马步、横裆步为主,戚继光的三十二式拳法,应该说主要取材于台州沿海一带的武术,作为北方拳种,偏马步、横裆步是十分少见的,而陈家沟太极的运动风格,却与台州南拳十分相象。虽然陈王廷独创了黏连推揉的行拳风格,但是三十二拳经中至少有二十九式,都是完完全全从台州武术借用的,不仅动作同出一辄,连招式名称也完全雷同。徐昌文先生认为陈王廷学戚继光三十二式拳法创陈式太极拳,戚继光采用台州沿海的拳法技巧,陈式太极又演化出杨、武、吴、孙等各家太极而终成华夏武学奇葩。这一切,都与台州有关,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推证,台州是太极架势的最早发源地。而遑论这一大胆推证是否会引发武术历史发展研究的轩然大波,也不管究竟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是否就是取材于台州地方拳种,历史的考证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现代文明的发展。台州的抗倭历史,戚家军的骁勇善战,江南长城的历史由来,章安古城的战事典故,台州硬气的精神功效,从文化的角度寻绎地方拳种的文明内涵,传统也就被赋予了现代生命。这就好比《少林寺》电影对于少林武术,在电影《少林寺》之前,很少有人知晓十三僧棍救唐王的故事,少林寺也就是是默默无闻的千年古刹。但是,现在的河南省,不仅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冲着少林武功去旅游,在登封的武校拳馆,也比比皆是,生意兴隆。内陆城市河南登封已经把武术产业操作的炉火纯青。而返观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长三角沿海城市台州,或许是一度其他产业的发达而导致忽略了对文化产业的挖掘,台州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滞后。现在,台州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台州的传统产业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冲击。台州的产业结构在发生着悄然改变。把根植于台州独特的山海文化,有着同样厚重的文明内涵,从独特的历史环境中走来的台州武术,进行文化产业的开发,应该具有璞玉待闺般的利用价值。在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由台州市体育局选送的五百名武术队员表演的大型历史舞台剧《戚军神威》引起轰动,一举夺得金奖。在对佛宗道源天台山进行了多年的品牌经营后,2009年,天台县仅天台山门票收入一项,即达4千万元之多,旅游产值创18.7亿元,吸引游客达572.6万人。这些,或许能给武术文化的产业运作提供一些思路。目前,台州旅游部门也已经开始着手推广“台州武术一日游”。在三个台州战略的历史时期,把武术产业的运作纳入内生台州的战略思想,这需要台州武术人提出有足够分量的产业思路,“台州武术一日游”,可能是增加话语权的有效筹码。

2.2 弘扬技击精神,提炼城市品质

拳若流星,掌似霹雳。“要把自己置身于战斗的场景”(蔡龙云语),儒家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入世进取精神在武术伏虎降龙的行拳走势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学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武术把“君子当宏毅”的儒家理性思辩用平民化的浅白言语准确地表达,最后落实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命体验中。“师父请进门,修行在自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传统武术对其伦理道德的要求严之又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特有的刚勇把教学传承演绎成了一种高度的和谐过程。返观目前的社会文化现状,却是西风东渐,外来文化比较盛行,传统文化处于守势。学ABCD的人很多,讲之乎者也的人很少。很多年轻人迷恋网游,强调自我,率性而为,生活毫不规律,少有早睡早起,有些甚至浑忘传统,对师长不尊重,学习工作没有责任心。城市德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化推进,学校校园文化也经常表现为无所适从。对于这种业已存在的现实状况,以武术之礼,这种强悍康健的技击精神锻造青年人、约束年青人,无疑是呼唤传统的一剂良方妙药。台州的模具、服装、船舶、渔业等产业发展的较早较快,而台州黑虎拳手型繁复,马步扎实,对模具、服装作业者而言,其实也是一种良好的体能训练方式。在三门玉环一带流传的船拳,步法以横裆步为主,出掌化拳,能够就势转化。玉环三门等地,历来渔业是支柱产业,横裆步练习,也是掌握平衡良好的训练手段。地方拳种的演绎流变,其实也是顺应地方文明的发展需要的。台州地方拳种讲究气沉丹田,以力贯原,动作刚劲,步伐稳健,功架开展,进如利剑穿革,退则刚毅稳健。台州武术这种慷慨激昂的拳理拳意可以说是台州硬气精神的良好演绎。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城市的发展教育为本,对年轻人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主要部分。浙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浙江的教育发展很快,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台州作为制造业之都,职业教育尤其发达。近年来,台州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高职学校立足地方,以培养一线技术工人为目标,与综合性大学要求的校园文化有所不同,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坚忍朴实、甘做螺丝钉的奉献精神,它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求平和心态的培养。传统武术的技击精神讲究朴实坚忍、磨练自身。其实不仅是台州武术讲究的三年桩练习,中华武术都强调基本功训练。以前拜师学艺,不管哪行哪业,在做学徒期间,都是任劳任怨,铭记师道尊严,以自我修炼为主,师父都是难得教训几句的。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急功近利,最为缺少的就是朴实内敛、甘做螺丝钉的奉献精神,传统武术克己奉公的文明内涵,其实也正是锻造年轻人勤劳朴实精神的妙药良方。

