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

2010-04-12肖春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2期
关键词:补阳后遗症通络

肖春海

(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 樟树331200)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中的一个名方,是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此方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之中风后遗症。其原方组成: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化瘀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大剂量的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而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上此方运用广泛,但多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并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辨治要点。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发现方中有诸多不足之处,现提出,为医者在临床上加减运用提供参考。

1 行气通络力量不足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如果气滞或气虚,则易导致气的运行功能障碍,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引起血瘀而致经脉不通。气属阳,血属阴,二者不可分离。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血到则气一定到,气到而血未必随。《内经》中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有:“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作用,才得以周而复始,遍布全身。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瘀证时,应在活血化瘀药中配入行气导滞之品,气行则血行,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方中虽有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为血中之气药”,但行气力量远不足,故临床运用此方时应配以陈皮、化橘红、枳壳、木香、佛手或降香等理气药,以行气通络。

2 搜风通络力量不足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中用大剂量生黄芪大补元气而治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通络,但方中缺少搜风通络的药物。西医之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偏瘫,多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由风、火、虚、痰、瘀所致。“风为百病之长”,“久病入络”。笔者发现中风(中经络)患者虚风贯穿始终,治疗中风后遗症特别要注意搜刮余风。而虫类搜风通络之品,其味多偏辛咸,辛能入络,咸能走下,其一能善行走窜搜剔经络,透达末梢支端;其二有搜风熄风、解痉止痛之效,且现代研究证明,虫类药与活血药相伍,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解除痉挛之功;其三能引经佐使,直达病所。故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中风后遗症应配上搜风通络之品,如全蝎、蜈蚣、僵蚕、蕲蛇、蝉衣等,搜刮余风。

3 活血通络力量不足

3.1 剂量不足 原方中除了生黄芪的用量符合临床实际,其它六味药的用量太小,虽原方本意其它六味活血药的目的在于祛瘀而不在于逐瘀,在于活血通络,但照原方用量用于临床,疗效较差,一般应加量才可见效。加上现在的药物多为人工种植品,药效成分有所降低。

3.2 缺少虫类活血药 瘀血应为本病的最终病理产物,由于瘀血造成络脉不通、患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偏瘫,因此应当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法的运用。虫类药活血力量强劲,具有走窜之性,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凡真气难达之死角,草木难攻之瘀滞皆能除之,为他药所不及。所以临床上运用此方时应加用虫类药如全蝎、蜈蚣、乌梢蛇、地龙、土元、水蛭、土鳖虫等,可择其二三,结合辨证,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运用。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等的作用为破血通血络,对缺血区微血管具保护作用,包括保护微血管完整性、减少再灌注损伤、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4 养阴通络力量不足

历来医家认为中风多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食失调,或劳累、房劳过度,或外邪侵袭等诱因引发中风,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拘挛萎废不用。医者治疗中风后遗症多强调补气培本兼活血通络,多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补气不养阴,则气之推动之功失于阴液的滋润,正如无水行舟,寸步难行,治病难以见效。有学者近年来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阴液不足是瘀血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以养阴生津方药治疗瘀血证常能获得明显疗效。阴津既能组成血液,又是血液流动的条件之一。津液充足,方能载血运行于脉中。同时,津能化气,气足推动有力,则血流得以畅行,反之则易造成血瘀。而养阴法在血瘀证治疗中具有濡润脉道,有利血行;滋补阴液,增水行血;养阴扶正,泻实祛邪,消除瘀结的作用[1]。阴液有赖于气血的化生,气虚日久则必致阴虚,气虚血瘀阴亏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2]。养阴药与活血药同用可促进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损伤条件下的增殖,能明显降低细胞液中LDH及MDA含量,提高SOD水平,并且能显著降低HUVEC的凋亡率。养阴药与活血药配伍对血管内皮细胞(EC)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龚婕宁等观察滋阴活血方及其拆方的抗血栓作用,结果显示滋阴活血方能显著抑制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栓形成,减少急性血栓引起的偏瘫和死亡,还能减轻模型大鼠血浆 TXB2、ET、6-K-PGF1α水平的异常变化,增高NO含量,效果明显优于拆方组。说明滋阴活血方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影响 TXB2、ET、6-K-PGF1α、NO水平有关[4]。故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增加麦冬、生地、玄参、黄精、白芍、木瓜、鸡血藤、玉竹等养阴药,可加强养阴之功效。

5 益气通络力量不足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剂,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临床上黄芪的用量多主张从小剂量60g开始逐渐加大用量至120g。笔者曾用原剂量(生黄芪120g、当归尾 6g、赤芍 5g、地龙 3g、川芎 3g、红花 3g、桃仁 3g)治疗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病人,其中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而加大剂量加味运用(黄芪300g、当归25克、赤芍 20g、地龙 20g、川芎 20g、桃仁 20g、红花60g、陈皮20g、水蛭10g),用药7剂后大有成效。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经总结后认为:黄芪的有效用量应以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度的“醉酒状”为度。

6 祛痰通络力量不足

如今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多食肥甘厚腻之品,易致脾虚多痰之体。痰,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又是导致人体发病的致病因素。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和脑血管痉挛病人之神志清楚者,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多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患者多素体脾虚,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而进一步壅塞气机。根据中医“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瘀同源”、“痰瘀同因”、“痰瘀互生”、“痰瘀互结”等理论,痰瘀难以分治,故治疗应痰瘀同治,才能见效。虽然本方原文中叙述有痰者为禁忌,但临床配合化痰药,如:法夏、白芥子、石菖蒲等不仅有祛痰作用,还有开窍作用,效果更佳。笔者曾在补阳还五汤中加用祛痰化痰药(黄芪 300g、当归 25g、赤芍 20g、地龙 20g、川芎20g、桃仁 20g、红花 60g、法半夏 10g、枳壳 20g、僵蚕20g、蝉衣50g)治疗近100例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遣症病人,结果效果较显著,疗程缩短。

总之,笔者经临床总结认为:补阳还五汤有行气通络力量不足、搜风通络力量不足、活血通络力量不足、养阴通络力量不足、益气通络力量不足、祛痰通络力量不足六个方面。但并不是说原方组方不严谨,笔者只是想把补阳还五汤的个人临床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医者能更好地临床运用加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1]龚婕宁.论养阴生津法治疗中老年血栓性疾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69-71

[2]万海同,杨进.论养阴是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法则[J].中医杂志,1996,37(1):8-11

[3]龚婕宁,张旭,许冬青,等.养阴药与活血药配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2):14-15

[4]龚婕宁,卞慧敏.滋阴活血方及其拆方抗血栓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1):35-36

猜你喜欢

补阳后遗症通络
春天的“后遗症”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