台州文化弘扬促和谐、讲正气、善创造、不张扬。目前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台州需要倡导海的大气、山的灵气,台州精神在秉承硬气精神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和气思想的建造。传统武术讲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通过心灵的觉悟,实现自然的呈现。不管是刚勇南拳,还是象形取意的形意,亦或是刀枪剑棍。武术套路总是以抱拳理开始,以抱拳理收式,期间闪转腾挪、攻防进退,努力致胜对手,都是在和自己的假想敌做着斗争,最后返归和平。武术的刚勇在寻求力与美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探询一种和谐文明的诉求。我们返过来看台州地方拳种,黑虎拳的名字起源是基于人民希望比老虎更加强壮的朴实愿望。拳打卧牛之地的技击思想其实也表征出台州人民朴实内敛的文化精神,打拳是为了健身防身的需求。可以说台州地方武术的技击精神,映射了台州文明的人文化成,是台州硬气精神和和谐思想的物化。但是,或许是台州武术人中研究台州文化的人不多,也可能是台州文化人中了解台州武术的人太少,台州地方拳种的文化发展因为缺少了主流人群的积极参与,而一直未能跃居城市文化的主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思想的历史时机,以康健精神诠释中华和谐思想的中华武术,必将荣登世界文明的舞台。同样,浸淫台州硬气精神并且深喑山海和合思想的台州地方武术,有能力也有必要内化为台州城市的文化特质,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建设。

3 结 论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林中有路,却多半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之处。传统武术的传承传播,是本土文化明召唤,其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和建构。传统必须被赋予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文明内涵,才能完成对历史的传承和超越。对武术的文化研究,不应是旧铜翻新式的外在面貌的改变,而应是开山采矿式地找寻质的突破,达到文化的升华。台州武术要获得社会的共鸣,必须要完成其自身文化的超越,台州武术期待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台州武术需要体育的精英、文化的精英、政治的精英、产业的精英等各行各业社会精英的广泛加入,共同发展。台州地方武术的文化研究不应该仅仅是台州武术人的事。或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在武术传承的文化之旅中,只有社会意识的真正醒觉,才会识得仿佛如此的路。

[1]纪效新书十八卷本/(明)戚继光撰;范中义校译.《戚继光研究丛书》高扬文,陶琦主编[M].北京:中华书局, 2001.

[2]纪效新书十四卷本/(明)戚继光撰;曹文明,吕颖慧校译.《戚继光研究丛书》高扬文,陶琦主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1.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孤独的将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

[4]徐昌文.南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5]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 [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戚继光.纪效新书 [M].马明达,点校.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8]徐昌文.台州是太极拳的发祥地 [J].太极探索,2007: 43.

[9]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研究 [D].上海体育学院,2005.

[10]戴国斌.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J].体育与科学,2004.

[11]李志超,朱成科.课程研究的文化本土性失语与归位[J].教育科学论坛,2009(3):11.

[12]戴国斌.看不见的套路美,一项文化研究 [J].体育科学,2004(4).

[13]何志刚,张超.传统文化之体悟,武术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69-71.

[14]张超.舞龙运动美学探悉[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1):35-36.

[15]张超.金庸武侠探骊 [D].上海体育学院,2006:163.

猜你喜欢

拳种戚继光台州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姚渝永连环画选页 《戚继光御倭》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